失独者(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 0 0
失独者一般指失独群体,他们大多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在中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白发人送黑发人,遭遇灭顶之灾的不幸,大多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困难、60年代的“文革”浩劫、70年代的上山下乡、80年代的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在积极响应“只生一个好”的计生国策后,唯一的孩子却不幸离世,人生已然从主流中掉队,老无所依。-
中文名:失独者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贯: 毕业院校: 职业: 主要成就: 含义: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 影响:父母容易陷入自我封闭 外文名:Loss of the old man alone
事件详情
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插队,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也遭遇过下岗。但是与同龄人相比,我们这群人唯一的孩子也没有了,面临养老,没人为我们着想。”
社会现状
2011年,中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34735万人,此前抽样调查则显示,2009年中国15~19岁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 7.17%,20~24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7.52%,25岁~29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6.48%,军队中独生子女率已经不低于70%,作战部队则超过80%。如果按照军队的样本来估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至少有1.9亿人。
另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截至2012年,中国每年 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家庭的分崩离析 。
影响
独生子女去世后,父母容易陷入自行封闭,精神濒临崩溃;而子女伤残的家庭则容易陷入经济困境。经调查,因子女伤残求医治病而导致家庭返贫的占到50%以上。同时,他们的养老也是难题,因为现有的养老院、敬老院绝大多数属私营且收费昂贵。
中国全国政协的调查显示,失独老人中50%的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癌症、瘫痪等重大疾病的有15%;60%以上患有抑郁症,其中一半以上曾有过自杀倾向;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50%的“失独”家庭经济困难,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20%的“失独”家庭靠低保生活。
失去孩子后,失独老人们变成了游离在社会外的“特殊群体”。害怕与人沟通、神经变得脆弱而敏感,工作也难以为继。而中国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建立对失独老人的抚恤、养老、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等专项安抚制度。
失独家庭被喻为“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的失去,对家庭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失去独生子女后,老人们便缺乏心灵寄托,抑郁、自闭、精神压力加剧就会接踵而至,害怕与人沟通,神经变得脆弱而敏感,工作生活受严重影响,甚至难以为继。失去目标和理想的失独老人也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社会帮扶
2012年9月20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民政部门将统筹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可拿“三无”老人做参照,当前“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均由政府供养。采取分散与集中的方式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失独家庭的老人可参照解决一些问题。
“失独家庭群体的数量庞大且在持续增加,失独老人处境孤独痛苦,年老难以照顾自己,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建议完善失独家庭老人照顾机制,建立专业性的失独家庭养老院。”在2020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江苏省政协委员张家炯如是说。
张家炯建议,政府统筹在各市建立专业性的失独家庭养老院,预防失独者生活照料风险。建立一个专属于失独者的养老院,既解决了监护人签字问题,又减少了失独老人因其他老人子女探望时的精神压力。通过把失独者组织起来,使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互相帮助。同时,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实现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此外,社会对失独家庭的心理救助机制也必不可少。张家炯认为,对于失独家庭产生的心理障碍,应予以适当干预。地方政府应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到关爱活动中,给予失独家庭心理指导和抚慰。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公益QQ群和交流网站论坛,使同类人群在相似的经历和话题中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携手走出阴影,让失独家庭有一个相互安慰予以寄托的晚年生活。
“还可以尝试联合公共事业组织、企业慈善组织,慈善人士,成立省级和市级失独家庭扶助基金。在非政府的组织参与下筹募资金,逐步完善各种社会服务体系,共同解决失独老人面对的养老风险,让失独者不再孤独。”张家炯说。
失独者是极其不幸的群体,他们遵循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却不幸陷入膝下无子女的窘境。面对他们的诉求,基层管理者理应为他们提供安慰与帮助,而绝非压制与盯防。相应地,精神病患者同样需要社会支持与帮助,只有更好的医疗与照护,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不可预测性,消除他们对他人的威胁。面对这样的“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理应传递温暖,通过做好服务,实现社会稳定的目标。
普遍愿望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经历过了丧子之痛,年逾半百的他们开始寻找和自己命运一样的人,以求得心灵的慰借。他们在网上的昵称带着老年丧子的悲伤,命运的相似也让他们愿意互相袒露心扉。趁着刚刚过去的五一节,网名为“倩影”、“往事回忆”、“小丫留住”、“坎坷”等的40多位暮年丧独子的父母通过网络联系,相聚在了湖北。“在别人面前,我们是两面人,总会显得坚强,但回到家后,深夜合上眼后,却默默哭泣。但面对这群兄弟姐妹,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倾吐。”
失独者的普遍愿望是成立专门收治失独者的养老院。他们是特殊的群体,既是医生,又是病人,他们希望可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境。
失独老人的诉求则是,希望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由政府给失独者提供集中的廉租社区;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明确管理失独群体的机构,让失独者知道出了问题该去找谁。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