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0 0
何家弘,满族,北京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1969年去“北大荒”,务农8年;1977年返回北京后当过两年建筑工人;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学习法律;1983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1986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此后曾两次赴美国进修学习,并于199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证据法学、侦查学、刑事司法制度、法律语言等领域内容。-
中文名:何家弘 民族:满族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专业方向:证据法学、侦查学 职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学术代表作:《洪律师推理小说》四部、《法苑杂谈》、《享受法缘》
人物经历
1979-1983,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分校,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3-1986,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0.1-6,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6.9-1997.3,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8.4-5年,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2-1993,美国西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2.9-2003.3,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2006.12-2007.1,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访问讲学;
2010.6-8,德国马普国际与外国刑法研究所访问讲学;
2011.2,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法学院访问讲学;
2011.10,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讲学;
2012.6-7,日本名古屋大学特任教授;
2012.8,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拉特罗布大学访问讲学。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证据法学、侦查学、刑事司法制度、法律语言等。
代表性成果
代表作:
《短缺证据与模糊事实——证据学精要》,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论文类:
“职务犯罪侦查也要实现‘四化’”,《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证据的采纳和采信——从两个‘证据规定’的语言问题说起”,《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
“从犯罪侦查学到物证技术学和证据调查学“,《法学家》2010年第4期
“论法律语言的统一和规范——以证据法学为语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论推定概念的界定标准”,《法学》2008年第10期
“从自然推定到人造推定—关于推定范畴的反思”,《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论纲”,《法学家》2008年第3期
“证据学抑或证据法学”,《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何家弘、何然合著)《政法论坛》2008年第2期
“证据法功能之探讨——兼与陈瑞华教授商榷”,《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论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化”,《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多种些活树少谈些森林——也说‘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
“论证据的基本范畴”,《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以世界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为借鉴”,《法学家》2006年第1期
“从司法证明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法学家》2005年第4期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再认识与证据采信标准的规范化”,《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司法证明标准与乌托邦——答刘金友兼与张卫平、王敏远商榷”,《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秘密侦查立法之我见”,《法学杂志》2004年第6期
“文书审"与司法公正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论法官造法”,《法学家》2003年5期。
“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之我见”,《政治与法律》2002年1期。
“中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之构想”,《法学家》2001年第6期。
“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
“试述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法学杂志》2000年第2期。
“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
“司法公正论”,《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4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关于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师生对话录”,《中国律师》1999年第3-7期连载。
“陪审制度纵横论”,《法学家》1999年第3期。
“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4期。
“为‘自由心证’正名”,《法学杂志》1997年第6期。
“证据调查学的对象和体系”,《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
“关于创建“证据调查学”的构想”《法学家》1996年第6期。
“论美国检察制度的特色”,《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
“外国法庭科学鉴定制度初探”,《法学家》1995年第5期。
“美国检察制度研析”,《法学家》1994年第4期。
“从洛杉矶事件透视美国审判制度的弊端”,《法学杂志》1992年第5期。
“侦查学十年”,《法学家》1989年第2期。
“刑事诉讼证据属性新辨”,《法学家》1988年第6期
“罪犯识别与亲子鉴定中的“遗传密码指纹法””,《法学杂志》,1988年第1期。
“犯罪侦查中的同一认定问题”,《法学家》,1987年第5期。
“对墨刑的一点新认识”,《法学杂志》,1986年第2期。
“防卫过当的定罪问题”,《法学杂志》,1985年第4期。
“在运动中把握法制的协调发展”,《法学》1984年第10期。
“美国测谎业一瞥”,《法学杂志》,1984年第3期。
著作类:
《扭曲的灵魂――外国犯罪实证》(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虚拟的真实――证据学讲堂录》(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犯罪的密码――科学探案纪实》(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换位的视角――多媒体对话录》(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证据的语言――法学新思维录》(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从通俗到深奥――法治文化杂论》(何家弘作品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观察到思考――外国要案评析》(何家弘作品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它山到本土――刑事司法考究》(何家弘作品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何家弘作品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应然到实然――证据法学探究》(何家弘作品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人生狭路――黑蝙蝠•白蝙蝠》(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误区――龙眼石之谜》(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画》(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后的罪恶》(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情渊――双血型人》(何家弘作品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谁的审判谁的权——刑事庭审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谁的陪审谁的权——刑事庭审制度改革的虚拟实验》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当代美国法律》(修订版,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示例与释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第4版,独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证据法学》(第4版,合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新编犯罪侦查学》(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证据法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简明证据法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外国刑事司法制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新编证据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的陪审制度向何处去――以世界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刑事司法大趋势——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证据调查》(第2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证据大全》(第2版)(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证人制度研究》(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血之罪》(法文版),法国黎明出版社2003、2011年版
《血之罪》(意大利文版),意大利莫西亚出版社2007年版
《血之罪》(中文繁体字版),台湾顶天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年版
《法律英语》(中文繁体字版),台湾伟硕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版
代表性项目
“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司法判例制度研究”(2011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审查规则与采信标准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刑事庭审实证研究”(2009年司法部项目)
“侦查人员出庭凭证的范围和程序”(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
“检察制度比较研究”(2007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项目)
“司法鉴定人的出庭作证研究”(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项目)
“侦查机关强制采样的必要性及合法化路径的研究”(2007年北京市刑侦学研究会项目)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研究”(2006年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刑事错案实证研究”(2006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
“陪审制度比较研究”(2004年司法部项目)
“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2004年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办公室项目)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制度研究”(2000年国家重点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刑事审判认证制度研究”(2001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
“电子证据法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
“中外司法体制研究”(司法部项目)
“证人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检察机关执法观念的转变”(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
获奖表彰
第五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特别贡献奖(2011)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
《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荣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9)
《证据法学》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6)
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05)
宝钢优秀教师奖(2004)
国家级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
北京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999)
社会任职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法律语言研究会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职务犯罪侦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