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积安(中国内地男演员) 0 0
魏积安,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1987年获全军表演一等奖;1988年获全国道届喜剧电视大奖赛表演、编剧一等奖;1990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1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奖。1991年开始,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演出。-
中文名:魏积安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 身高:182厘米 体重:78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 职业: 经纪公司: 代表作品:《比冀齐飞》《小个子兵和大个子兵》《照相》《擦皮鞋》《圆梦》《 警察与球迷》等 主要成就:1990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87年获全军表演一等奖 籍贯:山东.烟台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6年1月2日 政党:中国共产党 职称:国家一级演员
人物简介
魏积安,男,中共党员,1953年8月出生,1974年7月入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话剧团艺术指导。魏积安长期从事话剧艺术表演,理论功底扎实,艺术造诣深厚,为繁荣军队戏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他创作演出话剧《冰雪丹心》、《兵者·国之大事》、《士兵们》和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题材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等精品力作,平均每年下部队演出70多场次。他组织排练的大型话剧《生命档案》,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荣获首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中国戏剧“梅花奖”、“金狮奖”,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等大奖,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优秀话剧工作者”、“全军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
个人评价
魏积安浑身上下没有一丁点儿明星的架子,生活中把自己当成家乡人的“伙计”,山东那些老乡也挺实在,什么找工作,做生意,考大学,不管干什么都找他帮忙,魏积安总是一如既往真诚相待,他外出从不戴墨镜遮掩自己,于是,常被观众认出来,大家都愿叫他一声“伙计”,他总是快快乐乐高高兴兴,每到一处,无论观众叫他签名还是请他合影,他总是一一满足观众的需求。他说:“如果没有养育我的家乡父老,如果没有支持我的观众朋友,我演的小品给谁看?我不是名人,而是观众心中最忠实的‘伙计’。”
经典作品
低头不见抬头见剧情介绍
领衔主演:黄宏 郭达 魏积安
友情加盟明星:巩汉林 李琦 郭冬临 姜 昆 牛 群
朱时茂 蔡明 范 明 宋丹丹 潘长江
邹德江 句号 刘亚津 林永建 邵 峰
365集电视栏目剧《低头不见抬头见》一部真正意义上百姓生活喜剧幽默风趣人物鲜活情节曲折韵味久远—则则低头有悲抬头见喜现代寓言向人们诉说着当今老百姓追求老百姓情感老百姓生活老百姓不容易……
主人公老茶根和两户邻居王科长与钱快书共同生活一个拥挤小院里各家各户都有各自难念经老茶根老伴因病离家出走三年未归而正当历尽千磨百难再度成亲时候老伴却突然出现;老茶根儿子张卫国因无知而入狱出狱后理想就要做个好人而好人又如此难做;老茶根儿媳——山里妹子石榴做梦也想做妈妈但梦中儿子却一直留了梦中;该生不生不该生却鼓起了肚子老茶根女儿大美丽回到娘家宣布自己怀孕同时又告诉大家己经离婚当对方来要回孩子时候又断言这孩子不与前夫而与另一个男人结晶而那另一个男人也矢口否认不认这笔风流债,一个孩子归属令老茶根困惑、难堪……
王科长一辈子都认为自己升官有望但最终却以下岗谢幕;王科长妻子麦可凤个典型长舌妇但也会为流言开骂钱快书从九十年代初便下海冲浪虽经大起大落可总与财富无缘……
低头不见抬头见小院人家有着纠缠不清矛盾也有着难舍难分情感为开个大门院里人明争暗斗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当大门开开时刻大家迎来却破灭梦幻与想不到惊喜院里小旅店会住进形形色色男女但伴随着每一个不速之客入住都会带来一场不大不小风波。
低头不见抬头见小院人家几乎人人都这万花简般世界里被命运拿捏着被时代塑造着被人情感染着被琐事困惑着因此们也就成了精成了神成了怪成了仙成了这个古城得以重返青春植被和色彩、支柱和希望。
小院历史录音机小院录制了一个城市与城市人群不同声音小院亲情孵化器小院孕肓了和谐、孕肓了关爱透过小院变迁我们看到时代和传统我们生活中投影透过小院人情我们读出岁月苍桑、世道人心
就这样一个小院千人千面笑话连天就这样一个部落大起大落风情万种就这个小院和小院里“活宝”构成了我们这个目前播出时间最长、明星加盟最多、时代特色最浓、喜剧效果最佳三百六十五集栏目剧——《低头不见抬头见》。
孝星事迹
魏积安:憨憨的“伙计”亲亲的娘
人物档案:魏积安,山东人,著名小品演员。主要作品:《实诚人》《擦皮鞋》《比翼双飞》《小个子兵和大个子兵》《男家属》等作品。
入选理由:一年内回千里之外的老家11次,为的就是陪娘聊聊天,春晚拍摄现场,冒着节目被刷下的风险,毅然选择回家探望病中的母亲。他为自己的行为书写了新时代的孝道乐章。
人物故事:
魏积安到北京发展稳定下来后,接母亲来京同住。次日,夫妻俩就带上母亲,游故宫攀长城,爬香山逛颐和园,母亲其乐融融。然而,在乡下住惯的老人最后还是受不了大城市钢筋水泥砌出的孤独,执意回了老家。母亲回家后,魏积安挂念不已,经常三天两头一个电话问候。工作稍稍闲暇,魏积安就要往家里跑。 曾有一年竟回了11次。最后搞得母亲都嫌他回家次数太频繁了。
母亲去世前生了一场重病。那时,魏积安的春晚节目正进入彩排期,演出任务十分繁重。然而母亲住院的时间里,魏积安硬是挤出时间,4次跑回老家探望母亲。等母亲病情稳定后,又马不停蹄的飞回北京,投入彩排。当家人打来电话告知母亲病情再度堪忧时,魏积安正准备一次关键性的彩排,直接关系到节目能否上春晚。同事问他,回不回去。魏积安抹着眼泪说,“春晚今年不上可以争取明年上,娘只有一个啊!”。他告别了同事就直奔机场,坐在飞机上一路哭到家。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母亲,用孱弱的声音对魏积安说,一定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看春节晚会里儿子的演出。魏积安含泪应允了。
母亲最终没挨过大年三十。按照当地风俗,魏积安在家全心全意守了三天孝。直到在春晚一起排练的同事打来电话,要他回来参加节目,魏积安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老家。
“为了逝去的人,更也为了活着的人”,魏积安将丧母之痛深深地压在心底,喊着“伙计”依然笑咧咧的登上了春晚舞台,为亿万观众献上了一顿小品大餐。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憨厚的“伙计”内心的丧母之痛呢?
明星孝语:孝顺是以顺为前提,孝是有一定基础的。不要尝试去改变父母的想法和思维习惯,要学会适应父母,顺从父母。
扮演毛泽东
12月8日,参加第十届中国戏剧节的总政话剧团的话剧《圣地之光》上演,著名演员魏积安在剧中扮演毛泽东。谈到这次扮演毛泽东,魏积安深有感触。他说,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能演毛泽东,对演这样一个角色一点自信也没有。但是,团里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从外面请也有许多问题,有些年龄大了,不像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有的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团里的一个负责人,他只好勇敢地承担这个任务。
谈到这个角色的创造,魏积安说,这个角色与他以往所演的人物反差太大,他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他要摆脱观众们十分熟悉的小品的习惯,排演中时时处处都要注意。演话剧虽然是他的本行,但以前演得多是一些基层的军人,如让他获得梅花奖的《天边有一簇圣火》中的角色等。那些人物太熟悉了,他可以任意发挥,尽情挥洒,越放松人物越有神韵,越发挥越有剧场效果。但演毛泽东不行,虽然可以不必模仿那些近似程式化的动作和语言,但行走坐态多少也要有一些相近动作,不然人物就不可能有神韵。
为此,他两去延安,两去湘潭,深刻体验人物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这次演毛泽东,导演要求他要说湖南话,他计算了一下,他的台词前后达到了一个小时。为了保护嗓子,很长一段时间,他连烟都不敢抽了。毛泽东这个角色的台词,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特别是在谈到整风扩大化时,完全都是《毛泽东选集》中的原话,一个字都不能改。因此,在演出中他必须全神贯注,这次在戏剧节上演出,他更是集中精力,在后台总共只喝了两口水。
魏积安扮演的毛泽东是成功的,许多观众都说,这一点都不像魏积安了。人们也完全摆脱了过去的印象,随着他进入了毛泽东的精神中,整个演出流畅自然。魏积安说,这次演出他积累了许多经验,今后如果有人请他演毛泽东,他可以去试试。当做,演演改革家的厂长,铁面无私的市长什么的,也没有问题。
人物访谈
最大的真实——演员孙涛、魏积安访谈
我们拍得很顺利,以至于后来剧组成员都觉得,我们是不是拍得太快了?
大众电影:魏老师,请你为我们介绍一下影片《黄土谣》的基本创作情况。
魏积安:《黄土谣》的创作是话剧在前,这是一部很不错的话剧,获了很多奖,比如“十大精品剧目”,而且位置非常靠前。这出戏还得到了军委领导的首肯。我想这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前提。
大众电影:孙老师,我听说你为了演好宋建军这个角色,下了不少功夫。
孙涛:首先,为了获得更好的银幕造型,导演要求我减肥。我从开拍前就开始减肥,一个月减了10多斤。在拍摄期间,我每天不吃早饭和晚饭,午饭也只吃一点。
大众电影:吃那么点能够支撑你完成繁重的拍摄任务吗?
孙涛:肯定饿啊!但是我作为主演,要对全剧组负责,更要对观众负责。从进入剧组开始,我除了上街买了一次脸盆之类的日用品之外,就再也没出去过,没我戏的时候,我就在招待所研究剧本。等影片拍完了,我才上街逛了一次。扪心自问,我觉得我是用了功了,我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把自己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了。
大众电影:魏老师,您能否谈谈电影《黄土谣》与话剧《黄土谣》最大的区别?
魏积安:一般来说,话剧改编成电影是很难的,但是我觉得《黄土谣》是一个成功地由舞台走上银幕的例子。说实在的,话剧有话剧的优势,但是电影也有它的优势,从艺术手段的丰富性上来讲,话剧比不了电影。在剧本筹划阶段,编剧对原剧本做了某些修改,当时我们还有一些顾虑。
大众电影:孙老师有过这种顾虑吗?
孙涛:坦白说,刚开始还是有的。
大众电影:最终是什么因素打消了顾虑,使你融入角色呢?
孙涛:我非常感谢青年电影制片厂,这一次我们团与“青影”的合作特别好,创作过程特别愉快。我和导演、摄影师、灯光师等主创人员的合作非常好。
大众电影:比方说?
孙涛:有一场戏,是宋建军和他兄弟发生争执。在话剧舞台上,我们是三个演员坐在窑里的炕上,剧中我弟弟说我傻,我用很平静的语气说,“你说我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说我傻”。但是在电影中,这场戏是非常真实、非常生活化的,我突然就感觉到,这场戏不能再像话剧那么演。
大众电影:这恐怕就是话剧和电影在表现方式上的区别吧?
孙涛:对,你说得非常准确。我当时就感觉到,我所习惯的表演方式不适合电影化的表现。因为情境也发生了变化。在话剧中我们三兄弟是像雕塑一样坐在舞台上,带有某种抽象和间离效果的意味,而电影镜头却是非常逼真和写实的。当二弟气冲冲地说我傻时,我不可能再像在舞台上那样,用平静的语气说出一大段台词,那样就太假了。这时,我们的录音师对我说,孙老师,您别这么冷静地说,您索性就“冲着点”说一遍。我又试了一次,效果非常好。
大众电影:较之话剧,电影在情节上做了哪些调整呢?
孙涛:在电影中,编剧增加了一个情节,就是由我饰演的宋建军是宋老秋捡回来的,换言之,我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因此我也不必遵循“父债子还”的古理。
大众电影:魏老师,我听说拍摄条件很艰苦。
魏积安:对演员而言,累和不累不是一个体力上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是身心的协调问题。
大众电影:对你而言,这次拍摄是个身心协调的愉悦的过程吧?
魏积安:是的。我们一般是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出发,下午四五点钟就收工,但是非常“出活”。我们拍的胶片非常多,而且拍得非常细致。我们拍得很顺利,以至于后来剧组成员都觉得,我们是不是拍得太快了?
大众电影:你刚才说和主创人员之间几乎达成了一种默契?
魏积安:是的,我们之间有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导演说要什么效果,我马上就能心领神会。在以导演为中心的前提下,当我对角色塑造有什么想法的时候,我也会向他提出来,如果觉得合适,导演会尊重我的意见。到后来,摄影师刚摆好机位,我就知道他要的是什么角度和效果。
大众电影:孙老师觉得呢?
孙涛:非常默契,水乳交融。主创人员也非常敬业,有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后期制作阶段,有一天录音师给我打电话,要我去补一个音。实际上问题不大,技术上也没有瑕疵。但是他非常认真,他对我说:“我觉得这句台词语气不是很好,您看补不补?”他的敬业和细致让我非常感动,我二话没说就去补了这个音。
大众电影:我们可不可以说,《黄土谣》在您的表演道路上是一部特别重要的戏?
孙涛:你说得非常对。《黄土谣》对我的艺术道路非常重要。宋建军这个形象是我以前没有扮演过的角色。我过去是以演班长、排长、连长等基层军人为主,没演过这么高级别的军官。但同时我又觉得,《黄土谣》对我的表演事业是个巨大的帮助和促进,它使我看到了我在表演上的不足。
大众电影:孙老师,这出戏的哪一点促使您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表演了呢?
孙涛:我过去塑造的角色和我自己的生活贴得比较近,但是宋建军这样一个团职干部离我的生活比较远。在刚开始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觉得困难重重,方方面面的压力都上来了。我要适应各种变化带来的压力。比如,在话剧中宋建军的戏份相对较少,但是在电影中,我的戏份增加了大概四分之一。作为影片的一号男主人公,宋建军塑造得如何,关系着这出戏能否立起来。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痛苦,一直在寻找人物的感觉。
大众电影:你是如何体验和传达剧中人物矛盾和挣扎的心理的?
孙涛:从接到剧本开始,我就认定,宋建军这个人物并不是一个“非人”,他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力图把他表现得更富有“人性”、更真实。
演绎精神
魏积安:演绎抗冰英雄 情系电网工人
“我是在排戏的过程中逐渐走进电网工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他们的工作的确不容易,我们能够战胜这样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他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电网工人面对灾害表现出的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了我,他们的英雄气概使我感到震撼,相信看过这部戏的观众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谈及参演由国家电网公司出品、总政话剧团排演的大型话剧《冰雪丹心》的感受,该剧主演、总政话剧团艺术指导魏积安如是说。
3月28、29日,《冰雪丹心》在北京八一剧场成功演出两场,这部以国家电网员工在南方遭受冰雪之灾时齐心协力抗冰灾保供电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的话剧作品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反响。魏积安饰演的卫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领导,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带领员工抢险救灾,为保障供电作出了贡献。虽然远在北方的观众没有亲历这场灾难,但舞台上不畏风雪严寒、翻山越岭竖铁塔架银线的电网工人,跋山涉水、肩扛背驮钢塔建材的解放军官兵,以及为工人们送姜汤、盼光明的当地群众等众多艺术形象,无不让人感动,逼真的舞台效果和演员们真挚的表演似乎把观众带回到了抗冰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北京的演出结束后,总政话剧团一行人又奔赴湖南、江西、浙江等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巡回演出,为灾区群众送去艺术的慰问。
当3月31日记者接通魏积安的电话时,总政话剧团演出队已抵达湖南,紧张地筹备在长沙的演出。当地电网工作者见到他们,都急切地询问演出的相关细节,希望能看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形。回想《冰雪丹心》的排演过程,魏积安脑海里呈现的只有几个词:角色、台词、别出错……而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却几乎不记得,对背台词的辛苦、排练的劳累也似乎没什么感知。对于这样的“健忘”,魏积安笑着说:“真是来不及回味、来不及感受,一门心思全在戏里。”缓过劲儿来的魏积安,总结演出成功的经验时不由感叹,英雄对人的精神感召力太大了,这种力量促使着自己不由自主地全情投入进去,演出真情实感。
3月中旬,刚刚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魏积安正忙于在“两会”上建言献策,突然接到了团里一个重要的演出任务——饰演话剧《冰雪丹心》的男主角卫国。这部作品时间紧迫,从排练到正式演出只有13天时间,而正常情况下的排练至少要一个半月。南方地区初现灾情的时候,魏积安和大家一样,一直通过媒体报道关注受灾地区的情况,在担心灾区人民的同时,也被受灾地区传来的一个个英雄故事感动着。魏积安说,能够成功地饰演卫国这个角色,真应该感谢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及时的报道,通过关注这些报道,自己对灾情、对灾区人民的生活、对电网工人的抗灾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对自己塑造抗冰救灾的电网工作者有极大的帮助。
接到《冰雪丹心》的演出任务,看过几位作家联合赶出来的剧本,魏积安深深地被电网工作者的英雄事迹所震撼。从看完剧本到正式演出,这种震撼的感觉始终在他的内心回荡、碰撞,激励着他背诵大量台词,鞭策着他努力靠近人物。这段日子里,魏积安白天紧锣密鼓地排练,晚上睡觉前还要把台词流利地背诵至少10遍才能安心入睡。他的台词不仅量大,其中还有很多电力方面的专业术语,一个字都不能错。他觉得,不管排练时间有多紧张,上台就要给观众献上完整的艺术作品,只有首先把好台词关才能保证演出的艺术水准,才能更好地表现英雄的事迹和精神。
排练时间有限,哪场戏该穿什么服装、拿什么道具等细节之处无法一一详记。为避免演出当中出差错,魏积安想出一招,在后台贴了个“时间表”,什么时候该穿雨鞋、哪场戏要带安全帽……都写得一清二楚。每次上台之前,他都要瞄一眼,生怕不停回想台词的脑瓜忘记什么。这种神经绷得过紧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
尽管来回奔波演出很辛苦,魏积安依旧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句台词、每一场戏。这种认真不仅源于魏积安对受灾地区的关注,也源于他对基层观众的深厚感情。这些年来,魏积安并没有把自己固定在大剧场和专业舞台之上,他还迈开脚步和众多艺术家一起,走向广大的农村基层,光是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他就参加了好几回。对这种把戏剧送到百姓家门口的活动,魏积安深表赞成,他说,尽管这些活动是免费演出,舞台也很简易实用,但下到基层的都是名家、名角,让大家听好戏、看好节目,实实在在为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作了贡献。艺术家应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为基层文艺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责、献一份力。
在各方努力下,话剧《冰雪丹心》已顺利演出并赢得好评,但作为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艺术认真负责的艺术家,魏积安总觉得有点遗憾,“时间太仓促,条件也不允许,没能深入当地真正体验电网工人的工作,学习他们的行、走、坐、卧,观察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状态,这些对塑造人物来说很重要。另外,一出戏的容量有限,无法把救灾抢险的全部过程融入进去,事实上,在这部戏之外,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遗憾源于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执著源于对话剧艺术的热爱。无论时间充裕还是紧促,魏积安对待艺术的态度总是一样“较真”。在他心中,话剧这种实实在在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是神圣的。多年来,魏积安不仅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作为话剧人,他还时时关心着话剧艺术的发展。近些年,话剧市场一直较为惨淡,魏积安认为,话剧要求人们走进剧场,并且对观众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种艺术欣赏的特殊性使其受众面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当下观众比较浮躁的心态使其较难静下心来亲近话剧,也是造成话剧市场困境的原因。另外,创作方面,一些人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一味追逐时尚,给话剧添加了过多佐料,影响了话剧纯粹的味道。“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一些技术手段丰富舞台表现力是可取的,比如用造雪机为舞台制造雪花。但一定要做到的是,即使没有这些手段依旧能给观众传递足够的信息、依旧能传达作品的精神。无论用什么手段,最终还是要体现戏剧本体。戏剧有它恪守的基本规律,突破它或是完全忽视它,那就不是戏剧了。具体而言,形式可以多样,但一定要反映生活,充满现代手段但无生活内核的剧目只能是昙花一现。”
现在,话剧演员出演影视剧、影视明星登上话剧舞台是常见之事,魏积安本人也在《重返死亡线》、《陈少敏》、《战火在云城熄灭》等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角色。在魏积安看来,这种“互串”对话剧的发展有好处,因为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话剧、带动更多人走进剧场,对话剧市场的繁荣将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魏积安认为,一些明星演话剧只是闲暇之余“过把瘾”,并不能成为话剧舞台的支撑。
对于话剧的未来,魏积安充满信心。他常和搭档们走进大学校园为青年学子们演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开始魏积安担心,一些话剧作品中表现的农村生活、部队生活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是有距离的,这样的剧目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呢?很快他就发现,这些题材的剧目也可以拉近学子们和话剧艺术的距离。前段时间,由魏积安担任主演之一的《黄土谣》在中国人民大学演出,这部没什么时尚元素的话剧引发了青年学子的极大关注和喜爱。演出结束后,大家还和演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还很幼稚,但表现出对话剧的强烈兴趣,这是非常可喜的。同学们对话剧的热情令人感动。”感动的同时魏积安也深深认识到,很多时候,不是观众不愿走进剧场,而是创作者没有拿出足够吸引人的剧目、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只要多出精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话剧会慢慢火起来的。魏积安的语调中透着幸福,他说:“就像人们会被《冰雪丹心》中的英雄感动一样,话剧同样能够给人很多感动,真正对生活有所感悟的人,一定会被话剧的魅力打动。静下心来走进剧场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话剧,会让人收获很多。”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