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圣(中国政治家邓小平的叔父) 0 0
邓绍圣,四川省广安市人,邓小平的叔父。1921年4月2日,邓绍圣和邓希贤(邓小平)另外几名四川学生,经介绍也来到了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做工。从此他便开始了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外籍工人的长达四年多的“勤工”生活。1926年1月7日,邓小平和傅钟、李卓然、邓绍圣等十几人乘火车离开法国,途经德国、波兰,于1月中旬到达莫斯科。后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邓绍圣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邓绍圣的史料已难以找到,生卒年不祥。[1]-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四川省广安市人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邓绍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个人履历
克鲁梭(Creusot),法国南部的重工业城市,是法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施奈德钢铁总厂所在地。这个工厂当时是欧洲仅次于德国克虏伯工厂的第二大军火工厂。这个工厂有铁道、机械、造炮、冶铁、建筑、翻砂、电气等部门,除了造炮、建筑和冶铁三个部门外,其余部门都有中国学生。
直到现在,施奈德工厂的档案中还保留了邓小平等人的有关档案。在工厂人事处的招工登记卡上,清清楚楚地写明,邓希贤,16岁,工人编号为07396,进厂注册日期是1921年4月2日,由哥隆勃(Colmbes)中法工人委员会送派,来自巴耶中学。
人物事件
邓希贤和邓绍圣被分配到轧钢车间当轧钢工。
轧钢车间的工作就是把高炉里熔融的钢水先铸成钢锭,再轧成钢板。这项工作不需要专业技术培训,但劳动强度极大,而且常有危险。钢材(钢条或钢板)的重量通常是几十上百公斤,在高达40度以上的高温车间内,在被钢水映红了的热蒸气中,工人们要用长把铁钳挟着火红、炽热的钢材拖着跑,如不小心摔在热轧的钢材上,全身定被烫伤。有时轧机发生事故,钢条从轧机向外射出,乱穿乱刺,也会发生伤亡事故。工人们每周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50多个小时,有时还要加夜班。
在这个工厂里,中国学生的工资十分微薄,固定工资每天只有12至14个法郎。邓小平当时只有16岁,按法国的规定,不满18岁的只能当学徒工,而学徒工的工资则更为低廉,每天只有10个法郎。
勤工俭学的学生,住在离工厂20里地的盖沙南宿舍,二十几个人住一间大屋。宿舍设有食堂,可吃早晚二餐,中餐则只带面包在工厂吃,渴时就饮点自来水,肉菜皆无。食堂的饭菜虽比外面便宜,但一客也要40至70生丁。学生们还要买工作服穿去上班,每套价目也要20到30法郎。
邓绍圣在法国的主要事迹《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所描述。
1926年1月7日,邓小平和傅钟、李卓然、邓绍圣等十几人乘火车离开法国,途经德国、波兰,于1月中旬到达莫斯科。
后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