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蒙(传说中高句丽的开国国君) 0 0
朱蒙(东明圣太王)(公元前59年-公元前19年),姓高,讳朱蒙,亦作邹牟、众解、中牟、仲牟、或都慕。他是传说中高句丽的开国国君。约公元前37年,在沸流水(今富河)畔之纥升骨城(今桓仁县五女山城)建高句丽国。-
本名: 别名:高朱蒙,亦作邹牟、众解、中牟、仲牟、或都慕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姓名:朱蒙 民族:朝鲜族 王朝:高句丽国 庙号:始祖庙或东明王庙 谥号:东明圣太王
出身传说
据《三国史记》所载传说,高朱蒙幼年便善于狩猎,七岁就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高朱蒙即为善射之意。他是河伯(即河神)之女柳花与天帝之子解慕漱所生之子,自小被东扶余的金蛙王收养。金蛙王于太白山南边的优渤水遇柳花,柳花自称与天帝之子解慕漱私通,因而被逐出家门。金蛙王甚觉奇异,将柳花幽禁于室中。柳花受日光照射而产下一卵,此卵走兽相避不食,禽鸟以翼覆盖保护,且刀不能剖,最后一名男孩自卵中破壳而出,是为高朱蒙。《三国遗事》、《魏书》及好太王碑文均有类似之记载。
《三国史记》又记载,高朱蒙常与金蛙王的七个儿子一起游戏,比试射技高低。他们的技能不如高朱蒙,高朱蒙因此遭嫉恨。王之长子带素说高朱蒙非人所生,必有异心,请王除掉他,免生后患。王不听从,而给高朱蒙养马之职。很有心计的高朱蒙故意将骏马减食,让它消瘦,反将劣马喂肥。王没有察觉,挑选肥马自己乘坐,精瘦但其实是骏马的那匹就给了高朱蒙。后王子及诸臣又想谋害高朱蒙,高朱蒙与鸟伊(乌伊)、摩离、陕父等三人逃走,路上鱼鳖浮出成桥为高朱蒙摆脱追兵,到纥升骨城建国。
生平
朱蒙,又称东明、邹蒙、邹华、众解等,生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北夫余人(汉化的肃慎南支),朱蒙本是北夫余的一位王子,其母叫柳花,传说是河伯的女儿,后为夫余金蛙王的婢女。
夫余王有七子,常和朱蒙在一起游戏,此试射技高低。然而他们的技能全不如朱蒙,朱蒙因此遭到嫉恨。长子带素认为“朱蒙非人所生,将有异志”,请求夫余王除掉他,免生后患。朱蒙庶出,故而得到了“非人所生”的歧视。夫余王未听带素之言,但却给了朱蒙一个微贱的活计,让他喂马。朱蒙很有心计,特意将骏马减食,让它消瘦,反把一些笨马喂肥。国王不察,挑选肥马自乘,瘦马给了朱蒙。
关于朱蒙建国之地,《魏书》等史籍作纥升骨城:“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纥升骨城即今桓仁五女山城,它与卒本城(桓仁下古城子)都是高句丽早期城址,两者均是高句丽创国初期的都城,高句丽国王平时居于平地上的卒本城,战时则居于高山之巅的纥升骨城。
朱蒙建国当年,“四方闻之,来附者众”。为了巩固政权,朱蒙对周边民族和部落开始征伐。首先,攘斥了邻近的靺鞨部落,靺鞨退缩畏服,不敢进犯。一天,朱蒙忽见沸流水中有菜叶随波漂下,猜知上流肯定有人,于是假作狩猎,前去寻找,果然找到了沸流国。沸流国国王松让出来相见,对朱蒙说:“寡人居处偏僻之地,不曾见过君子,今日邂逅,不亦幸乎?但不知你从哪来此?”朱蒙回答说:“我是天帝之子,现在纥骨升城立都。”松让欺他“立都日浅”,打算把高句丽纳为属下的附庸之国。朱蒙非常气愤,两人争辩不已,于是进行射技较量,来决胜负,松让最终不敌朱蒙,只好认输。通过一系列征讨,朱蒙政权不仅行到了初步稳定,疆域也得到了拓展,为高句丽日后势力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朱蒙建国之初,未建宫室,待到国力稍强,便开始了营建。朱蒙三年春三月,“黄龙见于鹘岭”,秋七月,青赤色的祥云又“见鹘岭南”,受此瑞兆的暗示,次年七月,“营作城郭宫室”,这座城郭,便是纥升骨城。
朱蒙十四年,其母柳花在夫余逝世。夫余王金蛙以太后礼安葬,又立神庙祭祀。十月,朱蒙遣使出访夫余,馈赠方物,报答夫余王的恩德。朱蒙在夫余时,曾聚礼氏女为妻,生一子,名类利,后为高句丽第二代王。到卒本后,又娶一妻(召西奴),生二子,名沸流、温祚,后南下建百济国,皆在作为。
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朱蒙逝世于卒本东岗,葬龙山,时年40岁。朱蒙死后,高句丽人在卒本川立庙祭祀,号始祖庙或东明王庙,后来的国王继位后,大多前去拜谒。
高句丽国始祖--朱蒙
最早记载于中国南北朝历史书‘北史’中。
三国志中多以太祖王之后的历史为主,而后来的北朝魏书又追述了高句丽开国的神话。所以在北史之前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朱蒙极其儿子的故事。
两千年前,北扶余王子朱蒙历尽艰险,来到今辽宁桓仁地区,建立了中国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丽国,朱蒙成为高句丽第一代国王,被高句丽奉为始祖,桓仁则成为高句丽700年基业的肇兴之地。
朱蒙,又称东明、邹蒙、邹华、众解等,生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北夫余人(汉化的肃慎南支),朱蒙本是北夫余的一位王子,其母叫柳花,传说是河伯的女儿,后为夫余金蛙王的婢女。关于朱蒙降世,许多史料都有神话般的记述。一日,柳花“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后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厌恶大卵,先后把它丢给狗和猪,狗猪不吃;又把它扔在路上,“牛马避之”;抛在荒野,群鸟又以羽毛呵护。夫余王又用刀割,“不能破”。无奈,只好还给了柳花。柳花把它放在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这个男儿,便是朱蒙。这则似乎荒诞的神话,实际上反映了高句丽人对日神的崇拜。
朱蒙幼时便善于狩猎,“年甫七岁,岿然异常,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射技本领。朱蒙一词,便是夫余语言的音译,意即善射,和靺鞨语朱蒙一词同义。夫余王有七子,常和朱蒙在一起游戏,此试射技高低。然而他们的技能全不如朱蒙,朱蒙因此遭到嫉恨。长子带素认为“朱蒙非人所生,将有异志”,请求夫余王除掉他,免生后患。朱蒙庶出,故而得到了“非人所生”的歧视。夫余王未听带素之言,但却给了朱蒙一个微贱的活计,让他喂马。朱蒙很有心计,特意将骏马减食,让它消瘦,反把一些笨马喂肥。国王不察,挑选肥马自乘,瘦马给了朱蒙。一次,国王举行田猎,有意刁难善射的朱蒙,仅仅给了他一支箭矢,朱蒙箭矢虽少,射获却多,于是又引起了诸位王子和大臣的嫉恨,预谋杀害他。其母柳花暗中得知此事,偷偷地告诉了朱蒙,劝他快些逃走,并鼓励他说:“以汝才略,何往而不可?与其迟留受苦,不若远适而有为。”朱蒙听了母亲的话,遂与夫余人乌伊、摩离、陕父三人逃出北夫余,向东南奔走。
途中,一条大水横阻了去路,追兵在后,“浴济无梁”,朱蒙于是向水神祷告,说:“我是日子,河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济?”于是鱼鳖并出,搭起了一座浮桥,朱蒙过河后,鱼鳖突然消失,追兵无法渡过河去,只好作罢。鱼鳖浮桥,显系神话,却反映了高句丽人信奉水神的宗教观念。朱蒙所渡的大河,名叫淹滞水,又作掩施水、奄利水等,即今流经吉辽两省的浑江。
过河后,朱蒙和乌伊等三人来到一处毛屯谷的地方(今桓仁境内),遇见了穿戴不同的三人,一人穿麻衣,一人穿纳衣,一人穿水藻衣,这三人可能代表着当地不同经济形态的三个部落,麻衣者应以农耕为主,纳衣者应以狩猎为主,水藻衣者应以渔业为主。朱蒙得此三人,非常高兴,分另赐姓克氏、仲室氏、少室氏,并说“我方承景命,欲启之基,而遇此三贤,岂非天赐乎!”于是根据三人特长,“各任以事”。朱蒙又率领大家前行,来到卒本川(今桓仁下古城子),见此地“土壤肥美,山河险固”,于是准备立都,但未急于修建宫室,只在沸流水(今富尔江)旁结庐而居,国号高句丽。关于朱蒙建国之地,《魏书》等史籍作纥升骨城:“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纥升骨城即今桓仁五女山城,它与卒本城(桓仁下古城子)都是高句丽早期城址,两者均是高句丽创国初期的都城,高句丽国王平时居于平地上的卒本城,战时则居于高山之巅的纥升骨城。
朱蒙建国当年,“四方闻之,来附者众”。为了巩固政权,朱蒙对周边民族和部落开始征伐。首先,攘斥了邻近的靺鞨部落,靺鞨退缩畏服,不敢进犯。一天,朱蒙忽见沸流水中有菜叶随波漂下,猜知上流肯定有人,于是假作狩猎,前去寻找,果然找到了沸流国。沸流国国王松让出来相见,对朱蒙说:“寡人居处偏僻之地,不曾见过君子,今日邂逅,不亦幸乎?但不知你从哪来此?”朱蒙回答说:“我是天帝之子,现在纥骨升城立都。”松让欺他“立都日浅”,打算把高句丽纳为属下的附庸之国。朱蒙非常气愤,两人争辩不已,于是进行射技较量,来决胜负,松让最终不敌朱蒙,只好认输。次年六月,“松让以国来降”,被封为多勿候。朱蒙建国第六年十月,派遣乌伊、扶芬奴率兵北伐,攻打太白山东南荇人国,“取其地为城邑”。十四年十一月,又命扶尉伐北沃沮,“灭之,以其地为城邑”。通过一系列征讨,朱蒙政权不仅行到了初步稳定,疆域也得到了拓展,为高句丽日后势力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朱蒙建国之初,未建宫室,待到国力稍强,便开始了营建。朱蒙三年春三月,“黄龙见于鹘岭”,秋七月,青赤色的祥云又“见鹘岭南”,受此瑞兆的暗示,次年七月,“营作城郭宫室”,这座城郭,便是纥升骨城。
朱蒙十四年,其母柳花在夫余逝世。夫余王金蛙以太后礼安葬,又立神庙祭祀。十月,朱蒙遣使出访夫余,馈赠方物,报答夫余王的恩德。
朱蒙在夫余时,曾聚礼氏女为妻,生一子,名类利,后为高句丽第二代王。到卒本后,又娶一妻(召西奴),生二子,名沸流、温祚,后南下建百济国,皆在作为。
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朱蒙逝世于卒本东岗,葬龙山,时年40岁。朱蒙死后,高句丽人在卒本川立庙祭祀,号始祖庙或东明王庙,后来的国王继位后,大多前去拜谒。
韩国对高句丽和王氏高丽的歪曲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我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我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为将其区分,学界一般以“高氏高丽”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其统治者姓王。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将其混为一体,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主要体现在:
一、两个政权立国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中国内地,后和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其王族后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而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其疆土发展为现在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人民发展为现在的朝鲜族和韩族。
二、统辖区域不同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高氏高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辽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渤海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由此看,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鸭绿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朝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三、辖境内民族构成不同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 王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本即是新罗国民所建政权,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氏旧”的。这些源于半岛南部的民族成员,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四、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不仅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的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推之,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王氏高丽都难以和高氏高丽构成继承关系。
1.高句丽民族是古代东北地区夫余人所建立的。其领土主要部分处于汉朝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国都为纥升骨。
2.高句丽历史上,对中国时叛时附。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窜汉时代。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连战得手,击败新莽政权,占有乐浪。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后来,高句丽趁五胡乱华时期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辽东四郡,而且征服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政权,迫使其臣服。
3.隋统一后,为收复辽东四郡地方,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失败引发国内的叛乱。隋亡后,唐王朝仍然不忘收复四郡,终于在公元668年灭亡高句丽,高句丽人大部分被唐军俘虏后带入内地,分布在河北山东地区,一部分逃入百济,新罗。百济,据说是高句丽贵族所建立的国家,后来唐也灭亡了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
4.在高句丽灭亡后250年,新罗人的大将王建弑主自立,建立了王氏高丽政权。之所以叫高丽,是新罗曾经臣服于高句丽,自居为高句丽继承者。但是,新罗人是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人(马韩、弁韩、辰韩)的后裔,与夫余人的高句丽没有血缘关系,有高句丽人融入其中,不等于就是高句丽人。王氏高丽为李氏高丽取代,李氏高丽臣服于中国,自称“中国孝子”(朝鲜《宣祖本纪》37),明清都是如此,直到1910年日韩合并,李氏高丽灭亡。李氏高丽是南北朝鲜的前身。无论王氏高丽还是李氏高丽,领土都不出朝鲜半岛。
5.朝鲜人自己以前也不认为是高句丽后裔。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训录”中称自己建国“赖三韩山川庇佑”,可见自认为是三韩后裔,不是高句丽人。在文化传承上,王氏高丽直到今日朝鲜族继承了高句丽很多,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也很多,不能说中国历史就是日本历史。
6.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我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高句丽又称为“高氏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将属于我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故学界以“王氏高丽”称之。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首先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氏高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没有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高句丽奉行扩张政策,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导致了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部分辖境为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然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了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后其王族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其次是辖境内居民构成不同。高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之旧”的。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些成员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最后是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并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同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分析,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反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李朝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李氏朝鲜。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
朱蒙“高句丽王”——中国朝鲜族圣祖
中国扶馀族又称“凫臾”,俗意为野鸭子,即“洛鸟”。扶馀族人以野鸭为图腾,生活在今天的吉林长春地区。在松花江,嫩江流域平原上,生长着一种树干生有盐的扶桑树,就是“扶馀”。和中国南方的越族人一样,他们都把“盐”称为“馀”。扶桑树又被称为“雒常”树,《山海经》中又记载为“雒棠”,“服常”,“雄常”。
吉林扶馀族人与后来因战争而南迁的凫臾人为同族,河北乐亭古称“雒亭”,昌黎古称“扶黎”,都是臾夷奚人的生活地区。奚人自古结绳索编发辫,统称“索离”。后来分支又有“朝族”,“鲜族”,“韩族”,“乾族”,“斡族”,“阳族”等,其中“朝族”居潮河,“鲜族”居鲜水。“韩族”居红山,即为太阳韩荒。奚人祖居今天的“本溪”,“朝阳”,“盘锦”。“朝族”和“鲜族”合并为“朝鲜”,韩族人建立“韩国”。现在有媒体将韩国人又称为“高丽人”是讹误,实际上“高句丽”是北扶馀的分支,东扶馀族人的后代,并不属于南方的“韩族”。
扶馀族当时势力很弱,是索离王国的臣民。索离老国王“解夫娄”老来膝下无儿,进鲲源神山求子,一路拜山而感动山神,令两巨石流泪,听到婴儿啼哭,急命护卫武士移开后,在深潭中喜获金蛙男娃娃,遂带回宫中抚养,长大后立为索离太子,后将国师河伯小女柳花许配金蛙太子,婚后生下一只奇怪的巨蛋,此乃天降“洛鸟”卵气幻化而生。
解夫娄以为巨蛋是“不详之物”,派护卫武士将其抛弃在江中。巨蛋沿掩虒水顺流而下,所有鱼虾鳖怪都涌出水面,将巨蛋托在头顶,一直护送到扶馀族人的聚居地,被东扶馀族的女王高骊所救,在日光照射之下,这奇怪的巨蛋裂开,有一男孩破壳而出,高骊将他收为义子,抚养长大,取名“朱蒙”,七岁就已经武艺超群,能自己制弓射箭,百发百中。被东扶馀族内人尊称“东明”太子。
索离老国王“解夫娄”闻听东扶馀族的“东明”太子是自己遗弃的怪胎,十分担心他长大以后会报复自己,率领东扶馀族人聚众造反,遂派索离大军征讨朱蒙。东扶馀城军民拼死抵抗,高骊女王为掩护朱蒙而战死于乱军之中,朱蒙含悲忍泪,与三位结义兄弟乌伊,摩离,陕父,一同逃离,顺掩虒水南下,至毛屯谷,又遇到三个部落的首领克,仲室,少室,共结成七兄弟联盟,最后在纥升骨城(辽宁桓仁)创建都城,即高句丽国。
索离王大军继续攻打高句丽国,朱蒙率领众兄弟将军队集结在吉林集安,以鸭绿江,长白山为天然屏障,发起反击,一举击溃索离王大军,成为高丽国军队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朱蒙的东扶馀族高丽国横跨中国东北三省全境,朝鲜半岛,西伯利亚,济州岛和日本列岛,成为空前繁荣强大的扶馀王国。直至唐代,肃慎族的后裔粟末靺鞨大祚荣将军又建立了渤海国,创造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全盛时期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咸兴附近。王城上京龙泉府是东北最大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以来坚持渤海国为中国靺鞨族人建立的政权的说法,否认其为东扶馀族高句丽王国的继承国。。
朱蒙曾对纥升骨城周边的靺鞨部落,沸流国大举征讨,又连续北伐太白山的荇人国,灭北沃沮,朱蒙之子类利为高句丽第二代王。次子沸流和温祚在南方建立百济国,隶属高句丽。高丽是高句丽灭亡后建立的,高丽吞并新罗后再灭百济国。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建立朝鲜国。中国汉代玄菟郡高句丽和明代朝鲜半岛“高丽”到底是否有继承关系一直在争论探讨,隋唐时期渤海国更是疆域辽阔,但都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朱蒙的高句丽以桓仁到集安,平壤,在南北朝时最盛,东至日本海,西至辽河,北达吉林珲春,南到汉江北部。
中国元朝时期为了进攻日本而在沈阳设置征东行省,干涉高丽国政。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遂成为元朝的附属国。元灭亡后,大明帝王朱元璋要统一收复东北,高丽国王仍然依附蒙古残余势力,拒绝归还,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大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在开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王国,此后高丽国灭亡。
中国国内观众一直认为大型韩国电视连续剧《朱蒙》有意篡改中国历史,但是,面对韩国人咄咄逼人抢夺占取我们中国文化资源的时候,中国国产的影视剧却在泛滥着青春偶像剧,恶搞戏说剧的东西充斥银屏,污染下一代的耳目,看不到类似的国家民族励志剧。本来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资源,却让韩国人斥巨资来拍摄,怪人家胡乱篡改中国历史,可谁让我们不拍呢?
2005年10月韩国率先申报“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同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韩国国饮豆浆”,神农中医、甲骨文汉字、活字印刷术、孔子和西施,张衡的浑天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韩国庆州出土的古新罗陶器,清楚地表明朱蒙南逃渡掩虒水的场景,以及扶馀的广大疆域。另外绘有与朱蒙一起随行渡河的氏族部落图腾,包括金蛙,凫臾洛鸟,黑蛇,玄龟,红狐,蜥蜴,说明当时朱蒙创建的是多民族共存的高丽王国。
从现在韩国济州岛当地的古建筑中,发现与中国山东古齐国都城瓦当中相似的结构。韩国济州岛最早的居民是从山东济水流域迁移过去的。山东济水流域是风姓东夷族的聚居地,都是太昊伏羲的后代。山东齐人渡海之后,仍把新的居住的称为“齐”。但由于济州岛新地临海,所以“齐”与“水”合称为“济”州。韩国济州岛最初的居民都是中国山东齐人的后裔,与北方的韩族人和朝鲜族人迥然不同,韩族人和朝鲜族人全都是中国东北扶馀族的后代子孙。
韩国MBC电视剧《朱蒙》
故事以高句丽开国国王东明圣太王(即朱蒙)的一生和高句丽建国的故事为主题。是韩国MBC电视台纪念45周年而投资300亿韩圜制作,在韩国,自推出以来收视率长期处于40%以上,曾创下最高收视率51.9%(仅次于《大长今》的57.8%),全剧平均收视率也有41%(继《大长今》的41.6%、《巴黎恋人》的41.5%后创下的第三高纪录);此外,也获得2006年MBC演技大赏的十项大奖。
封禁
许多网友痛批该剧“歪曲历史”,情况一如《大长今》带来的“针灸保卫战”。
由于严重歪曲,篡改,杜撰历史,此剧已被中国大陆网络封禁。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