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强(武术家) 0 0
冯志强(1928—2012),祖籍河北省束鹿县,是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代的代表人物,是将陈式太极拳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武术协会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北京志强武馆馆长,并兼任国内外100多个武术团体的名誉会长、顾问或总教练。[1]-
中文名:冯志强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贯:河北省束鹿县 毕业院校: 职业:其他,武术家 主要成就: 出生地:河北省束鹿县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8年 去世年月:2012年5月5日 代表作品:《太极拳实战技击》、《陈式太极拳精选》、《陈式太极拳入门》
简介
冯志强,河北束鹿县人,陈氏太极拳泰斗、中国武术九段。冯志强1928年出生于武术世家,曾祖父是清末武举。幼年时随乡舅习练少林桩功、童子功、达摩易筋经和拳术。少年时随河北沧州通臂拳名家韩晓峰先生习练通臂拳、朱砂掌和踢桩打袋。青年时拜心意拳大师胡公耀贞为师习练心意六合拳和内功;后经胡公耀贞推荐,拜陈式太极拳第九代宗师陈公发科为师习练陈式太极拳,并在两位老师悉心指导下“双学”心意、太极。
冯志强致力于推广、普及和发展陈式太极拳,并多次受国家体委、中国武协、中联部和对外服务机构委派,出访世界各国,弘扬中华武术,传播太极文化。2012年5月5日14时56分,84岁的冯志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武术启蒙
冯家在束鹿是有名的世家,他的曾祖父冯老梅是清末武举,舞大刀、开硬弓,能骑善射,臂力过人,武艺超群。父辈虽不练拳,但乡舅王云开擅长少林武功。受地域文化和祖上遗风的影响,冯志强自幼就对武功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浓厚兴趣,常跟在曾祖父后面伸胳臂翘腿,有时偎在乡舅身旁,听武林故事和侠义传奇。8岁那年,曾祖父去世。家道虽日愈衰败,但他的习武之心却日益强烈。过完8岁生日,他提出了学武的要求。乡舅就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一起学练少林童子功、桩功、达摩易筋经和拳术,他的武术生涯就这样开始了,乡舅成了他的武术启蒙老师。
少年冯志强天生就是习武的材料,资质俱佳,悟性极高,曾祖父虽然没有给他留下家传武学,却遗传给了他习武天分和天生神力。四年下来,筑基已成,进步神速,臂力过人,小小年纪就能抱起400来斤重的方石,“搬石亮底”围着院子走一圈。这在武术中叫“力杀四门”,就连他乡舅业务不由称奇。
生平
1928年,冯志强出生于河北束鹿县。
1940年,冯志强到北平一家电器修理铺当学徒。
1979年,应陈家沟大队党支部的邀请,冯志强先后三次赴陈家沟,将陈公发科亲授的陈式太极拳返传给陈家第十九代子弟,为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1年,北京体院请冯志强出山,挫败了西洋武师,为中华武术和陈式太极拳扬威争光,成为武林佳话,传遍大江南北。
1982年,“全国太极名家汇演”在上海举行,冯志强前往。推手对象由大会指派,冯先生的精湛武艺和高尚武德令人折服,被一致公认为“真太极”、“真功夫”,并应邀留在上海三个月传授陈式太极拳。
1983年,北京在国内率先成立了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冯志强被推选为会长,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普及、发展陈式太极拳。同年赴上海出席“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再次展示陈式太极拳技艺。
1984年,冯志强首次公派出访日本讲学授拳,这是最早的陈式太极拳代表国家走出国门,冯志强先生成为将陈式太极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日本武术界称“冯志强功夫如大海”,“冯志强的太极世界”来临。
1985年,冯志强再次应邀公派出访日本讲学授拳。
1986年,冯志强参加中联部组织的由北京市武术队组成的中国艺术代表团赴墨西哥和美国访问,并参加全美武术比赛大会。其武德武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华武术和太极拳争了光、正了名。
1986年,北京志强武馆成立,这是当时北京市武术协会首家批准注册成立的以冯志强先生名字命名的武术馆。
1987年,冯志强赴深圳参加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国际武术培训班,主持陈式太极拳教学。同年再次应邀公派出访日本讲学授拳。
1988年,冯志强应邀公派出访新加坡讲学授拳。
1989年-2007年,近二十年间,冯志强又先后十几次应邀出访日本、美国、荷兰、瑞士、芬兰、法国、西班牙、韩国和香港等地。其中出访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几乎每年都要应邀出访日本讲学。
2012年5月5日14时56分,冯志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贡献
主要著作
1989年出版《太极混元功》全国函授教材(新体育杂志社)
1990年出版《陈式太极拳精选》(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年出版《陈式太极拳入门》(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心意混元太极拳讲义》(汇中太极修炼中心)
1996年出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材》(北京志强武馆)
1997年出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日文版(日本株式会社)
1998年出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程》(青岛出版社)
2009年出版《混元太极炮捶46式》(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3年在《精武》杂志发表“陈式太极拳擒拿术(一)(二)”
1985年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陈式太极刀”
1986年在《武魂》杂志发表“怎样练好太极拳”
1987年在《武术健身》杂志发表“陈式太极二十四肘”
1987年在《武当》杂志发表“太极捧气功练法”
1988年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陈式太极拳缠丝功(一)(二)”
1989年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陈式太极拳缠丝功(三)”
1989年在《武术健身》杂志发表“太极拳推手的点滴体会”
1989年在《武术健身》杂志发表“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和推手入门”
《太极拳实战技击》、《陈式太极拳精选》、《陈式太极拳入门》、《太极混元功》、《心意混元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缠丝功》、《陈式太极二十四肘》、《陈式太极擒拿术》、《太极捧气功》、《太极八法基本功》、《陈式太极拳推手》等著作和教材。
武术创新
他在继承陈公发科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基础上,结合胡公耀贞传授的六合心意拳内功,创编了以功为主、以松为主、以柔为主、以圆为主、以静为主、以养为主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揭示了太极运动本相,体现了太极和谐思想,公开了太极原本练法,恢复了太极武术本义,继承和发展了陈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
国外已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波、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色列、乌兹别克斯坦、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拉脱维亚、波兰、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英国、爱尔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国内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浙江、深圳、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等三十几个省市区的成千上万爱好者在习练冯志强先生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和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很多国家和国内很多地方都成立了陈式太极拳或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或以冯志强先生名字命名的研究会、协会和中心。
故事
冯志强在当代陈式太极拳门人中声誉日隆。也许是上一辈遗传的关系,冯志强从小身体素质就很好。少年时,一百多斤的大铁砧他一抱就起。青年时一餐能吃下3斤粮食。学通臂拳时已能掌碎顽石。学陈式太极拳后,功力日增,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少令一般人不可思议的事。冯志强在北京电机厂工作时,是大班班长,下管11个生产小组。有一次,他正在车间干活,一台电机失去平衡从手推车上滑落,冯志强看到了,说时迟,那时快,他抢步上前,坐马沉腰,伸手一把将眼看就要砸到地上的电机接住,从容地放回车上。周围的工友们看了十分惊讶。这是60年代的事。
采访正在高潮时,门铃响了,进来了一位30来岁的人,冯先生说是厂里的同事。这位来人知道我是采访的,截住话题向我述说了几个小故事——。冯老师是我们厂的,厂里不少人都知道他会功夫。我过去不学太极拳,看见人们打太极拳慢悠悠的,像摸鱼一样,心里想,这玩意儿哪能打人?一次,我看见冯老师打完拳后,提出要和他试试手,冯老师同意了。我用形意拳的虎步向前双手一压,同时闭住气,憋足劲,想一下把他打退。
但我的劲似乎未碰到他的身上,只感到他一抖,“叭”地一声把我弹飞了出去,我惊讶地大张着嘴巴很久未合上。虽然这次我对太极劲有了最初的认识,但疑念并未全消,我还要找机会再试试……又一次,在天坛公园,冯老师让我用拳按在他肚子上,我想,这回我可是占了上风了。我运气发力,力传到拳上,只感到冯老师的肚子一转,我整个人被扔了出去,跌在地上,久久说不出话来。这次,我真正领教了冯老师太极拳功夫的厉害,再也不敢小看太极拳了。
像我这样要试试冯老师功夫的人还真不少。冯老师人缘好,同事们都喜欢跟他闹着玩。一天,冯老师在车间里蹲着干活,一位当过兵的大高个想和冯老师开玩笑,先躲了起来,然后偷偷地走进扑上去,想趁着冯老师来不及站起来的机会搞突然袭击把冯老师推倒。谁知当他刚挨近冯老师身边,就被凌空抛到前面去了。冯志强在一旁听着笑着说:“那次,我好象听到后面有风声,身体不由自主地转过来接着他,顺势把他从头上扔过来的。这是无意识的,如果我正面看见他扑来,也许不能应付的那么巧。这说明练功练到了一定程度,内气会自动起反应,已不必通过大脑指挥了。
”这位同事接着说,有一次在公园里,来了10个小青年,他们都是武术爱好者或好奇者,想看看冯老师的功夫究竟怎样。冯老师随便站着,让他们轮流推。可是怎么也推不动。后来10个人排成一列纵队,合力一起推,冯老师如大树盘根,不动分毫。冯老师说:“让我来推推你们10个看看”,说罢一运劲,力由脚跟起,爆发于丹田,传于手上,10个人顿时东倒西歪。
后人评论
重德
冯志强除武艺高深外,为人也让众人敬重。杨玉亮说,师父常教导弟子们,练功先修德,“人品有多高,功夫有多高”。冯志强收徒严格,主要看人品,每个弟子都由其亲自考察,所以入室弟子数量并不多。对于其弟子,冯志强都是免费教学,“用我们的话说是情同父子”,杨玉亮说。
重义
冯志强的徒弟张玉学称,冯志强无论在哪,言行都以国家、师门为重。“师父常说,‘我的根在中国,家在北京,不能忘记本分。"在国外交流讲学时,如果场内没有中国国旗,冯志强绝对不入座、不照相、不讲演。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