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仁(电影白毛女中的角色) 0 0
黄世仁,电影《白毛女》中的一个主要反派角色,是新中国银幕上第一个地主形象,是坏地主老财的代表人物,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榨平苦百姓的形象。这一经典形象由著名演员陈强扮演。黄世仁是新中国银幕上第一个地主形象,他和杨白劳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人物,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传说,加工改编出了歌剧《白毛女》。1947年在冀中河间为部队演出,戏到尾声,台下的战士已哭声一片。-
中文名:黄世仁 外文名: 别名: 饰演: 配音: 登场作品: 生日: 年龄: 身高: 体重: 三围: 出生地:河北杨各庄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职 业:恶霸地主 出 处:《白毛女》 形象意义:封建地主阶级
人物形象
黄世仁是新中国银幕上第一个地主形象,他和杨白劳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人物,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传说,加工改编出了歌剧《白毛女》。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杨白劳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黄世仁展现了一个恶霸地主的嘴脸,抢男霸女,无恶不作。
现代白毛女
由来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嫁给‘黄世仁’,等手里有了钱,可以再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年的白毛女也可以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黄世仁对着干。”
《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讲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相关话题。熊元义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近来在年轻人中流行;这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而今对权钱的膜拜。
现场,“90后”女生小谢站起来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
文学院蔡姓大一女生的想法让现场一阵骚动:“如果我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
专家分析
对此,熊元义分析:“如果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她会瞬间异化到另一阶层。”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许祖华则认为,“白毛女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的观点,是在后现代语境下提出来的。如果仅仅从文学角度看,是对特定历史时期下价值观的颠复,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从当代的生活上来说,现代“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是一种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至于做了这种选择,是否成功幸福,谁也说不清。但他不认为大学生应该这样选择,人的生命价值尊严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创造。
角色演员
出演黄世仁的始末
大明星陈强将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他驰骋于舞台、银幕,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特别是他饰演的反派人物:电影和歌剧《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电影《红色娘子军》里的南霸天等,脍炙人口,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符号。
他出演反派角色,始于抗战时期的延安。导演王滨请他出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地主黄世仁,而且要求要演得人见人恨。他一听,心便凉了。那时,他已小有名气,尽管爱慕他的姑娘不少,可毕竟还没有一准儿的心上人。他暗自思忖,这黄世仁一旦演红了,人见人骂,哪个姑娘还敢嫁给我呀?“不不,这个角色,说啥也不能领!”所以,他想尽办法,要摆脱这个角色。可王滨慧眼识珠,料定陈强演反派前程不可小视,黄世仁非他莫属,便使出招数,终于让他认领了这个角色。
演活黄世仁的积极意义
陈强绝顶聪明,琢磨角色,塑造人物,常有绝活儿,他竟能从狗“起秧子”受到启发,寻找到黄世仁对喜儿的兽性。拍电影《白毛女》时,仍不满足对人物的理解,继续向生活中开掘。在采风中,他听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村里每个长工娶媳妇,入洞房的初夜权都要归地主享用。由此,他更看清了地主阶级对贫苦农民绝对占有、敲骨吸髓的本质。从而对角色黄世仁的憎恨,又增加了一层。无论在电影还是歌剧中,他把黄世仁塑造得颇为真实,唤起了观众对地主阶级的憎恨之情,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斗争。
反面角色混淆带来苦头
他告诉我,每场演出,随着观众对喜儿的同情而产生的哭声,台下便会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愤怒呼喊:“打倒恶霸地主!”“打倒黄世仁!”在谢幕时,其他演员都站在舞台前面,而他只能跪在台角一侧。人们朝他挥舞着拳头,吐着口水,恨不能将他踏在脚底,跺成齑粉!到了国外也是如此,一次,在维也纳演出《白毛女》,谢幕时,当献花的姑娘走到他面前时,台下突然站起一位老妇人,怒不可遏地高喊:“不要给他献花!不要给他献花!”……陈强用他表演的魅力征服了观众,以至于让观众将他与角色混淆在一起。
这种混淆,使陈强吃了不少苦头。那年在怀来演出,演到“斗争黄世仁”那一幕时,台下的战士和乡亲们都被激怒了,因为当地盛产水果,人们把带在身边准备吃的苹果和海棠一齐朝台上的黄世仁砸去,无数的果子雨点般落到陈强的身上、脸上……有只苹果正巧打在他的右眼上,让他变成了“乌眼青”。后来,一直没有医好,落下眼疾。1947年在冀中河间为部队演出,戏到尾声,台下的战士已哭声一片。有位新战士哭得格外伤心,台上喜儿的不幸遭遇,唤起他对自家姐妹饱受地主欺辱的联想,他“咔嚓”一声,将枪子儿顶上了膛,并瞄准了台上的黄世仁,只要他一扣扳机,顷刻,便会酿成不堪设想的惨剧。就在陈强命悬一线的时刻,班长发现了举枪的战士,及时夺下了他的枪,这才避免了一场大祸。据说,自那以后,部队再看《白毛女》一律不准带武器,以免发生意外。提起此事,陈强眼睛笑成一条缝,说:“我不会死的,老天爷保佑我,命大!“
逢凶化吉
陈强还真是命大。1948年,在哈尔滨36棚拍《桥》,那天休息,陈强进城去《东北画报》社看望战友老陈。进了老陈的办公室,人不在,却见桌子上放着把美国造的金钱左轮。陈强也曾有过一把同样的枪,所以,见到那金钱左轮觉得格外亲切,上前便抄在手里,左看右瞧地摩挲着……
陈强的枪里,从来不装子弹,把玩时,便用枪口对着眼睛,不断地扣着扳机,瞧那枪膛里明暗更迭的景象,相关漫画觉得有趣儿。此刻,他下意识地又将那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眼睛,随后,不假思索地扣了一下扳机,随之传来“啪”的一声响。就在这时,老陈走进屋来,见状大骇。他冲上前去,夺下了枪,大叫着:“你为啥不想活了?”陈强回眸一笑:“谁不想活了?别大惊小怪的!”“啥?大惊小怪?枪里有子儿!”说着,从枪里退出了子弹。也真巧,偏赶上陈强打的那颗是臭子,要不他的脑袋早开了花。陈强“哎哟”了一声说:“还以为你的枪和我的一样,不装子儿呢!”
陈强一生多次遇险,但总能逢凶化吉。那年,陈强应邀去重庆参加《二子开店》的首映式,他坐的那架飞机不幸遭遇了空难。在机场迎接他的人,别提有多么的难过。就在人们准备为他操办后事的时候,北京来了电话,说话的不是别人,恰是陈强。原来,他买了机票,却因故没有乘坐那架飞机,躲过了一劫!朋友们戏说:“陈强人好,戏好,观众爱戴他、敬重他,苍天也一样,因为喜欢他,就让他遇难呈祥。”
作品赏析
版本一
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及其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日久,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喜儿绝路逢生后,白发复换青丝,终于和大春喜结良缘。
版本二
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地主黄世仁见色心动,逼债上门,强令杨白劳把欠他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就以女儿抵债。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自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了押。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除夕夜喝卤水自杀。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不久即被黄世仁奸污。大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红军。后喜儿在二婶的帮助下,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在山上喜儿生下的不足月的孩子夭折了,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变成了一头白发。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剧情梗概
抗战时期华北某地农村,抗日队伍与投敌的汉奸政权的斗争异常地尖锐。维持会卖国求荣,欢迎日本鬼子进村,与此同时赵大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正在坚持斗争。贫农女儿喜儿正在准备过年,等待爹爹回家。在"北风吹"的乐曲声中,她喜气洋洋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过了会儿,四名女友来到她家,同她一起翩翩起舞,贴窗花,祈求新年的幸福平安。她的男友大春也来看望她,给她送来了包饺子的白面,喜儿和大春各自独舞,继而跳起了慢板的爱情双人舞。
这时喜儿的爹爹、老贫农杨白劳冒着风雪赶回家过年,他为女儿买了红头绳,高高兴兴地给她扎起来,父女共舞,洋溢着过年的欢乐气氛和父女间的真挚感情。但是,地主黄世仁带着管家穆仁智和家丁突然闯进来逼债。杨白劳无力偿还阎王债,被他们打倒在地,并被迫在卖女儿的卖身契上按上手印。喜儿奋起反抗企图抓走她的家丁。杨白劳悲愤交加,操起棍子将黄世仁打翻在地,但寡不敌众,杨白劳惨遭毒手,含恨而死。喜儿悲痛欲绝。
大春和众乡亲闻讯赶到,奋起反抗凶恶的家丁。然而,喜儿还是被强行抢走,怒火中烧的大春举起板斧,要与他们拼命。赵大叔从大局出发,竭力劝阻,指引他去投奔八路军。在黄家沦为丫头的喜儿遭到黄母的毒打。继而阴险歹毒的黄世仁又来调戏喜儿,她严正拒绝并用香炉砸他,因而遭到加倍的侮辱和拷打。此后,在善良的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出了黄家。家丁追赶喜儿,发现河边有一只她的鞋子,以为她己跳河自尽,便停止了搜查。
喜儿从藏身的苇丛中走出,跳起了坚毅、悲壮的独舞,发出"我不死,我要活"的呐喊,她下定决心要向地主恶霸报仇雪恨。风吹雨打,寒冬酷暑,严酷的野外生活,使喜儿头发从黑到灰,从灰到白,最后成了鬓发完全雪白的白毛女。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与野兽搏斗,忍饥受冻。然而,她坚强地活了下来。
一天,当极度饥饿的喜儿进入奶奶庙偷吃供果时,巧遇地主黄世仁和管家穆仁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喜儿愤怒地将香炉朝他们头上砸去。黄、穆二人吓得魂不附体,以为是仙姑显灵,叩头不止,最后,两人慌忙逃窜。大春投奔八路军后,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一天大春带领一支八路军小分队攻占某村,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12位姑娘跳起优美抒情的"大红枣舞",表达她们欢庆解放的喜悦和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大春也率领战士们起舞答谢,军民一家,鱼水情深。
此后大春和战士们进山搜查残敌,巧遇喜儿。彼此认出对方之后,悲喜交加,跳起了双人舞。接着,大春带领喜儿走出山坳,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与众乡亲重聚。愤怒的群众抓住了黄世仁和穆仁智,声讨他们欺压、鱼肉百姓的滔天罪行,并且亲手烧掉象征封建制度的地契和卖身契,乡亲们载歌载舞,欢庆解放。喜儿从大春的手中接过步枪,参加八路军队伍,去为保卫胜利成果和解放穷苦百姓而斗争。《白毛女》以喜儿命运的悲喜沉浮为主线,铺叙了一系列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表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广大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恶霸地主黄世仁通过地租和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并把她奸污后又要害她,后来逼得她逃进深山,过着“鬼”一般的生活。这些情节,深刻地表现了长期受着深重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命运的悲惨,也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凶残、狡诈、贪婪、腐朽的本质。剧作最后描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阶级,喜儿和广大农民报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白毛女》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这部优秀歌剧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影视评价
由于《白毛女》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它成了解放区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剧目。解放区报纸不断报道当时演出的盛况:“每至精采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每至悲哀处,台下总是一片唏嘘声,有人甚至从第一幕至第六幕,眼泪始终未干,……散戏后,人们无不交相称赞。”(注:见1946年1月3日《晋察冀日报》)人们称赞台上台下感情交融的情景为“翻身人看翻身戏”,并且充分肯定它在实际斗争中的作用:《白毛女》“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当前中国亟需解决的土地问题;杨白劳的死和喜儿的遭难,都是由于农民没有土地和民主政权的结果。所以今天我们出版或演出《白毛女》,那是十分合乎时宜的”(注:刘备耕:《〈白毛女〉剧作和演出》,《人民日报》(晋冀鲁豫),1946年9月22日)。一些村子就在看了《白毛女》演出后,很快发动起来展开了反霸斗争。有的部队看了演出后,战士们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喜儿报仇,掀起了杀敌立功的热潮。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撰文叙述看了《白毛女》后,对自己阶级感情变化所起的重要影响。《白毛女》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一个剧能够在千千万万群众中起到这样大的教育作家,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空前的。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