窅娘(南唐后主李煜嫔妃) 0 0
窅娘(yǎoniáng)是南唐后主李煜嫔妃。她本为采莲女,十六岁被选入宫。据说是混血儿,所以眼睛和中原人不太一样,故名“窅(yǎo)娘”。窅(yǎo)娘出身贫寒,她善舞,用裹足取悦后主,后主对其甚是欣赏,南唐唐镐曾写一对联赞窅娘舞“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只是很快南唐灭亡了。-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窅娘 拼音:yǎo niáng 朝代:南唐 身份:南唐后主李煜嫔妃
历史人物窅娘
历程
用白帛裹足,身轻如燕,创金莲舞。进南唐宫,李煜便单独召见,看她跳采莲舞,见其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便为取名“窅[yǎo]娘”。窅娘善跳金莲舞,据说她跳舞时好像莲花凌波,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最有意思的是她用白帛裹足,把两只脚都缠的很小,跳舞时就在一朵莲花形状的舞台上,因此很受李煜的宠爱。所以后来宋朝以及后面几朝的妇人均以裹足为美。
李后主与窅娘
在李煜一生的女人中,首先就要讲到窅[yǎo]娘。一个充满情感的词人,对于周围的事事物物,都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执着与爱恋,对于异性更有着一种独到的欣赏能力。
一般男人欣赏女人,依次有四个重要部位,即:眼睛、头发,身段和足部。眼睛的美态自然也包括了面部五官的搭配,头发的美态想必连带着发型及饰物,身段的美态范围更为广泛,包括丰乳、皓腕、纤腰、曲臀、肤色,特别是足部的欣赏,除了有形的美腿和纤脚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联想,它所象征的一些隐而不显的特殊意义,只有充满灵性与感性的人,才可能想像得到。
窅娘就是以一双小脚,细嫩挑巧,擅长《霓裳羽衣曲》而得到李后主的宠幸的。对窅娘善舞,后人有宫城一首咏叹:
红罗叠间白罗层,檐角河光一曲澄;
碧落今宵难得巧,凌波妙舞月新升。
诗歌
窅[yǎo]娘当时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锦帛缠裹双脚,屈作新月形状。女子缠足的风气是从五代开始的,窅[yǎo]娘不是女子缠足的第一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南唐的宫廷生活为当时一般人所艳羡,而窅娘又是一个绝色的美人儿,对妇女的缠足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大宋之后,名媛闺秀争相仿效,逐渐遍及全国各地,愈缠愈小,都以「三寸金莲」为妇女的美态标准.以至于一直流传到民国初年才彻底废除。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与习性影响至深且巨。有诗说:
一弯新月上莲花,妙舞轻盈散绮霞;
亡国君王新设计,足缠天下女儿家。
评价
妇女缠足到后来日益变本加厉,不断地在「小巧」上下功夫,小到根本无法站立,反而成为美的极致。《笠翁笔记》中曾提到明代有一位姓周的宰相,以千金购一丽人,名为「抱小姐」,她的脚小到寸步难移,每次行走都必须别人抱着走。李笠翁于是大发议论:「选足一事,如但求窄小,则可一目了然,倘若由粗以及精,尽美而思善,使脚小而不受小脚之累,兼收脚小之用,则又比手更难,皆不可求而可遇也。
因脚小而难行,动必扶墙靠壁,此累之在己者也。因脚小而致秽,此累之在人者也,其用维何?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摸,此用之在夜者也。」
李笠翁的观点仍不脱欣赏的范围,事实上缠足之风,自宋代风行以后,顿使我国妇女变成娇弱伶仃的模样,一个动辄扶墙靠壁的母亲,如何能够教养出英武剽悍,斗志昂扬的儿女。
影响
缠足自窅[yǎo]娘算起,整整流行了千年,如今虽然已经彻底根除,然而今日的芭蕾舞,仍是仿效窅[yǎo]娘当日的婀娜凌去姿态,而妇女高跟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与缠足相同,真是但求婷婷玉立,挺胸凸臀,款摆柳腰,婀娜多姿,管它伤筋动骨,摧残肢体。
有年元宵,在皇宫正殿中李后主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绕以珍宝璎珞,光辉夺目。那莲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莲来,细乐声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后主与小周后并肩欣赏。事实上在李后主的心中窅[yǎo]娘也不过比较特殊的歌伎而已,真正令李后主倾心相爱的还是大小周后。
古风歌曲《窅娘》
曲:御萧寒
唱:清弄
和声编写:清弄
词:沐玄
文案:沐玄
说起舞蹈,绕不过两个奇女子。一个是赵飞燕,一个是窅娘。
她出身贫寒,十六岁入宫,因身怀混血,故名“窅娘”。
她白帛裹足,身轻如燕,创金莲舞。舞时如莲花凌波,蹁跹摇曳,俯仰之间,美态动人。
影视形象
1986年新加坡电视剧《绝代双雄》,袁玉英饰窅娘;
1996年台湾电视剧《情剑山河》,邓美芳饰窅娘;
2005年合拍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刘真饰窅娘。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