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邵立人

邵立人(广东话剧院艺术家) 0 0

男,(1922—2012),广东话剧院著名艺术家。曾出演首版《七十二家房客》,《珠江风雷》,《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饰演康家街坊的梁伯。邵立人的表演生涯始自解放前,他曾是粤中纵队文工团的一名成员,活跃于广东五邑地区。1956年,全国推广普通话,上级决定撤消粤语队。1957年,中央文化部明确批复:“粤语队不能取消”。邵立人不仅演戏出色,还导演过《羊城二十四小时》、《可口可笑》等剧。龚锦堂从上世纪60年代刚加入广州话剧团不久,就经常观摩学习邵立人的话剧表演,“尽管他的表演生涯中,演出大多数角色都是配角,但总能把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很有光彩。
    中文名:邵立人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广东南海 毕业院校: 职业:艺术家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外来媳妇本地郎》

个人简介

邵立人(1922—2012),广东话剧院著名艺术家。曾出演首版《七十二家房客》,《珠江风雷》,《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饰演康家街坊的梁伯。据虎艳芬微博透露,“梁伯”2003年就切除了3/4的胃,但一直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搏斗,直到2012年5月5日晚上9点去世。享年91岁。

知足乐观的“屎棋梁”

2000年,《外来媳妇本地郎》剧开拍,80岁的邵立人饰演“梁伯”一角,他是剧组里年纪最大的演员。

每集20多分钟,16年来不间断播出至今。康家老老小小仿佛街坊邻里一般为广东观众熟识,而周末晚餐后阖家围坐电视机前观看该剧也成了众多观众的共同记忆。

“方言、轻喜剧以及小人物,是这部剧的三大特点。”该剧总导演兼艺术总监陆晓光说,粤语方言对于南方粤语观众具有极强亲和力;有着各种各样“小毛病”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家长里短也是该剧立足的根本。

剧中“梁伯”是一个退休工人,生活中虽有几分不如意,但始终保持知足乐观的心态,他与龚锦堂饰演的“康伯”是一对棋友,两人互捧互逗,有竞有合。“康伯”常以“屎棋梁”亲昵称呼“梁伯”。

在《外来媳妇本地郎》剧中,两人的对手戏最多。“康伯”至今还记得,12年前,两人在《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第一场戏中,“梁伯”以揶揄的口气笑康伯家“漂亮的外来媳妇不懂做广东菜”。

“梁伯”虽是绿叶式的配角,却很受观众的喜爱。“他的表演准确把握了广东人的特色,有着最地道的广味!”谈到邵老精湛表演,龚锦堂钦佩不已,他形容“不着痕迹、炉火纯青,很生活、很松弛。因此,跟他对戏,只要跟着他走就行了,几乎不需要怎么磨合,就能擦出火花。”

没有架子的“人叔”

邵立人的表演生涯始自解放前,他曾是粤中纵队文工团的一名成员,活跃于广东五邑地区。

上世纪50年代,邵立人加入华南话剧团粤语队。粤语队深入工厂和农村演出,受到大众欢迎,却也因此埋伏了粤普之争的导火线。1956年,全国推广普通话,上级决定撤消粤语队。广东话剧院老演员吴克回忆,当时,作为粤语队主力演员的邵立人很不服气,向剧团直言反对取消粤剧话剧,却无辜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场劳动。

1957年,中央文化部明确批复:“粤语队不能取消”。60年代初,粤剧话剧迎来一个发展巅峰期,推出了《七十二家房客》、《珠江风雷》等经典剧目,全国知名。不管是饰演落魄却有一副好心肠的金医生,还是被打成“走资派”而失魂落魄的富裕中农,邵立人的表演都令人拍案叫绝。邵立人不仅演戏出色,还导演过《羊城二十四小时》、《可口可笑》等剧。

龚锦堂从上世纪60年代刚加入广州话剧团不久,就经常观摩学习邵立人的话剧表演,“尽管他的表演生涯中,演出大多数角色都是配角,但总能把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很有光彩。”

晚辈们都喜欢敬称邵老“人(音同lang)叔”。虎艳芬说,老演员多多少少都有点范,但是人叔却一点没有架子,十分平易近人。他总是手把手悉心指导年轻演员。龚锦堂更是称,自己这一辈话剧演员现实主义的表演路线,正是受邵立人这样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影响。

邵老尽管从广东话剧院已离休多年,但只要需要他出马,他总是义不容辞。去世前不久,广东话剧院一出新剧目的主创登门请教,当时已卧病在床的邵老为自己不能起身招呼表示歉意,并认真地出谋划策。

  • 上一篇百科:托尼·贾
  • 下一篇百科: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姐的欢喜 » 邵立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