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廖仲恺

廖仲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0 0

廖仲恺(1877年-1925年)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广东归善(今惠阳)人。近代民主革命家。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此后,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1]1925年8月20日被暗杀。
    本名:廖仲恺 别名: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 主要作品:著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毕业院校:香港皇仁书院,早稻田大学,日本中央大学 职务:黄埔军校党代表,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国民党中常委,中央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工人部部长,农民部部长 政党: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77年(清光绪三年)4月23日,廖仲恺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旅美华工家庭。

1893年(光绪十九年),父亲廖竹宾在旧金山病故后,廖仲恺随母亲回到中国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心西学。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九女儿、同为国民党左派的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伉俪佳话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由于经济上尚未独立,廖仲恺与何香凝新婚后,便与他的哥哥廖恩焘一家合住在广州市三官庙的廖公馆,夫妻二人在二楼屋顶的晒台上搭了一间小屋作为自己的居所。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青年出国留学,希望学成归国后,改变中国危亡局势。出洋留学的风气盛极一时。廖仲恺结束了香港皇仁书院中学生活后,也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

为了支持丈夫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遭到娘家人和廖仲恺嫂嫂的坚决反对,何香凝毅然把陪嫁的珠宝首饰和所有的细软及家具等卖掉,连同私蓄总共“凑得三千余金”,资助廖仲恺赴日留学。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廖仲恺暂别何香凝,先行赴日。之后何香凝又把所有的杂物都卖掉,在同年4月抵达东京,开始了夫妇二人的旅日留学生活。9月,廖仲恺与何香凝在日本东京结识了孙中山,被他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动,向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廖仲恺、何香凝二人遵照孙中山指示,在日本“物识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此后,夫妇二人便追随孙中山,踏上了艰辛的民主革命之路。

1904年(光绪三十年)3月,廖仲恺考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学习,后亦曾于中央大学求学。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两人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租住一套公寓,并命名为“觉庐”。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先后入会。廖仲恺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而作为同盟会的首位女会员,何香凝担负了革命党人的联络和勤务工作。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也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

忙碌的学业与革命工作期间,女儿廖梦醒和儿子廖承志的相继诞生。而这期间廖仲恺多次奉孙中山之命,潜回国内到天津等地进行秘密活动,从事联络革命志士、宣传革命道理、筹设革命机关等工作。

投身革命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翻译了一些早期社会主义学说,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曾奉孙中山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屠富”、“渊实”笔名在《民报》发表译作《进步与贫乏》、《社会主义史大纲》等,是最早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人之一。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转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

1909年(宣统元年),在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国,考取法政科举人,在吉林巡抚处任翻译。武昌起义后在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先後任广东任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1912年5月,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运动国会议员反袁。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孙中山等亡命日本。

1914年,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继续为讨袁筹措军费,参加护法运动,致力于反袁斗争。

1917年9月,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尽力于护法事业。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学生运动。

1918年6月,随孙中山到上海后,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三大民权》、《译序》等文章,宣传和研究革命理论。同时翻译孙中山用英文写的《实业计划》第一计划。

1919年10月,任中国国民党财政主任。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与朱执信等学习俄文,准备赴苏俄学习。

1919年和1920年,多次奉孙命赴福建漳州,帮助援闽粤军的建设和解决财政困难,推动粤军回师广东,驱赶桂系军阀。

1921年4月,驱逐桂系军阀的战争结束后,孙中山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随后,又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他努力协助孙中山,力图在广东开创一个新的革命局面。陈炯明也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陆军总长、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省长等要职,掌握了广东军政大权。

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代理总长,支持孙中山出兵讨桂和北伐。

1922年,孙中山为打倒军阀,统一全国,决定北伐。而陈炯明却反对北伐,他对廖仲恺筹集北伐经费不仅处处刁难,还暗中与北洋军阀勾结,准备阴谋叛乱。

陈炯明公开叛变前夕,廖仲恺被囚禁于广州郊区石井兵工厂,经何香凝等营救脱险,当即乘船赴港转沪,与孙中山重新会合,协助孙中山先生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伐陈炯明,组成东、西两路军,16日攻克广州。陈炯明通电下野,退居香港。

同年2月,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宣言条款进行具体磋商。3月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5月任广东省长。10月以后被孙中山委派为国民党改组委员、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在开会过程中,坚持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成功。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国民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工人部部长。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著名的黄埔军校,任该校党代表,为建立革命军而努力,被誉为“黄埔的慈母”。6月任广东省长。7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坚持主张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农民部部长。11月任大本营参议、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任中央农民部长。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同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在平定商团叛乱、杨刘叛乱、北伐、东征等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支持省港大罢工。7月,国民政府成立,任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长。

遇刺身亡

廖仲恺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但他所做的这一切无疑对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极端要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动势力都视廖仲恺为眼中钉,欲置之于死地。孙中山逝世不久,谢持、林森、邹鲁等人便结成所谓的“西山会议派”,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破坏国民革命领导力量的团结。

从1925年7月开始,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孙科、伍朝枢等人就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种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否定三大政策。面对右派反对分子的汹汹来势,廖仲恺与他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尤其使廖仲恺感到深恶痛绝的是,一部分国民党右派老党员,为了达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与北方反动军阀相勾结。5月间,廖仲恺发表了一篇《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文章,对国民党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他说:“现在吾党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诩为老革命党,摆出革命的老招牌,以为做过一回革命党以后,无论如何勾结官僚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及极力压制我国最大多数之工界,也可以称为革命党,以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发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个虚名,那个人无论从前于何时何地立过何种功绩,苟一进不续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时有反革命的行为,便立刻变成反革命派。”这篇文章给邹鲁、孙科、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老右派刺激很大。他们对廖仲恺恨之入骨,其中一部分人便蓄谋用卑鄙的暗杀手段除掉廖仲恺。

进入8月,满城风雨,流传着国民党右派要杀害廖仲恺的消息,一霎时间阴云四起,压力日增。当时在广州南堤有右派俱乐部“南堤小憩”,朱卓文等右派分子经常在此密划谋杀廖仲恺,他们熟知苏联顾问鲍罗廷、加伦和汪精卫、廖仲恺等,每日必集东山百子路鲍公馆会议。朱卓文等人起初欲以凶手用炸弹机枪狙击,把这些领导人员全部杀害,下手前,公安局长吴铁城获知此讯大惊,从中阻止了这次流血事件。廖仲恺面对这种情势,无所畏惧,继续孜孜不倦地工作。当他听说敌人要用机关枪杀他时,一笑置之,并对人戏言道:“暗杀用手枪炸弹是所见的,若是用机关枪,却新鲜的很。”何香凝劝他多加两个卫士防备一下,他不以为然地回答:“增加卫兵,只好捉拿刺客,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我是天天到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去开会或演说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几个地方,他们要想谋杀我,很可以假扮工人、农民或学生模样,混入群众中间下手的。我生平为人作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在1925年8月18日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坐在廖仲恺身旁的汪精卫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告诉他有人将对他不利,他当即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8月19日,又有人以确切消息报告他,廖仲恺慨然道:“际此党国多难之秋,个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终日不能忘怀者,为罢工运动及统一广东运动两问题尚未解决!”这一天,他又为给黄埔军校等筹集经费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中。

同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恺携夫人何香凝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半路上遇见陈秋霖,随即同车前往,不想竟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惠州会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门前惨遭杀害。

廖案发生后,国民政府迅即组成“廖案检查委员会”,追查暗杀的幕后策划者和凶手。经查明,暗杀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集团所为。主要成员便是邹鲁、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许崇智等人,出面收买凶手的便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等人。凶手之一陈瑞在刺杀廖仲恺后,找到朱卓文告以其事,朱即给陈瑞二百元,打发他离开广州。案情查明后,国民政府派军队搜查了胡汉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胡汉民的哥哥胡清瑞和林直勉,撤掉了梁鸿楷第一军军长的职务,胡毅生、朱卓文事先潜逃,胡汉民也因涉嫌离开广州,国民党右派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主要影响

廖仲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坚定支持和追随孙中山的代表,他同孙中山一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而努力。1903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赴日本留学,其间,他们结识了孙中山并深受其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资产阶级革命。廖仲恺参加了同盟会,并积极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他公开支持和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始终是三大政策最坚决的执行者和贯彻者,认为“而欲国家富强,则必要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能得实行,方能有济。故谓三民主义,即救国主义也”。他不仅积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开展工农群众运动;还借助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筹备和创办黄埔军校。同时积极捍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被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第一功臣”。

廖仲恺坚定地支持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同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合作,他深刻的认识到必须提高工农的地位,引导他们有明确的政治知识,才有希望挽救中国革命。廖仲恺为支持工农运动的发展,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建立并指导农民协会的发展,还统一工会,建立工人武装。“国民革命之主要分子为国民,国民中最多者莫如农民。故我国国民革命之成功与否,全在在乎农民之了解革命与否一问题。”

人际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廖景昌

廖仲恺祖上是客家人,世代居住在广东梅县程江镇,清道光年间,廖仲恺的祖父廖景昌(17世)及堂叔祖父廖承昌等皆迁往惠州。

父亲

廖竹宾

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是位旅美华工,早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毕业后到香港汇丰银行工作,后再调往美国旧金山代理汇丰银行商务,家庭富有,娶妻梁氏,生三子一女:长子廖恩焘;次子廖恩熙(即廖仲恺);三子廖恩勋;女廖静仪。

叔父

廖志岗

1893年廖竹宾亡故后,廖仲恺随母亲回到广州,投奔叔父廖志岗。廖志岗是位洋务人士,时任招商局总办,鼓励侄子继续学习西学,把廖仲恺送去了香港皇仁书院。

妻子

何香凝

著名的国民党左派,1949年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女儿

廖梦醒

是革命烈士李少石的妻子。

儿子

廖承志

中共第一、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的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儿媳

经普椿

廖承志之妻,经亨颐的女儿。

孙子

廖晖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孙子

廖平

廖承志之子,贺龙元帅之女贺黎明的丈夫。

孙女

廖茗

廖承志之女。

外孙女

李湄

李少石和廖梦醒的女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早年曾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艺术形象

1983年电影《廖仲恺》,董行佶饰演廖仲恺。

1986年电影《非常大总统》,张鸿鑫饰演廖仲恺。

2011年电影《第一大总统》,刘劲饰演廖仲恺。

2011年电影《辛亥革命》,胡明饰演廖仲恺。

2011年电视剧《辛亥革命》,高宇饰演廖仲恺。

2011年电影《建党伟业》,国永振饰演廖仲恺。

2017年电视剧《热血军旗》,侯勇饰演廖仲恺。

历史评价

邓颖超:“廖仲恺、何香凝先生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建树了光辉的业绩。他们坚持原则,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廉洁奉公,不断进步,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后世纪念

在广州市同福西路龙溪新街,坐落着一栋坐北朝南的青砖石脚二层小楼,它就是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夫妇曾经的居所,“双清楼”所在地。

墓葬

廖仲恺何香凝墓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

纪念馆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该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03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院校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女士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仲恺农工学校(即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女士首任校长15年。

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

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仲恺中学

学校地处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前身是陈江农业中学,开办于1964年,1969年更名为陈江中学,1984年11月正式命名为仲恺中学。

惠州高新区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位于廖仲恺的故乡(广东省惠州市陈江街道办幸福村)而得名,是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轶事典故

敬重何香凝、关爱廖承志

周恩来曾经满怀深情说过:“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对此,廖承志也曾深有感触说道:“这是实情啊,父亲廖仲恺早在黄埔军校就十分赏识周恩来,母亲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姐姐廖梦醒不仅和周恩来革命关系密切,而她的女儿囡囡又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疼爱的干女儿。”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经常和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以及他们的子女廖承志、廖梦醒来往,相处极为融洽。廖承志、廖梦醒亲切地称呼周恩来为“阿哥”。

  • 上一篇百科:汤怡
  • 下一篇百科:Beyond乐队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姐的欢喜 » 廖仲恺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