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孝元皇太后

孝元皇太后(中国汉朝皇太后) 0 0

孝元皇太后王政君(前71年-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汉元帝刘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父王禁,母李亲。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终于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本名:王政君 别名: 字: 号: 所处时代:汉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职业:皇太后

人物简介

孝元皇太后

王政君(前71年-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父王禁,母李亲。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

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许嫁之人暴病而亡,父亲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你的女儿及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岁那年,王政君应先入宫,适皇太子的爱妃司马氏死,司马良娣临死前,对皇太子说:“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今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为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谁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子。此后太子刘奭再也没临幸于她。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刘骜三岁,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就被立为皇太子。

母以子贵,由此,王政君成了掌握实权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然而,王政君万万没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篡夺她儿孙的汉位。王政君思念汉朝,最后在悲愤、忧郁之中度过她的晚年。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终于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王政君-五侯受封成帝束手

成帝即位后,依旧沉湎酒色,皇太后王政君乘机操纵了朝政。她得势之后,重用外戚,长兄王凤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从王凤开始,在王政君的裙带提携下,外戚迅速崛起,拉开了西汉王朝外戚专权的帷幕。

王氏兄弟五人同日受封,有“五侯”之称,后来兄弟皆为列侯,其子弟辈也以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作为政府百官首脑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一职,王凤之后,依次为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几乎全为王氏垄断,基本上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

王氏子弟以“五侯”为首,在皇太后王政君的羽翼下,声色犬马,纵情自乐,并大置宅第,规模宏大,数里之间相望不断。他们广占民田,盘剥百姓,弄得朝政腐败,民怨载道。“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人至相食,在今天 山东、 河南、 四川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 西汉的盛世已成过眼云烟。

成帝处在皇太后及其家族的操纵下,从此不再关心朝政,反而更加追求荒淫腐朽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就连他的私生活,也常常会受到王政君的干涉。

王政君-飞燕得宠群美斗法

早在许皇后被废之前,成帝还曾纳赵飞燕入宫。围绕着赵飞燕在后宫的地位,王政君对成帝百般刁难,使他无法随心所欲,引出了后宫一系列的波澜。

赵飞燕

赵飞燕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她体态轻盈,婀娜多姿,俗称“环肥燕瘦”的“燕”就是指她而言。赵飞燕小时长得很弱,长大后,到阳阿公主家为婢,学习歌舞,因身轻如燕,故号“飞燕”。一天,成帝微服出行,到了阳阿公主家,宴会之上见到舞姿优美、光彩照人的赵飞燕,立刻被她迷住,遂召纳入宫,极加宠幸。据托名汉代人伶玄所撰《飞燕外传》记载,成帝听说她尚有一位同样美丽绝伦的妹妹,也把她召入宫中侍寝伴驾,这就是被披香博士淖方成唾为“祸水”的 赵合德——女人为祸水之说,由此不胫而走。赵氏姐妹二人都被封为婕妤,很受宠幸,贵倾后宫。许皇后的姐姐许谒以行左道被处死,就是赵飞燕向王政君告的密。许皇后被废后,成帝想立赵飞燕为皇后,王政君嫌弃她出身微贱,有碍皇室体面,出面阻止,令成帝十分难堪。谏大夫刘辅也跟着凑热闹,上疏说:“皇上要承宗庙、顺神灵,就应妙选窈窕淑女。如今陛下触情纵欲,倾心于一个卑贱女子,还想立为皇后母仪天下,真令人疑惑。俗话说:腐木不可以为柱,人婢不可以为主。若陛下仍不改弦易辙,必有祸而无福。臣冒死上谏,请陛下三思。”成帝正在气头上,见到奏章,不由分说就把刘辅打入大牢。因为王政君也不同意立赵飞燕,刘辅才算捡了一条老命。 后来,成帝托淳于长多次向皇太后说情,王政君才勉强同意,并暗示先封赵飞燕的父亲为成阳侯,改变赵飞燕的贫贱出身,瞒天过海。成帝一直折腾了个把月,方才如愿以偿。

不久,成帝又把赵合德册立为 昭仪。赵飞燕姐妹恃宠骄横,不知收敛,宫中为之侧目。成帝即位之初选入后宫的班婕妤,见赵氏姐妹骄妒,恐引火烧身,就主动提出到王政君的宫中供养太后,得到成帝允许后,就离开了充满倾轧与血腥气的成帝后宫,从而得以善终。

成帝坐拥美姬,享尽风流,谁知好景不长,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46岁的成帝暴死于未央宫。据说,成帝身体一直很好,从无疾病。死前一天,因楚思王衍和梁王立来朝,要于次日辞别,成帝在 未央宫白虎殿设宴饯行,并且他还打算拜左将军孔光(先任廷尉)为丞相。夜里还一切平安,到清晨起床,他拿 裤子、 袜子时竟失手落地,随即四肢痉挛,口不能言,不消几个时辰,竟一命呜呼。消息传出,朝野大为震惊,议论纷纷。民间传言,说成帝夜宿赵昭仪的昭阳舍,因酒后纵欲过度引起虚脱,中风而死,故归罪于赵昭仪,说是她的风情万种使皇帝做了风流鬼。王政君对赵氏姐妹在宫中的骄横早就看不顺眼,在这个关头,对儿子的死岂能袖手旁观!于是,她立即下诏给大司马王莽并 丞相、大司空等人:“皇帝暴崩,众议哗然,传言甚多,掖庭令等人供职后宫,燕寝都由他们侍候,可着令与 御史、丞相、 廷尉合议,推问皇帝起居发病的详情,以正视听。”王政君诏书一下,赵昭仪自知罪孽深重,畏罪自杀。

成帝死后不久,司隶校尉 解光(司隶校尉是专门负责纠察京师百官与近畿治安状况的官员,外戚、亲王也要受其监察,权力很大)上奏王政君,称成帝与许美人、中宫史曹宫曾育有子嗣,但均因赵氏撒野使泼而死于非命,且证据确凿,事实清楚。

这份上奏一公开,立即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王政君既哀痛皇孙之死,使国统绝嗣,又恨赵氏姐妹施媚固宠,害死了 儿子,有意依法严办,但她也有后顾之忧,担心深究会使成帝的私生活暴露于天下,有碍其形象。郎官耿育的上疏也表达了这一观点:“复校省内,暴露私燕,诬污先帝倾惑之过,成结宠妾妒媚之诛,甚失贤圣明见之明,逆负先帝忧国之意。……不然,空使谤议上及山陵,下流后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托后之意也。”这一番话,使王政君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位的汉哀帝只把赵飞燕的弟弟新成侯赵、 侄子成阳侯赵?废为庶人,将其家人贬往辽西郡(今 辽宁义县西),而没有再追究赵飞燕的责任。哀帝本人也因赵飞燕有助其继位之德,不想再予深究,遂不了了之。不过,事情远没有完结。哀帝死后,王莽又通过王政君,旧话重提,诏示有关部门:“前皇太后(赵飞燕)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数十日之后,又以她有失妇道、无共养之礼而怀狼虎之毒等名义,废为庶人,逼令自杀。迁延数年的成帝后宫一案才算告一段落。据说,当时民间有童谣传唱:“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成帝每微服出行时陪同的张放),时相见。木门仓琅根(指宫门),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正是对此事的演绎。

王政君-国统三绝王莽居摄

哀帝 刘欣是当年与成帝刘骜争立太子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也就是当年元帝宫中王政君的情敌傅昭仪的孙子。成帝在世时,定陶恭王刘康来朝,他念先帝的情分,不再计较其争储的过节,对待这位王弟甚是周到仁厚。成帝曾对定陶恭王说:“我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一旦有什么三长两短,咱们就不能再像今天这样见面了,你还是待在我身边,还可以常常见面。”后因大将军王凤相逼,刘康辞别归国,两人相对而泣,依依诀别。成帝晚年,自知得子无望,不得不与母亲王政君在皇族宗室中寻找合适的人选来承继皇统。当时,最有希望的是成帝的弟弟中山孝王 刘兴与侄子定陶王刘欣。

元延四年(前9年),中山孝王与定陶王均入朝觐见。定陶王率王国傅、相、中尉三官一道入朝,中山孝王惟独带一位王傅,成帝觉得纳闷,就问其原因。定陶王答:“祖宗有定制,诸侯王入朝面圣,应率封国内二千石官同行。傅、相、中尉,都是封国内二千石,所以都可随从。”成帝又让他诵 《诗经》,定陶王出口成章,且能通解其义,成帝心中甚喜。又一天,他问弟弟中山孝王:“只带封国王傅入朝,是据什么法令呢?”中山孝王瞪目结舌,令其诵 《尚书》,又是支支吾吾。后来成帝给诸侯王赐宴,中山孝王最后一个吃饱离席,起来时,袜子上系带又松开。成帝由此觉得中山王不如定陶王贤能,常常向王政君赞誉定陶王的才艺。这对定陶王入继大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随同前来的定陶王祖母傅太后也为孙子在宫中辛勤奔走,多方贿赂,首先打通了成帝最宠爱的赵飞燕姐妹的关节,送去了很多珍宝与特产,赵氏姐妹也听到过皇上赞扬定陶王,自己更想借机巩固日后在宫中的地位,也就积极地替他争取;同时,傅太后还买通了喜爱钱财的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通过王根等人讨好王政君。多管齐下,定陶王刘欣终于如愿以偿,于绥和元年(前8年)二月被立为皇太子。 一年后,成帝暴死,刘欣即位。为了斩断哀帝与已来长安的傅太后及生母丁姬的亲密关系,王政君只准许她们每十天与皇帝见一次面。不久,哀帝请求王政君准许追尊生父定陶恭王为恭皇,并加封祖母傅氏和生母丁氏为皇后。后来,他借口“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把傅氏由帝太太后改封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丁氏为帝太后,称中安宫,与太皇太后王政君称 长信宫(后居 长乐宫)并驾齐驱。这样,加上当时的中宫皇太后赵飞燕,哀帝时后宫共有四位皇太后。

傅、丁开始得势后,王政君为了避免与其发生冲突,曾诏令以大司马辅政的侄子王莽辞职。哀帝担心刚刚即位,就失爱于王政君,未敢造次,对王莽表示挽留,并派人向王政君说:“皇上听说太皇太后下诏,很是悲伤。皇上表示,您若不让大司马辅政,他就不敢听政。”于是,王政君再一次下诏让王莽辅政。但王氏外戚与傅、丁两家显然难免发生冲突。一些大臣出于各自的考虑,也纷纷就朝廷人事发表意见。不久,司隶校尉解光弹劾曲阳侯王根及其侄子成都侯王况,内怀奸邪,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骄奢僭上,坏乱制度,无人臣之礼。哀帝就借机削去王况的封爵,贬为庶人;把王根撤职,逼令归国。随着傅、丁两家的得势,她们也日益骄倨。傅太后与王政君谈话时,常常不礼貌地直接称她“妪”,即老太婆,王政君也不便当面发作。看来,作为实际掌权者的王政君因傅氏得势也经历了一段不甚惬意的生活。

王莽像傅、王两家的明争暗斗,使西汉中枢政治更加腐败黑暗。为了确保王政君绝对的国母地位,辅政的大司马王莽等人对傅、丁的势力设法加以限制,这种限制又导致双方冲突的进一步升级。有一次,未央宫内大宴,有人给傅太后设帷座,与首座的王政君并列。王莽看到后,立即板起面孔说:“傅太后只是藩国的太后,怎可与至尊的太皇太后平起平坐?”言罢,令人立即撤掉了座位。王莽因此得罪了傅氏。事后,王莽不得不避其锋芒,在王政君的授意下提出辞职。这一次,哀帝没有挽留。王莽回到了自己的封国南阳(今属河南)后,杜门谢客,静观时变。

此时,西汉政治危机日益加剧,土地兼并、人口流亡更为严重。哀帝本人,生活更加荒淫无度,他不仅广选美女,充斥后宫,而且宠幸男色,与美男子董贤打得火热,出则同车,入则同卧,赏赐无度,宠嬖无比。一天,他与董贤同卧,想要起床时,董贤正压着他的衣袖,为了不惊动睡梦中的董贤,就用剑斩断衣袖而起。从此,后世便留下了“断袖”(喻 同性恋)的典故。有一次宫中宴会,哀帝当着群臣之面说,要效法尧舜,将皇位禅让给董 贤。当时人称天下百姓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昏庸的哀帝为了扭转汉历中衰的局面,竟荒唐地用改易年号等办法来自欺欺人。建平四年(前3年)春,天下大旱,饥民纷纷拥向关中就食,“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西汉王朝已是江河日下。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王政君建议哀帝颁布法令,限制占田与广蓄 奴婢。但哀帝自己带头破坏规定,一次就赐给董贤良田二千顷,法令实际上是一纸空文。王政君诏令王氏娘家人:家中田地,除了祖上坟茔地外,其余都要分给贫民。虽然这只是一种姿态,却使王政君获得了慈善国母的美誉。不久,哀帝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以奉侍王政君为名,将王莽重新召回。

元寿二年(前1年),哀帝死于未央宫。哀帝没有儿子承继国统,王政君立即入宫,掌握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传国 玉玺。她启用王莽,委以军政大权,逼死董贤,立中山孝王的儿子 刘衎即位,是为 汉平帝。平帝年仅9岁,体弱多病,王政君虽然高高在上,东山再起的王莽却逐渐地将她架空,掌握了实际权力。 王莽的发迹,恰是王政君裙带政治的结果。

王莽,是王政君三弟王曼的儿子。王曼死后,王莽家境孤寒,但对几位叔伯“曲有礼意”,恭敬备至。当年王凤生病,他侍疾左右,亲尝汤药,忙里忙外,一连个把月都没舒舒服服地睡个囫囵觉,有时脸都顾不上洗,以至于“乱首垢面”。后来,在众人推举之下,王政君给他封官加爵,但他“节操愈谦”,“折节力行”。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时,王政君让他做大司马,掌握军政大权。

这一时期的王莽表现得谦恭礼让,朝野上下一片颂扬之声,“宗族称孝,师友归仁”。王政君也对他十分信任,认为他德才兼备。其实,王莽此时已有篡汉野心。

王莽先让群臣请求王政君,以辅政幼主有功,封他为“安汉公”,不久,又设计说服王政君把他的女儿立为平帝的皇后,后又胁迫王政君尊自己为“宰衡”。王政君又下诏:“皇帝年幼,朕统策国政,已年迈体弱,精力不支,若事必躬亲,不利于育养皇帝,今后除封爵奏闻外,其他政事皆听由安汉公与辅政大臣处理。州牧、二千石官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则听凭安汉公决断。”这样,王莽借机培植亲信,清除异己,权力急剧膨胀。

为了更牢固地掌握手中的权力,王莽很注意在王政君眼中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为此,他依旧表面上谦恭处事,以使朝廷官员颂扬他的功德。对王政君身边的宫人,无论地位高低,均大加贿赂,媚事拉拢,有时连王政君的婢侍生病,他也亲往探视,以讨王政君的欢心。王政君的几位姊妹都因王莽提议成了封君,食汤沐邑,她们自然也天天在王政君身边吹嘘王莽的慈善德行。

王莽见年愈古稀的王政君不满足长年居于深宫之中,便极为周到地安排她“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并煞费苦心地筹划她四季游玩的地点。从此,王政君春夏秋冬常在外游幸。在王莽的鼓动下,她还曾如愿到多年前与元帝欢会的太子旧宫中缅怀旧情。另外,王莽还特别注意用一些虚名来取悦王政君。如奉劝她不要总穿粗布衣服,更不要常减 御膳,为了宗庙社稷,应“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等,显得特别关心她的饮食起居。正是通过对王政君的蒙蔽与奉承,王莽攫取了越来越大的权力。他自称“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爵贵号尊官重,一身蒙大宠者五”。平帝元始五年(5年),王政君赐王莽九锡,这是给予诸侯大臣无比荣宠的赏赐。这时,王莽已位极人臣。

元始五年十二月,年幼的平帝死去。皇室成员中元帝一宗已经绝嗣,宣帝曾孙辈中为侯王者数十人,但均已年长,王莽为了控制新君,遂从宣帝玄孙辈中选了年龄最小、年仅两岁的广戚侯子 刘婴。他欺骗王政君说,经过占卜,立婴最吉,王政君当然同意。王莽立孺子婴为君。

几乎同时,王政君收到一份奏章,说在武功县(今属 陕西)境内发现一块异石,上有丹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接着,又有人奏请王政君立婴为孺子,令王莽仿当年周公辅成王的先例“践祚居摄”。看到奏章,王政君猛然间若有所悟,素来谦恭的王莽,难道有篡汉之心?年前他拒而不受在新野(今属河南)增加的封邑,难道是想富有四海,拥有天下?想到此,王政君不由一惊。她对人说:“丹书符命,实诬罔天下,不可相信。”王莽的党羽、太保王舜对她解释道:“事已至此,也没法阻止了。再说王莽并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想通过摄政提高他的身份以威服天下罢了!”王政君无可奈何,勉强下诏答应王莽称摄皇帝,南面朝群臣,听政事,冕服礼仪“皆如天子之制”,并改元称“居摄元年”。

自此,王莽以“假皇帝”的身份摄知国政。消息传出,宗室安众侯 刘崇及东郡太守 翟义等移檄郡国,举兵讨莽。王政君闻讯,曾说:“到底还是人心不相远。我虽是个妇道人家,也知道王莽一定会因此日子不好过。”然而,王莽仍借她的名义堂而皇之地镇压了反对派。

成、哀、平三朝,皆绝国统,帝位虚悬。皇位继承,听由王氏。汉家基业已如大厦将倾,王政君受王莽的蒙蔽,对他亲信有加,全权委托,西汉王朝竟眼睁睁地被断送了。这一切,对于王政君个人来说,是一个悲剧。毕竟,西汉王朝的挽歌是在她手中打上了休止符。

王政君-新室文母长寿宫泪

很快,王莽对自己的“假皇帝”名分不满足了,他撕下谦恭的面具,直截了当地向王政君提出:在号令天下和天下奏事时,将“摄皇帝”的“摄”字去掉,仅在王政君和孝平皇后面前称假皇帝。王政君不得不答应下来。

几天以后,王莽索性头戴皇冠,拜过王政君后,便在未央宫前殿即真皇帝位,定国号“新”,纪元称“始建国”。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新莽代汉。王政君悔恨不已,她后悔自己轻信王莽,养虎贻患,更恨王莽有负汉室。

正当王政君愤悱郁结、长吁短叹之际,宫人来报,太保王舜求见。王舜施礼落座,王政君已猜到他的来意。原来,王莽即位时,曾几次向王政君索取传国玉玺,但王政君拒绝交出。传国玉玺乃是当年 汉高祖 刘邦从秦末代君王子婴手中得来,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由皇帝亲御,世代相传,称为汉传国玺。王舜此番入宫,正是受王莽指使来求取传国玉玺。王政君一见到 王舜,就怒冲冲地破口大骂:“你们承蒙汉家浩荡皇恩,世代享受富贵荣华,不仅不知恩图报,反趁托孤寄重之机,谋篡汉家江山社稷,丝毫不念及恩义二字。人到了这个份儿上,连猪狗都不会多看一眼,天下哪有像你们这样的!王莽自以为上承天命,做了新朝皇帝,既然已改变了汉家正朔服制,那么就应该自己另制国玺,传之万世,何必再三苦苦索取我汉家的亡国之玺,难道不怕是不祥之物吗?我,汉家的老寡妇,先帝的未亡人,将不久于人世,后世伪造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现在汉室已破,我只想与这颗玉玺同葬地下,你们休想再打它的主意!”王政君又气又恨,说罢,禁不住老泪纵横,痛哭失声,旁边的侍从见状也都泪眼汪汪。王舜也显得悲伤不已,哽泣好久,才恢复常态对王政君说:“太后,事到如今,臣等也无可奈何。王莽对传国玉玺是志在必得,太后想想看,您能最终坚持到底不给他吗?”劝解之中隐含着胁迫。王政君知道大势已去,便拿出传国玉玺掷到地上,咬着牙对王舜说:“这玉玺就交给你。我已垂垂老矣,没有多少活头,不能亲眼看到你们王氏灭族的那一天!” 王莽得到玉玺,十分高兴,他在未央宫为王政君特设酒筵,纵其手下大肆庆贺。不难想象,此时,王政君心中是何等凄苦!王莽逼宫,正是她手植的苦果! 东汉 班彪曾说:“王莽得势,正是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中,委重外戚、授之国政之结果。当位号已移于下,她犹心怀恋惜,握着汉家传国玺,不想交给王莽。妇人之仁,悲夫!”

新莽代汉,制度尚古,对汉朝制度全部改弦更张。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政君,依然居住在昔日宫中,仍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太后。她命令自己宫中所有的人都穿着汉朝旧服色,依然按汉家的规矩来安排生活,此时,她依旧沉浸在对往日岁月的追忆中。

王莽难以容忍王政君汉朝太皇太后的身份,于是亲率诸侯群臣,给王政君改上尊号,称“新室文母太皇太后”,意在断绝她与汉家的旧缘。王政君没有表示推脱,默默地答应了。但是,她内心却愈来愈难以承受那无法言喻的伤痛。王莽深知王政君心怀怨恨,为求媚于她,可谓“无不为”,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王政君“愈不悦”。

为了让王政君更符合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身份,王莽拆毁了元帝的庙,另建新庙,并特意在元帝庙的旧址上为她修了生祠。因为王政君尚健在,不便称庙,就称为 长寿宫。有一天,王莽特地在长寿宫为王政君设下酒宴。王政君见元帝庙已被拆毁,不禁垂泪哽泣:“这里是汉家宗庙,皆有神灵,为什么竟平白无故地毁坏!假若鬼神无知,修庙何用?若是地下有知,我本汉家妃妾,岂能辱先帝庙堂来饮酒高会!”她私下对随从说:“王莽如此侮慢神灵,岂能得天佑助!”宴会不欢而散。

始建国五年(13年)二月,王政君带着无尽的哀怨与悔恨离开了人世,终年84岁。新朝皇帝王莽宣布为她服丧三年,并将她葬于元帝 渭陵(位于今陕西 西安北)陵城的司马门内。王莽在这两座相距一百一十四丈的陵冢之间,又挖掘了一条沟壑,以示新室文母与汉家元帝的绝缘。也许,这种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安葬方式,正是在西汉和新莽两个朝代为皇太后的王政君不得不接受的最终。

  • 上一篇百科:丁小雨
  • 下一篇百科:博伊·奥特曼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姐的欢喜 » 孝元皇太后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