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中国西辽的创建者) 0 0
耶律大石(1087年-1143年),字重德,契丹族,西辽德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为西辽的创立者。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为西辽的创立者。1115年中进士,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1122年,金兵日益逼近,天祚帝流亡,大石与众大臣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卫燕京。因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从,大石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1]康国十年(1143年),耶律大石逝世,享年五十七岁,在位共二十年(此处自称王其计算)。死后庙号为德宗。-
本名:耶律大石 别名:耶律重德、大石林牙、辽德宗 字:重德 所处时代:辽朝→西辽 民族族群:契丹族 出生地: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主要作品:《谏天祚疏》、《示西域十八部王谕》、《东征誓众文》 主要成就:建立西辽,延续辽祚,传播汉文化至中亚卡特万之战击溃塞尔柱帝国,称雄中亚 出生日期:1087年 逝世日期:1143年 庙 号:德宗 尊 号:菊儿汗(突厥号),天祐皇帝(汉号) 年 号:延庆、康国 在位时间:1132年-1143年
人物生平
兼通文武
辽道宗大安三年(1087年),一称大安十年(1094年),耶律大石出生于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
耶律大石从小好学,善于骑射,兼通汉文、契丹文,堪称文武全才。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耶律大石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供职,任翰林应奉,后被擢升为翰林承旨。他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族进士。因在契丹语中,翰林被称为“林牙”,所以耶律大石又有“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的别名(也有笔记记为“大石林麻”“大实林牙”)。
约在天庆六年(1116年),耶律大石出外任泰州刺史。此时正逢辽金战争兴起,金军于天庆七年(1117年)攻陷了泰州。大约在此年前后,耶律大石调任祥州刺史(中国历史学者魏良弢认为耶律大石所任祥州可能是“侨置州”或“头下州”)。约在天庆十年(1120年)前后,耶律大石升为辽兴军节度使,镇守南京道。
助建北辽
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大举南侵,攻克中京(今内蒙古宁城)、泽州等地,天祚帝耶律延禧不敢留守,一路西逃,辗转入夹山(中国学者陈得芝考证夹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的吴公坝以北武川县附近),与外界音讯隔绝。天祚帝失讯数日后,为了安定人心,坚持抵抗,留守南京(今北京西南)的宰相张琳、李处温便与南京都统萧干及耶律大石商议,拥立秦晋王耶律淳即位,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后世称这一政权为北辽。北辽建立后,耶律淳命耶律大石总统北辽军务,负责守卫南京。
两破宋军
正在北辽建立之时,北宋朝廷闻知金军大举南下的消息,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地区的良机。建福元年(1122年)四月,宋徽宗以童贯“勒兵十万巡边”,伺机攻取辽南京。耶律大石受命为西南路都统,率奚、契丹骑兵两千人,驻于涿州新城县,以防备宋军。童贯爱将、前军统制杨可世听信传言,以为只要宋军一到,燕云军民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遂率轻骑数千直奔南京。五月二十六日,耶律大石在兰甸沟掩袭杨可世,大败其军。此后,北辽朝廷又给耶律大石派出三万援军。二十八日,宋东路都统制种师道率军抵达白沟,与辽军隔白沟河对垒。次日,宋军企图招降辽军,为耶律大石所坚拒。他说:“无(勿)多言,有死而已。”同时指挥骑兵自西边水浅处渡河,包抄宋军守桥士兵,击溃其军。三十日,萧干开始围攻宋西路军。六月三日,种师道见诸部不作战利,于是引兵撤回。耶律大石闻讯,调轻骑尾随,在古城与宋军激战。种师道等逃至雄州(今河北雄县)城下,又为童贯所拒,不得入城。辽军趁势横击宋军,并斥责宋方败盟毁约的行为。同日,风雨冰雹交加,宋军惨败,史称“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相枕籍不可胜记”。
六月六日,耶律大石在涿州召见了宋使臣马扩。马扩暗中接纳在辽的汉人刘宗吉。在辽廷上,马扩申明宋朝出兵不是应金人之约,而是因为天祚帝犹在,耶律淳不当称帝,故起兵问罪。耶律大石质问马扩:“宋辽澶渊之盟后南北通好已经百年,为什么要背盟来侵夺?”马扩答:“大宋因为女真从海上累遣使人要献还燕地,近来又得到其文牒,具言已经夺取山后,如果南朝(宋)不要燕地,则女真就要自取之。故此大宋不得不发兵救燕。”耶律大石作色道:“河西家(即西夏)累次上表,意图兴兵夹攻南朝(宋),本朝(辽)每次都将表章封与南朝,不肯见利忘义。而贵朝才得到女真的一句话,就要举兵?”马扩又解释道:“夏国虽然屡次有不逊之言,然而数十年间,何尝侵得大宋寸土?但女真所说的,确有应验,大宋不只救燕地,也想巩固自己的边疆,所以出兵。”耶律大石再问:“您作为使者,为什么要与刘宗吉结约图谋我们?”马括说:“因为我是大宋的招纳使,职责所在,所以如此。”耶律大石说:“因为两国和好,所以不欲扣留您,您用餐完后可以回去,替我带话给童贯:想要讲和则仍旧讲和,不想和则请出兵见阵。”
六月二十四日,耶律淳病死,其妻萧普贤女以皇太后身份摄政,改元德兴。耶律大石与四军大王萧干掌握了朝廷军政事务。七月,北宋集结二十万军队,准备乘耶律淳之丧再次伐辽。九月,辽涿州留守郭药师叛降北宋。十月,宋将刘延庆等出兵至雄州,军势甚盛。而此时耶律大石和萧干手下只有大约两万的军队,他们凭借卢沟河部署防御,与宋军隔河对峙。宋辽两军一度交战于料石冈,未分胜负。与此同时,郭药师率轻骑乘虚直取南京,攻占外城,但因援军未到,被萧干击退。二十九日,卢沟河北“四野火亮”,对岸宋军以为是辽军大举来攻,于是烧营而逃,溃不成军。次日拂晓,耶律大石等发觉宋军溃退,领兵尾袭其后,大败宋军。此役使宋朝“自熙丰以来所畜军实尽失”。耶律大石、萧干指挥的辽军再次获得了对宋军的重大胜利。
出奔天祚
正当耶律大石等在南线击退宋军时,北方的金军又在逼近。北辽求封于金未果,于是派兵守卫居庸关。但等金军在德兴元年(1122年)十二月初抵达后,辽军却不战而溃。萧普贤女得迅后,连夜逃离南京。就在此时,众人开始商议去处:萧干主张前往自己的奚王府立国;耶律大石鉴于辽在西北仍有一定的势力,于是主张去丰州天德军投奔天祚帝。驸马都尉萧勃迭认为于理确实应该投靠天祚帝,但事到如今,“有何面目相见(天祚帝)”。耶律大石听后,命左右将他牵出斩首,并传令道:“有敢异议者,斩。”这就与萧干的奚军产生了冲突,契丹、奚军列阵相拒。最终,萧干率领奚军回到奚王府,并在次年自立为帝,不久后为部下所杀;耶律大石则携萧普贤女率契丹军投奔天祚帝。
保大三年(1123年)二月,耶律大石等抵达天祚帝所在处。但天祚帝却诛杀了萧普贤女,并责备耶律大石说:“我还没死,你怎么敢立耶律淳?”耶律大石回答:“陛下拥有全国的力量,不能去阻挡一下敌人,抛弃了国家社稷远远逃遁,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立十个耶律淳,都是太祖的子孙,岂不强似去乞求别人来宽宥性命?”天祚帝无言以对,只得赐他酒食,赦免所有的参与者。
四月,被任命为都统的耶律大石率军在奉圣州袭击金军,但在龙门壁驻扎时遭到金军攻击,兵败被俘。金军副都统完颜宗望得到耶律大石后,将他用绳子绑着,强迫他为金军带路,袭击天祚帝的青冢寨大营。当时天祚帝正在应州,但金军还是抓获了包括秦王、许王及各嫔妃、公主、大臣多人,缴获车辆一万多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此特地下诏褒奖耶律大石说:“林牙大石虽非降附,其为向导有劳,可明谕之。”此事可以说是耶律大石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页,故而在《辽史》也未提及或仅有简单的带过。《北使记》中提到了耶律大石这一时期在金营的情况:“太祖(完颜阿骨打)爱其俊辩,赐之妻,而(耶律大石)阴蓄异志。”九月,耶律大石带领一只人马从金营逃脱,回归天祚帝身边。
西征建国
保大四年(1124年)七月,在得到耶律大石带来的人马后,天祚帝又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蒙古族名),自认为得到天助,准备出兵与金决战,收复失地。耶律大石指出之前辽军一败再败,丢失举国的汉地,这时再求决战,不是良策。他建议天祚帝“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但天祚帝不能采纳,坚持出兵。耶律大石至此认为天祚帝不能成恢复大业,于是决心前往辽在西北的军事重镇可敦城(即镇州,今蒙古土拉河上游)。此地自辽开国以来便受到历代辽帝的重视,专设有建安军节度使司,并为辽西北路招讨司的驻地。即使在辽末战乱之中,西北仍然相对安定,有各部军队两万余骑,战马数十万匹。为防止萧乙薛、坡里括二将反对,他先下手杀死二人。随后设置北南面官署,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人连夜逃离辽廷(中国史学家唐长孺认为其称王应在会七州及十八部王众之后)。耶律大石离开后不久,执意出兵的天祚帝果然兵败被俘,辽朝自此灭亡,距他出走不过半年。
耶律大石自夹山出发,向北走了三天,过黑水(今内蒙古艾不盖河),见到白鞑靼详稳(辽官名)床古儿。床古儿进献马匹四百只、驼二十只、羊若干。耶律大石向西行至可敦城,驻军于北庭都护府,会集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以及大黄室韦、敌剌(敌烈)、王纪剌(弘吉剌)、茶赤剌(茶扎剌)、也喜、鼻古德(鼻国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部之众,晓谕道:
我祖宗历经艰难创下大业,经历了九代二百年。金人作为臣属,逼迫我国家,残杀我黎民,屠杀毁灭我城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想到这些我日夜都痛心疾首。我现在仗义西行,想借助众蕃部的力量,翦灭我们的仇敌,恢复我国的领土疆域。你们众人之中也有顾念痛惜我们国家,忧虑我们的社稷,思量共同救出君父,济助生民于苦难之中的人吗?
在这一讲话的感召之下,诸部纷纷支持耶律大石的行动,使他很快就得到了精兵一万余人,并得以设置官吏,编列排甲,置备仪仗器具。耶律大石政权的官僚机构初具规模,并建立起一支实力强劲的骑兵部队。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立国,这里畜产丰富,远离金朝数千里。他贯彻“养兵待时而动”的战略,没有主动出击金朝,而是争取西夏、南宋等国及部族,以孤立金朝。到金天会七年(1129年),他已夺回了金朝二方二营。金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金天会八年(1130年)向漠北诸部征兵进讨耶律大石,但诸部不从,征讨半途而废。
而耶律大石经过五年生聚,决心向外发展。他认为金朝正处于强势时期,无法与之抗衡,故决定向西开拓。金天会八年(1130年),一称金天会九年(1131年)二月甲午日,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整顿队伍向西进发。他先写信给高昌回鹘国王毕勒哥说:“从前我国太祖皇帝北征,经过卜古罕城,就曾派遣使者到甘州,下诏给你们祖先乌母主说:‘你思念故国吗,朕马上就可以为你恢复,你担心不能回去吗,我已经拥有这片土地了。我拥有,也就是你拥有了。’你的祖先当即上表致谢,认为国家迁来此地,已有十几代人,军民都留恋现有国王,不愿迁居异地,所以我也就不能重返故国了。这表明我国与你们国家的交好已有多年历史了。现在我准备向西前往大食,向你们国家借道,你们切不可生疑。”毕勒哥接到书信,当即迎接耶律大石到官邸,大宴三日。耶律大石临行之前,毕勒哥又进献六百匹马、一百只骆驼、三千只羊,并表示愿意以子孙为人质作为辽的附庸(但实际上并未如此),一直送耶律大石至境外。
关于耶律大石离开高昌回鹘到称帝前的一段时期所发生的事件,汉文史料缺乏记载。而结合穆斯林史料记载可知,耶律大石离开高昌回鹘王都别失八里后,首先进入吉尔吉斯境内,但遭到当地势力的抵抗。随后,他率部队西进,在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建立根据地,修筑城池,招抚当地的突厥语部族。
正当耶律大石西征时,金朝西北前线很快得知了消息,并奏禀金廷。金天会九年(1131年),金元帅完颜宗翰自云中授右都监耶律余睹汉军及女真军一万人,命其北攻可敦城。但因可敦城地势遥远,“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途中“尽沙漠无人之境”。所以金军的这次远征劳民伤财,最终毫无所得。
耶律大石在叶密立休养时期,可能与回鹘汗国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但基本上得到了当地突厥语部族的支持,辖下户数已达四万口。这一时期,西辽疆域大为扩展,东起土拉河,西到额敏河,连为一片。延庆元年(1132年)二月五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于叶密立称帝,按照当地人民的习惯,号称“菊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另上汉尊号为“天祐皇帝”,建元延庆。追谥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册立元妃萧氏为昭德皇后。于是对百官说:“我与你们行程三万里,跋涉沙漠之中,日夜艰辛。仰赖祖宗之福佑,你等众人之力,我冒昧地登了大位。你们的祖父都应该加以存恤善后,以共享尊荣。”于是从重臣萧斡里剌以下四十九人的父祖都被赏赐封号爵赏。自此,西辽(穆斯林史料和西方文献称为黑契丹、哈喇契丹或合剌乞答)正式建立。
称雄中亚
主词条:卡特万之战
关于耶律大石称帝后在中亚的活动,《辽史》概括性地总结道:“(耶律大石)所过,敌者胜之,降者安之。兵行万里,归者数国,获驼、马、牛、羊、财物,不可胜计。”今人根据域外史料勾勒其大概如下:耶律大石统帅大军南下,高昌回鹘没作抵抗,即归顺西辽。耶律大石将其并入版图,却仍让回鹘汗王统治这一地区,另设“沙黑纳”(监国)以为督察。
而后,西辽军西攻东喀喇汗国,在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遭到东喀喇汗阿赫马德·伊本·哈桑率部阻击,西辽军大受挫折,转而进攻七河地区。该地居住着原从辽朝迁来的突厥一契丹人,与汗廷时有摩擦,因而耶律大石的军队一出现,他们就投向西辽,使西辽军人数猛增一倍。但耶律大石并未立即进军东喀喇汗王廷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克马克),而是将大军集结边境,待机而动。
不久后,阿赫马德逝世,新即位的东喀喇汗易卜拉欣同葛逻禄首领和康里首领不和,二部反叛。延庆三年(1134年)初,易卜拉欣被迫请求耶律大石出兵支援。耶律大石很快平定了康里和葛逻禄动乱,并借机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西辽直辖领地。他见八剌沙衮左山右川,控扼万里,是中亚少有的耕牧两宜的富饶之地,于是决定在此建都,改称“虎思斡耳朵”(意为强有力的宫帐),改年号为康国。其后不久,吉尔吉斯人和康里人也都臣服了西辽的统治。
安定后方之后,耶律大石决定东征金朝,以兴复辽朝。延庆三年(1134年)三月,他派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军七万东征。临行前,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马祭天,树立大旗,对众军盟誓说:“我大辽自太祖、太宗以来,历经艰难而成就帝业,其后继位的国君沉溺享乐,不理国政,致使盗贼蜂起,天下土崩瓦解。朕率领尔等远抵朔漠,希望兴复大业,以光大中兴功业。此处不是朕与尔等世代所居之地。”然后,他向萧斡里剌申命道:“如今你前去,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与士卒同甘共苦,选择水草丰美之处立营,考虑敌情然后进军,不要自取祸败啊。”在东征途中,西辽先后征服了喀什喀尔(今新疆喀什)、和阗(今新疆和田)、畏兀儿等地。但在此后的行军中,或许因大漠阻隔,战线过长,西辽军牛马多死,最终无功而返。耶律大石长叹道:“皇天弗顾,数也!”其后一二年间,西辽还再次发起过对金军的突袭,一度击败前来征讨的金军,但未取得大的战果。此后,耶律大石也彻底将扩张重心转向西方伊斯兰世界。
康国四年(1137年),耶律大石率部进入费尔干纳盆地,途中未遇抵抗,但在继续西进时,遭到已为塞尔柱帝国附属国的西喀喇汗马赫穆德·伊本·穆罕默德的抵抗,两军交战,西喀喇军溃败,马赫穆德逃回撒马尔罕。耶律大石在战后也不追击,而是致力于巩固新占领的区域。
马赫穆德归国后,一再请求宗主国塞尔柱帝国的苏丹艾哈迈德·桑贾尔(马赫穆德的舅舅)出兵攻辽。经长期准备,桑贾尔号召伊斯兰世界对西辽的异教徒发动圣战,从呼罗珊、锡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国集结了十万多联军,在康国八年(1141年)发起东征,率领穆斯林联军渡过阿姆河,进入河中地区,向葛逻禄人进攻。葛逻禄人急忙派使者向耶律大石求救。耶律大石企图调解未果,于是召集汉、契丹、突厥等军迎击。回历2月5日(儒略历9月9日),双方在卡特万(英语:Katwan,一译克特湾,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北)激战。交战前,耶律大石指出联军虽多而少谋,只要发起进攻,他们首尾不能相救,西辽军必胜。他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率两千五百人攻联军右路;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率两千五百人攻联军左路;自己率众进攻联军中路。西辽军三路齐攻,迫使桑贾尔首尾不救,全军溃败。桑贾尔携马赫穆德逃至呼罗珊,其妻子和左右两翼指挥官都成为战俘。
卡特万会战是中亚史上著名的战役,穆斯林史家认为“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据估计,桑贾尔部下死亡多达3万人。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从此退出河中地区,原属国西喀喇汗国和花剌子模均归属西辽。
随后,耶律大石领兵进入西喀喇汗王廷撒马尔罕,改名为河中府,中国历史学者王国维认为西辽可能以其城为陪都。同时,耶律大石也保存了西喀喇汗国,封马赫穆德之弟易卜拉欣为桃花石汗,留一名“沙黑纳”督察其统治。其后不久,耶律大石派额儿布思进攻花刺子模,迫使花刺子模沙阿阿拉乌丁·阿即思归顺西辽,每年交纳三万第纳尔的贡品。耶律大石在河中府驻扎了三个月,而后西巡起儿漫(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再班师虎思斡耳朵。
在西辽境内民族复杂、宗教多样的基础上,对于属国和附庸部落,耶律大石要求他们按时缴纳贡金,并派遣一名(监国)监管,他们的头人要挂银牌表示臣服。其余方面一切依照原有模式治理。在宗教方面他也施行了包容政策。自此,西辽国力日增,成为了中亚的强国。
逝世
康国十年(1143年),耶律大石逝世,享年五十七岁,在位共二十年(此处自称王其计算)。死后庙号为德宗。
主要影响
政治
西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境内主要有契丹、回鹘、葛逻禄、塔吉克和汉族,北部边远地区还有康里、钦察、乌古斯等突厥语部族,东部边境则有阻卜、乃蛮等部族。鉴于这种情况,在国家制度上,耶律大石沿用了辽朝的南北面官制,这对于以游牧立国而征服农耕民族的多民族政权有着普遍的价值。不过,在南面地方官名上,西辽采用了类似八思哈这样的突厥语官名,使当地人民更易接受。除了直辖领地,西辽对附属国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羁縻方针,或者让其完全自治(如位于布哈拉的布尔罕王朝),或任命监督官常驻其首府(如回鹘汗国),或定期派出官员视察情况收取贡品(如花刺子模)。
耶律大石还废除中亚地区长期以来分封土地的做法(伊克塔制),既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又杜绝了因土地而引起的纷争与混战。同时不允许将军直接控制军队,在物质上则多加赏赐,以扭转中亚诸政权普遍存在的军队与中央王朝的离心倾向。终西辽一代,从史籍中未见有地方政权独立、封建领主混战的记载,这无疑是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的。
军事
军事征服
耶律大石称帝后不久,便率军南下进入高昌,迫使高昌回鹘成为西辽的附庸。延庆三年(1134年),耶律大石利用东喀喇汗国不堪忍受康里、葛逻禄诸部的袭扰,请求西辽援助之机,率军进入喀喇汗王都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的楚河南岸),并以此为西辽都城,改称虎思斡尔朵。同年三月,耶律大石派七万大军东征,以图中兴辽朝。在东征途中,先后征服了喀什喀尔(今新疆喀什)、和阗(今新疆和田)、畏兀儿等,但此后进军不顺,只得回师。康国四年(1137年)后,耶律大石实施西征策略,挥师进入费尔干纳盆地,击败阿姆河以北地区的西喀喇汗国。康国八年(1141年)夏,西辽与葛罗禄部密切配合,在卡特万之战中又击败了前来救援西喀喇汗的塞尔柱苏丹艾哈迈德·桑贾尔所率十万联军。另外,耶律大石又派军征服了花刺子模,迫使西喀喇汗国臣服,使西辽一举成为中亚地区的强国。
领土范围
西辽疆域最盛时,正东至土兀刺河(今蒙古土拉河)上游,包括可敦城周围地区;东北至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与游牧部族吉利吉思为邻;西北越过达林库儿湖(今巴尔喀什湖),包括康里部的游牧地,迤逦西至花刺子模海(今咸海)以北地区;正西至卡拉库姆沙漠,包括花刺子模附属国在内;正南以阿姆河为西段,以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为界;东南包括哈密、若羌,隔沙漠与西夏接壤。在帕米尔地区,包括瓦罕走廊、帕米尔以东包括东喀喇汗国疆域在内,面积达四百多万平方公里。
西辽疆域分为直辖领地和附属国、附属部族两大部分。直辖领地以都城巴刺沙衮为中心,包括锡尔河上游、伊塞克湖周围以及七河地区。附属国有东喀喇汗国、西喀喇汗国、高昌回鹘和花刺子模。附属部族有粘拔恩部、康里部和葛逻禄部。
经济
西辽帝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后,维持了原有的农耕和游牧的两部经济体制,在农耕地区减轻赋税,实行户赋制度,每户只收一个第纳尔。根据当时中亚地区的金银比价,这是较轻的赋税。这一举措,使耶律大石的统治得到稳固,中亚的半耕半牧的生产方式得到发展。
在生产技术方面,随着耶律大石建立西辽,他带来的汉人把中原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西域,远至阿姆河以南的巴里黑和团八刺等地均可见“长安题识”的漆器,由此可见中原器物传播之远。而据现代考古发现,在西辽的直辖领地上有很发达的冶炼业,特别是兵器生产,箭铁、斧、刀、短剑、恺甲等各地都有发现。在建筑和造型艺术方面,西辽也传播了汉文化,使其同中亚文化融合,对中亚人民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向前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文化
西辽王朝统治区域内,有契丹、汉、回鹘、塔吉克、样磨、葛逻禄、蒙古、吐蕃等民族。宗教有萨满教、佛教、儒教、祆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犹太教等。在耶律大石的统治区,形成了民族宗教错综复杂的局面。耶律大石面对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在统治区采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允许各种宗教并存,不设国教,不允许任意宗教坐大,各种宗教或教派自然不会对耶律大石的政权产生不满。在统治区域内,耶律大石没有强行推进任何信仰,并且对不同的宗教一视同仁。伊斯兰教、佛教、景教、摩尼教、萨满教等宗教都在西辽赢得了不少信徒。
正因如此,甚至关于耶律大石本人的宗教信仰都有着不同的说法,《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波斯史学家志费尼认为他“秘密成为了一位穆斯林”,另一位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阿西尔又说他是摩尼教徒,甚至还有景教徒称颂他是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
由于他的这些宗教宽容措施,西辽尽得民心,很快发展成为中亚强国。后来成吉思汗的重要辅臣耶律楚材盛赞耶律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外交
耶律大石在早期任职时,曾就宋朝结盟金朝之事与宋使有过一次交涉,巳初露外交才华。而后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他都能妥善地解决好与邻国的关系,争取到盟友,从而在实行自己的计划时,能够得到多方的援助。诸如在他离开天祚出走的途中,得到白达达详稳的援助,在他到达可敦城后,很快就团结起七州十八部,并且一直努力与四周邻邦结好,力图结成反金的统一战线,实际上也给金朝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在来到政治势力纷繁复杂的中亚地区后,他能因势利导,在建设统一帝国的同时,采取联盟自治,与当地原有的统治者相安无事,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社会安定。
历史评价
脱脱等《辽史》:①通辽、汉字,善骑射。
②大石既帝淳而王天祚矣,复归天祚。天祚责以大义,乃自立为王而去之。幸藉祖宗馀威遗智,建号万里之外。虽寡母弱子,更继迭承,几九十年,亦可谓难矣。
③大石苟延,彼善于此,亦几何哉?
耶律楚材《怀古百韵》:后辽兴大石,西域统龟兹,万里威声震,百年名教垂。
穆斯林史学家朱兹贾尼在《卫道者列传》中称赞耶律大石“是一位公正的君主,因为公正和才干而受到崇敬”。
拉施特《史集》:他是一个有智慧而又有才干的人。他有条不紊地从这些地区将队伍召集在身边,占领了整个突厥斯坦地区。
谭宗浚《辽史纪事本末绪论》:德宗起自词臣,兼通藩俗,削平各部,殄定诸藩,意其典章制度必可多采。
纪宗安《西辽史论·耶律大石研究》:①耶律大石是12世纪时出现在中国北方和中亚地区的一位伟大人物。他为大辽事业在中亚地区的延续,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过不朽的贡献。……由于耶律大石在西辽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以“大石”成了西辽的代名词。
②在我国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中,若论武功业绩虽有不少佼佼者,但若论像耶律大石这样同时兼有文化和意志修养的却堪称凤毛麟角。
虞云国《细说宋朝》:他的姓名已成为西辽的象征,在他去世数十年后。西域、南宋和金朝仍径以大石指称西辽。耶律大石在艰难的条件下,率众西征,在中亚创建了另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新王朝。他总结辽朝兴衰的教训,吸收当地民族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西辽基本制度和政策,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大石在辽史上应该占有与阿保机那样的地位,也应该列入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历史人物的行列。以前的史书对他强调得实在不够。
杜娟《耶律大石西迁对中亚地区的影响》:耶律大石从中亚地区的民族那里吸收了一些文化元素,同时又根据自身文化的制度和性质,拒斥了另一些文化元素,在新的环境体系之下经过加工改良,实现了文化的整合。正因为这种模式的成功,使得中亚社会秩序安定,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使汉文化又一次渗透到中亚,对于中亚人民意义深远。
人际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八世祖
耶律阿保机
辽朝开国君主。死后谥号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庙号太祖。
祖父
——
西辽建立后被追尊为嗣元皇帝。
祖母
——
西辽建立后被追尊为宣义皇后。
妻子
萧塔不烟
西辽建立后封感天皇后,耶律大石死后执政称制(1144-1150)。
儿子
耶律夷列
西辽第三位君主(1150-1163)。死后庙号仁宗。
女儿
耶律普速完
西辽第四位君主。耶律夷列死后执政称制(1164-1177),称承天太后。
另据《北使记》载,耶律大石被金俘虏期间另有一妻。
轶事典故
卡特万之战前,耶律大石写信为葛逻禄人求情,塞尔柱苏丹艾哈迈德·桑贾尔不接受调解,却回信要他信奉伊斯兰教,并威胁恐吓他:若不改宗教信仰,将率大军将其消灭。为了显示自己军队的强大,桑贾尔在信中夸张的说:“他们甚至能用弓箭把头发射断。”耶律大石见到信后,命令手下抓住使者,再递给他一根针,要他扎断自己的一根胡须,使者无论如何做不到。耶律大石就说:“你用针尚且无法扎断自己的胡须,你的同伙安能用箭射断头发?”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