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军(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0 0
黄晓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等,多年来长期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血液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并开创了独特体系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解决了供者来源的世界性难题,为治愈血液疾病开创了新方法。-
中文名:黄晓军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籍贯: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毕业院校:中山医科大学 学历: 教学职称: 临床职称: 执业地点: 出生地: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8月30日 星座:处女座 职业:主任医师 代表作品:GIAC移植技术体系
概述
黄晓军1987年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攻读研究生,博士毕业后留在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工作至今。
黄晓军自1989年开始从事血液病临床及实验研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其各种合并症、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探索并完成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单倍体HSCT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在国内最早成功地开展了非血缘HSCT,创立并完善了非血缘HSCT的技术体系;领导了非清髓HSCT的临床工作;对HSCT后复发白血病的传统治疗技术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造。
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综述10多篇,专著10部。1996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1-2002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已完成及正在负责的科研课题、各项基金10余项。现兼任《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论坛》报血液肿瘤专刊副主编;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委员;北京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
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各种合并症的诊治,各种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治。
黄晓军指出:糖皮质激素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常用的一线治疗,但是仍有15-50%患者出现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统称激素无效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工作经历
1981年,黄晓军以江西省南丰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于亚洲第一位实施骨髓移植术的陆道培教授。
1992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北医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从事血液病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工作。
1994年,黄晓军还是个学生。他也在思考:T细胞是个矛盾的细胞,具有两面性。老外的思路是消灭它,那么能否改造T细胞,抑制其排异的功能,只发挥抗病的功能?
从1996年开始,他进行了一些尝试,结果受到一连串打击。“一直到2000年,按这个思路申请的项目都没有成功。有的专家把我认真写的东西往纸篓里一扔,他们觉得我的想法在科学上不成立,但是不成立正好是创新的地方。”
1997年,黄晓军对砷剂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通路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的血液学杂志《BLOOD》上。
1998年,他又率先在国内成功地进行了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从而推动了中国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进展及中华干细胞资料库的建设。
1998年黄晓军去美国学习,妻子也顺利找到工作,临走时美国老板不断留他,但他还是回国了,他说从来没想过待在美国。
2000年,黄晓军从学校申请到10万元青年基金。如今手握上千万元科研经费的黄晓军对那10万元钱记忆犹新:“当时对我来说不少了,科学是要允许探索的,这笔钱对我的发展很重要。”
利用这笔钱,黄晓军作了第一例体外实验,结果,本来已经不治的病人居然救活了。半年后尝试了一次,又成功了。如今,他的这种单倍型骨髓移植技术的成功率达到60%~70%,同全相合移植成功率相当。
2007年,人民医院血液科获得教育部年度创新团队,这在临床团队中是很少见的。
从2013年开始,黄晓军、孔圆团队聚焦骨髓微环境与造血调控,致力于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血小板延迟植入等重要移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的系列创新性转化研究。
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及科技奖项目:
G-CSF动员的骨髓/外周血混合移植跨越HLA屏障的机制研究。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预防。
血液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新方法临床研究。
血液恶性肿瘤异基因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新方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体内应用细胞因子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NK细胞在体外不去T细胞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的研究。
参与并领导了人民医院血研所大量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关的临床工作和学术研究,主要学术成就如下:
1.率先探索并完成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单倍体HSCT的临床和试验研究。
2.在国内最早成功地开展了非血缘HSCT,创立并完善了非血缘HSCT的技术体系。辅助搭建了大陆-台湾两岸之间造血干细胞捐赠的联络关系,同时为促进内地骨髓库和脐血库的建立准备了丰富的资料,推动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事业的蓬勃发展。
3.领导了非清髓HSCT的临床工作。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原本无法耐受常规异基因HSCT的老年人或脏器功能衰弱者成功接受移植的操作路线,并使异基因HSCT受者的年龄上限扩大到60余岁(较以往延长了10-15岁),使更多的患者获益于异基因HSCT。
4.对HSCT合并症的研究有独特的见解。在超急性、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药物分类干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创的新理论,并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5.在汲取国外先进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HSCT后复发白血病的传统治疗技术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造,以“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替代“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使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更强而GVHD减弱,为HSCT后复发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开辟了道路。
主要论文
1.Huang X.J., Chang Y.J., Zhao X.Y. In vivo induction of T cells hyporesponsiveness and alteration of immunological cells of bone marrow grafts using a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Hematology, 2004,89(12):1161-1168
2.Huang X.J., Chen Y.H., Xu L.P.,et al Combined transplantation of G-CSF primed allogeneic bone marrow cells an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in treatment of severe aplastic anemia.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4,117(4):604-607
3.Chen S.H., Li X., Huang X.J.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on T-lymphocyte func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this eff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04,79:179-183
4.Huang X.J. , Guo N.L., Ren H.Y.,et al An improved anti-leukemic effect achieved with donor progenitor cell infusion for relapse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3,116(5):736-741
5.Huang X.J., et al. Serum TNF-α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leukemia,2001,15:1089
6.Huang X.J., et al. Plasma soluble Fas ligand levels in hemopathic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J Exp Hematol,2001,9
7.黄晓军,等。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巩固维持化疗的长期随访。中华内科杂志,1998年10期
8.黄晓军,等。骨髓移植后微血管病一例。中华内科杂志,1999年06期
9.黄晓军,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问题。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年06期
10.黄晓军,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骨髓移植后合并症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9期
11.黄晓军,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
12.黄晓军,等。可溶性Fas配体与异基因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感染的关系。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22:2.
13.黄晓军,等。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患者血浆中可溶性Fas配体水平的变化(英文)。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1年第3期
14.黄晓军,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CD34细胞的监测及其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15.黄晓军,等。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骨髓移植19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04期
16.黄晓军,等。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Bruton病。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10期
17.黄晓军,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18.黄晓军,等。异基因骨髓移植后供者干细胞输注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抗白血病作用的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19.黄晓军,等。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20.黄晓军,等。氟达拉滨为主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中华内科杂志,2003年06期
21.黄晓军,等。rhG-CSF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05期
22.黄晓军,等。rhG-CSF动员正常人外周血干细胞过程中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08期
23.黄晓军,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24.黄晓军,等。HLA配型不合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方法.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25.黄晓军,等。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体内应用对供者骨髓T淋巴细胞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26.黄晓军,等。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3期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