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高红冰(阿里巴巴副总裁)

基本介绍

单位:蚂蚁互动

职务:董事长

简介

原国务院信息办政策法规组处长、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处长,负责信息化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的起草制订,及国家信息化指标的制订工作。2000年,创办北京互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两岸三地最大的IDC和VPN网络服务商之一。2006年,创办并任蚂蚁互动。

人物介绍

高红冰是中国互联网资深人士,承担过中宣部、国家安全部、发改委、工信部、知识产权总局等十多项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互联网政策和战略研究课题,曾担任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集团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和IT公司的常年政策与战略顾问。

2000年以前,高红冰先后在国家电子工业部、国务院信息办、信息产业部工作,从事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政策和法规的起草制订,曾深度参与早期中国互联网监管架构设计和政策法规制订。

2000年后,高红冰离开政府机关下海创业,创立中国最早的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北京互联通网络公司,该公司一度获得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简历

1983-1988,考入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半导体化学专业。

1988-1991,在北京八七八厂从事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工作。

1991-1993,调到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办公厅。

1993-1995,进入电子工业部政策研究室,从事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工作。

1996-1998,调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组副处长,负责领导讲话、文件和政策的拟定。

1998-2000,任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处长。

2000年4月,创办北京互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任总裁

2004年离开北京互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在接受硅谷动力记者独家专访时,互联网资深人士,北京华策视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红冰表示,WEB2.0自生出的第一天起就是浮躁的,而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低成本下的高用户量增长。

高红冰豪不避讳地指出,“WEB2.0生出来第一天就很浮躁。”在他看来,这是因为WEB2.0必须要聚起一个巨大流量和用户群,才能够帮助企业形成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从而迈向成功,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很多小的公司而言,“他们不得不张扬,这就让产业显得比较浮躁。”

在他看来,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WEB2.0,“能够把WEB2.0做大的人,肯定在早期一直潜藏在互联网背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先把产业琢磨透了,一旦有了新的技术或者点,就会抓住把它做大。而如果一个人只是看着WEB2.0觉得好,效仿着别人去做,他的WEB2.0是没有根基的。”他感概称,其实如果回顾现在这些能够把WEB2.0做大的公司,“其创始人在互联网基本上都从业十年以上。”

“WEB2.0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其一是去中心化,也就是不会像门户那样成为中心;而第二个特征,则是没有盈利模式。”高红冰认为,在出现的第一时间,WEB2.0不去想盈利,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因为只有先把流量打起来,肯定会找到盈利点:“所有互联网企业不可能把所有点都做齐了,才做这个企业,他是找到一个点,就快速去做,完了再补第二个、第三个,这是2.0公司最经典的思路。”

高红冰认为,衡量WEB2.0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注册用户量或者网页浏览量的高速增长,而且这一增长必须是以很低成本获得的。基于此,他特别指出,WEB2.0有一个趋势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害怕”,那就是“按理来说,WEB2.0企业应该员工比较少,但是现在很多这样的公司却是相反,员工特别多,动辄好几百,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他告诉记者,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WEB2.0产业会出现大洗牌现象:“尤其是在行业细分之后,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将会关掉。”

此外,高红冰还补充称,未来,形成一定规模的WEB2.0公司将不会只做2.0,而是会把其他互联网模式都加进来,引入其他盈利模式,并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不再只是单一的2.0。”

人物相关

2000年以前,高红冰先后在国家电子工业部、国务院信息办、信息产业部工作,从事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政策和法规的起草制订,曾深度参与早期中国互联网监管架构设计和政策法规制订。2000年后,高红冰离开政府机关下海创业,创立中国最早的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北京互联通网络公司,该公司一度获得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在知情的业界领袖眼里,高红冰像个高深莫测的“老大”--坐拥资源而声色不动。他深藏不露,很少站到前台。但前台的许多主要表演,又和他千丝万缕相联。作为前国务院信息办的政策法规组负责人,部长、甚至更高领导的讲话里,有他的“痕迹”;一系列国家法律中,有他的“笔迹”;许多重量级实业公司的业务方案,有他的策划;在政界、商界复杂的关系中,有他的影子。

只须揭开高红冰这座“冰山”下一只小角--他计算机里的文件夹,就会赫然发现:进入国务院信息办两年多来,累计起草领导讲话、报告、会议文件、综合性文件、政策法规等超过200个,约200万字。

跟信息化有关的重要事件中,到处留下了高红冰的痕迹:在96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的高层决策中,在96年初国务院布置的国际联网清理整顿工作中,在国际联网管理的原则框架及安全监控中心的技术方案制订中,在CNNIC组建中;在96年-97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管理规定》的修订,以及《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制定中,在《国际联网安全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中;在97年国务院在深圳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会议文件中;在96年-97年,《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信息网络总体规划》、《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起草制定和有关汇报提纲的起草工作中;在96年-97年研究我国加入ITA的影响和谈判的对策中,在对中央领导提出的“信息化的特征及对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在信息化立法框架及电信法起草重大问题的研究中;在协调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联合建设中;

当然这些,只是外在的东西。并不是了解高红冰的最好途径。要了解高红冰骨子里"实业兴邦"的主张怎么来的,其实他的经历是最好的注脚。高红冰是从实际产业中摸爬滚打上来的。他进入实业的起点,是在云南省弥勒县一中念完高中后,姐姐的一个建议。姐姐认为,电子工业最有前途。高红冰在高中就喜欢摆弄无线电收音机,结果一拍即合。他一家伙从云南弥勒考到吉林大学,去学电子专业。从云南到吉林,光是火车、汽车就得坐五天。老人怎么劝也不回头。冲这个劲,妈妈得出结论说,“这个人比较野”。凭着这股"野"性,高红冰在信息产业里的道越走越深,再也没回头。

从大学出来,分到北京878厂。878厂是搞集成电路的,是80年代中国最大的北方基地,高红冰相当于进了中国的“英特尔”。现在搞互联网的,恐怕没几个是像高红冰这样“正宗”出身的。高红冰硬是在中国的“英特尔”里,与工人泡了三年的流水线。高红冰那时的样子,就像现在英特尔奔腾广告中那些穿防尘服的家伙似的。80年代,人们印象中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就是穿白大褂的计算机“大夫”。而穿防尘服的,比穿白大褂的,在先进生产力前面,可以名副其实再加个“最”字(集成电路是计算机的心脏)。如果搞互联网也有“血统论”一说的话,高红冰代表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血统”,可算比较纯的。

但是,在计划之下做实业,个人价值总是小小的。要做大,只有进到“计划”里边。高红冰不甘心只做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他想做整个“流水线”。计划就是最大的流水线。91年组建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时,总公司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到下边的工厂找干部,工厂觉得“这个人比较野”,留不住,让他去谈了一个小时,就定了。从此,高红冰进了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不是“下海”,因为他本来就在“海”里,是从这个“海”“上”到了一个更大的“海”。

从此,由于直接参与中国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和行业规划的制定,高红冰可以更大范围,更深入地接触信息产业。从元器件、电路到整机,他参与调查和考察了数百家电子企业,他跑遍了东南沿海各省市,跑遍了西部大三线、中部小三线。从军工电子,到消费类电子,再到硬件制造与软件生产相结合,经历了电子工业一个个关键性的大发展阶段。从电子部到国务院信息办之前,有机会去国防科工委,高红冰去问战略高参张复良,张复良一句话坚定了他呆在这一行的信念,张说:电子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

高红冰内心里有一种创业冲动,早在91年时,就有到深圳创业的冲动,但那时他没有资本,又不甘心只做一个打工的。从“海”里“上岸”没两三年,他终于还是回到“海”里去了。不同的是,现在,他已有了充分的资本和创新的体制。高红冰现在成为注册资金一千万的北京互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

姐的欢喜 » 高红冰(阿里巴巴副总裁)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