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生安锋(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2004年获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99年获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副教授;

2000年8月至2005年9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讲师;

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助教;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台湾地区佛光大学访问学者;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英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国家留学基金委“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

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2012年度“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计划”;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高级研究学者(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并于2016年1月-4月在美国国家人文中心任“路斯中国研究学者”。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专著

《霍米巴巴》,2005年1月,台北: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第二著者);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A&HCI收录的论文:

Traveling Theory,or,Transforming Theory:Metamorphosis of Postcolonialism in China,Neohelicon,Vol. 34,No. 2,2007,115-136.

Minoritization as a Global Meas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Postcoloniality:An Interview with Homi Bhabha,Ariel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Vol. 40.1,January 2009,pp. 161-80.

Human Concerns and the "Second Wave" of Ecocriticism: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awrence Buell,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Issue 3,Vol. 31,2009,1-10.

A Cultural Critique in the Age of Darkness:Reinterpreting Lao She's Allegorical Novel Cat Country,Neohelicon,Volume 37,Issue 2 (2010),373-390.

A Survey of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in Chinese (second author),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Volume 15 (2013)

Children's Literature during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A Critical Review,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Vol. 52,No. 1,2015. 97-111.

On the “Intrins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European Review,Vol. 24,No. 2,2016. 347–357.

Exploring the Cosmopolitan Elements in Lao She's Works,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2017,54 (1):125-140.

其他学术论文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神关系,《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总第98期),第60-64页;

后殖民性、全球化和文学的表述:霍米·巴巴访谈录,《南方文坛》,2002年第6期(总第91期),第35-38页;

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外国文学》,2002年第6期(总第179期),第56-61页;

后殖民主义的“流亡诗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第61-63页;

白皮肤、白面具:《八月之光》主人公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总第108期),第44-49页;

霍米·巴巴的流亡诗学,《文艺研究》,2004年第5期(总第153期),第149-151页;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身份观,《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12期(总第346期)(第二作者),第48-51页;

霍米·巴巴的艺术批评,《装饰》,2005年第3期(总第143期),第126-127页;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初探,《文学理论前沿》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295-337页;

A Call for Literary Studies—An Interview with J. Hillis Miller,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Issue 6,vol. 28,2006,1-12;

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与想象-佳亚特里·斯皮瓦克访谈录(上),生安锋等,《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2007/11),第80-85页;

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与想象-佳亚特里·斯皮瓦克访谈录(下),生安锋等,《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2007/12),第57-65页;

理论的旅行与变异:后殖民理论在中国,《文学理论前沿》(第五辑),2008年4月,王宁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21-163页;

Reading between Images and Words:An Interview with W.J.T.Mitchell,The Minnesota Review:A Journal of Creative and Critical Writing,Issue 79 (2012),pp.137-156;

新历史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文学理论前沿》,2014年第二辑(总第12辑),106-126页。

主编

《智性的拷问——当代文化理论大家访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文学、文化理论建构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

译著

《现代艺术——18世纪至今艺术的美学和哲学》,作者:让-马里·舍费尔(Jean-Marie Schaeffer),第一译者,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2年10月。

参加或主持的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研究;已结项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已结项

(3)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作为少数族话语的美国原住民文学叙事:一种后殖民主义视角”;已结项

(4)主持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历史主义理论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研究”;

(5)主持2013年清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基金项目“走向世界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

(6)主持2015年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后殖民主义、世界主义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主持子课题“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

(8)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世界文学与现代中国”,子课题负责人

人才培养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美国文学、圣经文学、英语精读等;

研究生课程: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等。

社会任职

担任《文学理论前沿》副主编(2006年1月-);

担任中文期刊《世界文学研究》编委、审稿人(2016年8月-);

担任中文期刊《外国文学研究》编委、审稿人(2018年1月-);

担任国际期刊(A&HCI来源期刊)Neohelicon客座主编(co-editor)(第34卷第2期,2007);

担任国际期刊CanadianSocialScience(加拿大社会科学)编委、评审人(2012-2015);

担任国际期刊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欧洲研究评论)评审人(2015-)。

姐的欢喜 » 生安锋(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