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潘毓刚,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祖父潘祥初是有名华侨富商,与爱国保台志士丘逢甲是亲家。父亲潘枢润在上世纪40年代初曾任梅州市梅县区南口安仁中学校长。
母亲梁在庄是晚清驻日、德、比三国外交官梁诗五(黄遵宪之太舅)之女,曾留学日本。因家学渊源的关系,她对子女要求很严格,教育他们不要依赖祖业,要通过自我奋斗,闯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其子女自幼就很勤奋,潘毓刚五兄弟中有四人(毓良、毓彦、毓刚、毓绪)获得留美博士学位。
潘毓刚的童年(读小学四年级前)是在故乡梅州度过的,小学时成绩就经常名列前茅,一次在梅县区竞试还考了个头名。
潘毓刚从小狂傲。1947年举家迁到台湾。他因不满传统教育,从初中二三年级开始,就用很多时间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研究。
在校成绩虽然平平,却在报刊发表了不少智力游戏或数学测验的短文,16岁读高一时便出版了科普读物《你的身体如何工作》一书。他的大学生涯更是在“旷课”中度过的,躲在家里写书、写文章,在科学专业期刊发表过不少科学论文,还为各报刊写过许多介绍科学新知、科学哲学及科学新动向等方面的文章,成绩在班里都排不上号。
大学一年级,潘毓刚与友人陈哲铭合译了当时世界最通行的一本大学教科书《普通化学》(第三版)并正式出版。后来这本书被台湾许多大专院校指定为大学普通化学教本。
大学三年级时出版了被作为大学参考书的《酸和碱》。大学里被他写信批驳过的著名教授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毕业时,潘毓刚收到了量子物理学的创始人、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Heisenberg教授收他做研究生的邀请函。潘毓刚却不给面子,因为去那里要自己打工赚钱,他不干。转眼间他便成功申请到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
1961年潘毓刚到美国,先后进耶鲁大学和密歇根州大学研究院攻读。
1966年获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67年任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两年后升为副教授。
1973年成为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他是台湾大学同届毕业生中最快拿到化学博士、最早当上化学教授的(比台湾科学院院长李远哲还早一年),他仅用六年时间便由助理教授升任终身教授,创了波士顿学院化学系晋升正教授最快的纪录。波士顿学院在美国三千多所大学排名第39位。除在美国任教,他还兼任德国著名的史图佳大学和马克司甫朗克研究院客座教授,由于他在量子化学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
1978年获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
1994年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获此殊荣者只有他与著名的物理学家袁家骝和吴健雄共三人。吴健雄是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会长,袁家骝则在高能物理和粒子探测系统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当时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专程赴会祝贺,李大使是颁奖人之一,他在大会致辞中赞扬三位科学家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和为中美科技、文化交流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称他们是海外华人的杰出代表。
学术活动
潘毓刚曾到世界30多个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或做学术交流。他的名字还载入了《美国科学家名人录》、《世界教育家名人录》。但他认为:“我虽身居美国,但一直以身上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为荣。”他念念不忘故土家园的养育之恩,总想把自已的才智贡献给祖国。其实,从1977年起,定居美国的潘毓刚每年都要回国义务讲学,现在已是国内30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
1986年,他应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的邀请,接受了暨南大学名誉教授一职。但此后只在暨大做过一次学术报告。“我感觉没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以,2001年我在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带完最后一名博士生,就宣布不再带学生了,我要回中国授课。”他给暨大写了封信表达自己前来任教的想法。暨南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当即就和他联系,促成了此行。
来暨大教本科生,潘毓刚坦承自己受了扬振宁先生的启发:“杨振宁先生发起了高级教授教本科生的教学方式,他在北边,我就来南边。”这位世界量子化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主动放下在波士顿学院教了几十年的研究生教材,而改教本科生。
他还将学校发给他的工资全部捐给贫困生。上过潘教授课的暨大学生都知道,他上课从不看教材。他喜欢用粉笔做板书,一堂课下来,已写了满满十多黑板。因为是全英文授课,每讲一段,总不忘问一声“any question?”学生们说,潘教授在课堂上有套“怪规矩”:如果有人挑出他在黑板上写错一个字,就给该学生加一分。
关于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得主是“狼狗”
69岁时,潘毓刚把妻儿全留在美国,独自一人来到暨大支教,“我就是想回来好好教书。”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被他重复了好多遍。别人隐于野,隐于市,隐于朝,潘毓刚则隐于学。他是真想实实在在埋头做隐者:在暨大,他的饮食起居都自己打理。除了教书,平时只散散步、备备课,偶尔看看新闻,生活简单得跟一个普通60岁老人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从小就狂傲的潘毓刚说起科教,便有些慷慨激昂:“我有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在暨大演讲时,他说:“特别关注什么时候能拿诺贝尔奖其实很无聊,许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除了自己研究的学科,对别的几乎一无所知,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训练有素的狼狗’,因此对这样的权威千万不能盲从。”“我告诉你们这些,是想对中国人说,不要太过崇拜权威,不要太过崇拜诺贝尔奖,并不是每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都是世界级的科学家。”
潘毓刚还说,“可能大家会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就随大家去想了。”在谈到科学精神时,潘毓刚说:“中国人总是过分地敬老尊贤,以为权威什么都明白,其实这样最容易阻碍社会的发展,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此外,“不能随大众、不诉诸悲情也是科学精神、态度的重要方面。真理不能依靠投票得到,不能少数服从多数,也不能靠哭哭啼啼得来,追求真理的人一定要做强者。”
潘毓刚还敢于批评僵化功利的中国学术科研机制:“科研资金不足,师资良莠不齐,重成果教育。”“波士顿学院的行政人员是为教授服务的,这里则是来管教授的。”“很多教授在申请科研经费上浪费时间,这里批那里批,最后还未必能成功。这样哪能安心搞研究。”
潘毓刚在暨大很受本科生的欢迎。“上课有意思,从来不点名。”一个学生这样评价他。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国家一培养出来就被别人用了一辈子,趁现在还有能力的时候回来做一点贡献,没什么别的期望。我回来就是想做个榜样,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
“特别关注什么时候能拿诺贝尔奖其实很无聊,许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除了自己研究的学科,对别的几乎一无所知,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训练有素的狼狗’,因此对这样的权威千万不能盲从。”
相关评价
他的活力可比杨振宁,风范直追李敖,面对陈丹青式的困境,作为海归学者的他敢于批评僵化功利的中国学术科研机制,他在国内义务授课,大受学生欢迎。他就是“大隐隐于学”的世界量子化学泰斗——潘毓刚。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有来生,我第一愿意再为李敖,第二也愿为李敖,第三还是愿为李敖,第四却愿为潘毓刚。”翻看潘毓刚的经历,这位世界著名的量子化学家,曾先后被中国32所高校和科研单位聘为名誉教授,连续4年担任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职务,曾荣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但说实话,潘毓刚所专研的领域和李敖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仅仅是专业领域的成就,怎能被一生都狂放不羁的李敖如此看重?
人物速写
举止:头发灰白,个子不高、步伐矫健;普通话流利,稍带南方口音。
课堂上:讲台上既没课本,也没讲稿。喜欢用粉笔做板书。每讲一段,问声“anyquestion?”
如果有人挑出他在黑板上写错一个字,就给该学生加一分。
语录:“杨振宁先生发起了高级教授教本科的教学方式,他在北边,我就来南边”
“为什么我欣赏李敖呢,因为我和他一样,宁愿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
“你(李敖)为什么也那么俗气,要为死人立铜像?!把钱拿出来设立胡适帮助贫困学生求学的奖学金,恐怕意义更大……”
-
相关文章
- 2022十大巅峰完本仙侠修真小说排行榜
- 一家长接孩子未戴口罩致30多人感染
- 3月新增本土感染者超15000例,各地疫情从何而来?
- 珊瑚适应气候变化
- 珊瑚为适应气候变化更换共生藻类
- 统一的老坛酸菜到底从哪里来?
- 截至3月15日12时,莱西疫情累计确诊病例782例、无症状感
- 3月15日0-12时,长春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730例
- 邓伦发文致歉:深刻认识到错误,接受税务机关的一切决定
- 如何才能在股市中赚钱?巴菲特的投资秘诀
姐的欢喜 » 潘毓刚(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