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24年(民国十三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于上海富裕的家庭,小时候家里住的是一幢三层高的洋房,还有个不小的花园。父亲总是教育他们要与人为善,并且特别重视教育,八个子女中,除小女儿受文革影响外,其余七人均毕业自国内著名大学,成年后均在各自领域里有所成就,而且个个精通两门以上外语。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王振义毕业于上海法租界所办的萨坡赛小学(现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王振义免试直升进入震旦大学,选择了医学专业。“这一方面是因为祖母逝世后,父亲希望子女有一人能从医,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当医生可以帮很多人。”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王振义从震旦大学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留在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担任住院医师。
1952年,王振义投入血液病研究中,同年广慈医院细分出消化、心血管、内分泌和血液四个专业。王振义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
1953年,王振义在临床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病人在平时没有出血症状,但在拔牙等小手术后会出血不止。王振义翻阅了大量文献,了解到血浆中凝血因子的高低值是出血的关键,一般实验室检验无法发现,需要用凝血活酶生成试验。但做该试验时,需要将硅胶涂在玻璃管壁上。
当时国内无此材料,王振义用石蜡代替硅胶,成功地在国内首先确立了这种检测方法,并做出诊断,解决了这种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同年,王振义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10月,作为东北军区内科巡回医疗组主治医师,王振义来到了黑龙江省勃利县后方医院参加会诊。在那里,60余名志愿军战士集体出现了咯血、头痛等症状,初步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1954年起,王振义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
1959年,“大跃进”的浮夸之风也影响了医院,王振义和团队提出“3年攻克白血病”。
1963年,王振义被调至医学法语班做教师,精通法语的王振义重拾法语课本学习。
1973年,王振义调回上海瑞金医院内科,进行血液病的治疗和研究,只要不查房、不问诊,王振义就查阅国内外的学术文献,同时主编或参编了多本血液学著作。
1978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成为王振义的研究重点之一。
1980年起,王振义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
1982年,开始就指导研究生开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研究,以后又开展肝素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刺激作用的研究。
1997年,应邀与沈志祥合写了“巨核细胞与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一章,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邀在国际刊物上撰写有关血液学的论文。王振义与李家增、阮长耿,以后又有王鸿利、韩忠朝、宋善俊参加主编的“血栓与止血”1988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及2004年第三版,已成为中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
1982年,王振义从临床医生调任基础医学部,复习起基础的医学课本。
1983年,王振义用全反式维甲酸这种药进行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下,顺利分化成正常细胞。一年后,这种分化诱导效果确认无疑。
1986年,王振义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同年,24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疗并好转。
1994年,王振义和团队将研究论文投稿国内某家知名学术杂志,却被批为“乌合之众”。对方的答复是研究单位都是基层医院,没有知名医院,不予发表。王振义说“科技界评奖应该将真理放在第一位,不能只看论文发表在最高杂志上,在群众中有影响,而忽略了研究的创新性。
1996年,王振义主动把代表中国血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了陈竺。
1997年,王振义应邀与沈志祥合写了《巨核细胞与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一章,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邀在国际刊物上撰写有关血液学的论文。王振义参与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已成为中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并被不断再版。
2012年3月6日,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这是世界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最高嘉奖,也是美国以外的科学家首度获奖。
2020年9月,获得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学研究
王振义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从事于血栓与止血的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并发现轻型血友病。
王振义依据诱导分化学说,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APL的诱导分化疗法,证明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将恶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良性细胞,在有效缓解治疗APL的基础上,王振义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发现联合应用维甲酸和氧化砷治疗APL,可使五年生存率上升至95%,从而使APL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在临床治疗获得成功的同时,王振义又揭示了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APL是一种针对致癌蛋白分子的“靶向治疗”方法。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振义的领导的团队与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合作,从生蒲黄中分离出四种有效成份,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并阐明了它们在防治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同一时期,王振义所领导的研究组,在中国首先提纯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建立了检测该因子抗原与功能,以及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方法,因而两次获卫生部科研乙级奖;研究组还在中国首先提纯和检测抗凝蛋白(蛋白C和S),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首先发现和报道蛋白S缺乏症。论文著作
王院士共发表论文310篇,主编专著五本,参加编写著作17部。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85年至2007年间,王振义发表论文共136篇,情况如下:
期刊著作
论文题名
作者
发表刊物
CD4+T细胞克隆对自体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特异的肿瘤杀伤作用
王振义,陈赛娟
内科理论与实践
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和分子发病机制以及相关靶向治疗
王振义
内科理论与实践
多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王振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血管性血友病诊断与分型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王振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与多发性骨髓瘤
王振义
白血病·淋巴瘤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王振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伴组织因子异常的研究
王振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凝血因子Ⅺ基因内含子区受位剪切位点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王振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抗凝血酶基因C2759T(Leu99Phe)突变导致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王振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白血病靶向治疗的应用
王振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专业著作
专著名
作者
出版社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王振义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医学卷·内科学(上、下)
王振义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医学概要(一版)
王振义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
王振义,陈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命科学丛书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
王振义,陈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王振义,阮长耿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二版)
王振义,阮长耿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英汉双解精选英语惯用语词典
王振义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
王振义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才培养
重视年轻人的培养,一直是王振义所坚持的,王振义曾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领域的教学工作,共培养了博士21人,硕士34人。在王振义的学生中,有陈竺、陈赛娟这对著名的“院士夫妻”、“973”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
荣誉表彰
所获奖项
2012-03-06,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奖(获奖)
2011-01-14,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因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奖)
2003,在美国血液学年会上作大会专题报告,获得海姆瓦塞曼奖(获奖)
2000,获年度最佳被引征文奖,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文(获奖)
1996,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奖(获奖)
1994,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获奖)
1994,获得了何梁何利科技奖(获奖)
1993,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获奖)
1990,获法国“1990年杰出医生”奖牌(获奖)
荣誉称号
2004,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奖)
2001,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获奖)
1992,被授予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奖)
科学类
2020-9-6,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
社会任职
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广慈医院)主任、主治医师(1948~196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基础医学部主任(1982~198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84~198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7~1996)。
人物评价
从医60多年来,您严谨治学、救死扶伤,不仅在血液学临床和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多项开创性工作,而且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您甘为人梯、德高望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拔尖人才,而且在为人、为医、为师、为学等方面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评)
王振义教授的学术成就充分说明转化医学研究在中国大有可为,上海血研所四代人,在王振义先生的旗帜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本攻克,而且创立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的新模式。六十年来,您全心专注于医学科学事业,不为繁华所诱,不为利欲所扰,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您在白血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不损伤正常细胞情况下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理论,并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令世界医学界为之瞩目;六十年来,您从医济世,救死扶伤,敬业奉献,以慈爱真诚的大医胸怀和高超娴熟的医术医治无数患者;六十年来,您教书育人,擎灯引航,呕心沥血,为学生们铺就充满智慧的成长之路,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人才。您是我们的师长,更是在治学、行医、育人、修身方面的表率,您的科学精神、高超医术、师德情操和人格风范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评)
您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血液学专家,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勤奋钻研、勇于创新,先后在血栓和止血研究、在癌肿的分化疗法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就。您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形成了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您开创了中国血液学临床诊治与科研的新路,奠定了中国血液学科发展的基础,确立了中国血液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您以卓越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瞩目,获得了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等一系列科技奖励。您救死扶伤、敬业奉献,以慈爱真诚的胸怀和高明娴熟的医术救治无数患者。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培养教育了一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您以医者之德、学者之智为中国工程科技创新、医学教育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的楷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评)
您是国内血栓和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所取得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您几十年来专注于治病救人、医学研究,为中国血液学、肿瘤诱导分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您始终淡泊名利,敬业奉献,严谨治学,为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表率。我们特别需要像您这样的大师,培养更多的创新拔尖人才,带动提升上海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评)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为人所景仰的名医大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王振义同志是全国医药卫生战线的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评)
王振义院士是“我们敬佩的科学家,我们敬重的医学家,我们敬仰的教育家,我们当之无愧的学习楷模。”王振义院士是转化医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殷一璀评)
王振义教授是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杰出的研究型医学家。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还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教育家,是中国医学和教育领域的治学典范、为师楷模。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医护工作者学习王振义教授敬业仁爱的高尚医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的崇高思想。决定要求广大师生医护员工要以王振义教授为榜样,时刻不忘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医学院,为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评)
王老是“一位无私无畏、尊重科学的医生,一位精勤不倦、胸怀宽广的科学家,一位言传身教、甘为人梯的老师,一位胸怀壮志、淡泊名利的大师,一位勤于钻研、学无止境的老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评)
像王振义老师这样的良医大师,之所以令人推崇、敬畏,正是因为他们以不凡的智慧、毅力和品格,做到了常人没有做到的事情,王老创建的血研所正是“转化医学”的典范,王老本人就是“转化医学”的实践典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院长、终身教授李宏评)
“王振义老师是我医学道路上的导师,是我们医学人生中的楷模,是血研所全体同道的领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评)
我们要学习王振义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热情态度,学习他戒除浮躁的研究精神,学习他作出决断的勇气和决心,学习他谦和沉静、淡泊名利的医者本色。(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烜评)
王振义院士医德高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他永远勤奋认真,对病人温和可亲,他的学术成果卓著,但在署名、评奖等时,他的一贯作风永远是将成果归功于团队,把合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推向前台。(人民画报评)
王振义院士结合自身60多年的从医经历和感悟,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向家乡医务人员讲人生、讲学问。(新华日报评)
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于2015年以疟疾的青蒿素疗法打开了诺贝尔奖的闸门之后,王振义的恶性肿瘤诱导分化疗法,与张亭栋的白血病砒霜疗法、王学昌的颈肩腰腿痛弧刃针疗法、盛志勇的烧伤病程规律和新疗法、施一公的剪接体结构和机理、韩济生的针灸镇痛原理、吴孟超的肝脏外科新理论及疗法等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继屠呦呦之后,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重量级科技成果。(中国科技网评)
-
相关文章
- 2022十大巅峰完本仙侠修真小说排行榜
- 一家长接孩子未戴口罩致30多人感染
- 3月新增本土感染者超15000例,各地疫情从何而来?
- 珊瑚适应气候变化
- 珊瑚为适应气候变化更换共生藻类
- 统一的老坛酸菜到底从哪里来?
- 截至3月15日12时,莱西疫情累计确诊病例782例、无症状感
- 3月15日0-12时,长春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730例
- 邓伦发文致歉:深刻认识到错误,接受税务机关的一切决定
- 如何才能在股市中赚钱?巴菲特的投资秘诀
姐的欢喜 » 王振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