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陈近南(清朝时期台湾地区政治家)

人物生平

辅佐郑氏

陈永华(陈近南)——台湾教育的倡导者,字复甫,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石美人。陈永华父名陈鼎。陈鼎明朝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为博士弟子员。清军入城后,陈永华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但据考证,陈永华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

陈永华建设台湾,以“足民食”为起点。他亲往各地,教军屯田,储备粮食;教民煮糖晒盐,以利民生;教匠烧砖,改善民居。同时划定行政区域,励行里甲互保,使民众安居乐业。衣食俱足后,又兴建台湾首座孔庙,奖励教化。同时规划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来培育、拔擢人才。

郑成功以台湾数十万军民为根本,在陈永华一干人等的策划下,郑成功在台湾开始和日本、暹罗、安南各地通商;开通闽、浙、粤等地的通商管道。陈永华死后,葬在今台南县柳营乡,后来清朝把他的骸骨迁葬回泉州,现存的仅是空冢。此外,民众为感念他的德泽,还设庙祭拜,就是府前路上的“永华宫”;“永华路”同样也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

辞者再,经令命至三,轩始统永华军,而锡范仍任侍卫如故。永华方悟为锡范所卖,悔之无及,心大悒怏。

永华退居无事,偶尔倦坐中堂。有顷,左右见永华起,揖让进退,礼仪甚恭,似接客状。宾主言语,唯唯应诺,徐而睡去。逮觉,即唤左右将内署搬徙,让居客。左右问其故,永华曰:“瘟使者欲借此屋,吾业许之。”左右曰:“瘟使者欲何为?”华曰:“到此延请诸当事者。”左右曰:“谁?”

华曰:“刑官柯平、户官杨英等,余尚有不可言者。”嗟吁而已。数日,永华死,继而柯平、杨英等亦死,悉如永华言。(清江日升《台湾外志》刘文泰等点校齐鲁书社2004年1月版)

重大事记

明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生。

永历十年(西元1656年)郑成功谋复明室,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荐于成功,授以参军。

永历十二年(西元1658年)郑成功命永华辅佐郑经,亲率大军北伐,入长江,直趋南京。

永历十五年(西元1661年)成功克复台湾,驱逐荷兰人出境,永华随之入台。

永历十六年(西元1662年)成功急逝,经袭其位,授以谘议参军,草拟一切规章、制度,百政俱举,被誉为当时之孔明。

永历十七年(西元1663年)清靖南王耿继茂陷金厦,永华佐经回台湾。

永历十九年(西元1665年)兼授勇卫,加监军御史,亲历南北二路,教军屯田,煮糖晒盐,教匠烧砖,划定行政区域。

永历二十年(西元1666年)兴建台湾首座孔庙,以永华为学院,教之养之。

永历二十八年(西元1674年)清三藩事发,清廷无暇东进,郑经会师伐清,克臧监国,永华以东宁总制使留守台湾辅佐。

永历三十四年(西元1680年)郑经军事失利,从大陆撤退,永华因自惭护驾西征无效,忧之而终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即病逝,与夫人合葬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即今台南县柳营乡果毅后

主要影响

陈永华十五岁时,其父任同安县教谕。清兵下福建时,陈鼎自杀。郑成功在厦门开府时,陈永华才二十三岁,后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与郑成功论政。陈永华对郑成功发表见解、分析未来,深得郑成功的赏识,并誉“永华乃今之卧龙也”,授予“咨议参军”之职,委为其子郑经之师,日后便成为郑家麾下的谋将。据说陈永华曾化名为陈近南,以“玄天上帝”信仰为掩护,成立这一秘密组织。该会以异姓结盟,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尊化名为“万云龙”的郑成功为龙头大哥,从事反清复明的行动。日后并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成为让清廷头痛不已的秘密社会势力——天地会。

康熙十三年(1674年),陈永华任东宁总制使。这时三藩之乱爆发,受耿精忠之约,郑经率领大军进入大陆。郑经之子郑克臧监国,陈永华于是协助女婿郑克臧总管台湾政务,所以遭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因忧悒成疾,当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后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今台南县柳营乡果毅村)。

历史评价

人物志

陈永华,字复甫,福建福建龙海角美人,生年不详。其父陈鼎,明天启七年举人。明亡后,躬自耕稼。唐王在闽建号,复为同安县教谕。清顺治五年,清兵陷同安,陈鼎自缢于明伦堂。时陈永华已补子弟员,闻父丧,入城求父尸,负归殓葬。事毕,到中左所投郑成功,入储贤馆攻读。顺治十三年,原兵部侍郎王忠孝荐陈永华有经济才,郑成功用之为参军。翌年,郑成功议北征南京,诸将或言不可,陈永华独排之,认为“倘徒在闽争野争城而望中兴,此亦甚难”,赞成夺取南京以号召天下。郑成功悦,命其留在思明辅助世子郑经。顺治十八年,成功欲取台湾作为“进战退守”的根据地,诸将意见亦不一。陈永华认为,夺取台湾虽有困难,但“凡事必先尽之人,而后听之天”,请郑成功自裁之。康熙元年五月,郑成功病逝,在台诸将举郑袭护理国政。

黄昭、萧拱宸等人伪造“成功遗言”,拥郑袭为东都主,分兵准备抗拒郑经。郑经闻报,即在思明继位发丧,授陈永华为谘议参军,调集舟师准备过台。同年十月初七日,郑经率师抵澎湖,欲即扬帆进攻台湾。陈永华劝道:“此事必先以礼,然后加兵,则师出有名。当藩主新丧时,国家无人,诸将请袭护理,亦未为非。今须先通知退避、迎接,看各官如何举动,方可进兵。”郑经采纳其言,结果顺利解决台、厦对立局面。康熙三年,清军攻占金门、厦门二岛,郑经率全师到台湾。翌年八月,授陈永华为勇卫。陈永华从此“职兼将相”,更加剖心不贰,全力辅助郑经。授任新职后,即不辞辛劳,亲历南北各社,“劝诸镇开垦,栽种五谷”,解决军民的粮食问题

因“煎盐苦涩”,便在濑口修建盐埕,“暴晒作盐”,上裕课,下资民食

又教民“插蔗煮糖”,兴贩各国,“岁得数十万金”

“教匠取土烧瓦,往深山伐木斩竹,起盖庐舍,与民休息”

又在府城筑围栅,起衙署,禁淫赌,分都中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各置签首,加强管理。在食、住等事就绪之后,便注重文教,向郑经建议“建圣庙,立学校”。康熙五年,圣庙落成,旁置明伦堂,陈永华奉命为学院

又令各社设学校,延师教子弟,并拟就选取人才办法,“三年取中式者,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同时又采纳侍卫洪旭的建议,令各镇于农隙时习武,加强武备。鉴于清朝实行经济封锁,台湾布帛甚缺,陈永华建议郑经派遣一旅进驻厦门,“勿扰沿边百姓,善与内地边将交欢”,以促进两地物资交流,并举荐江胜任其事。于是,台湾物价大平,洋贩益兴。

康熙十三年,清驻闽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平西王吴三桂反叛,举兵反清,遣使到台湾,约郑经出兵会师。郑经以陈永华为“留守东宁总制使”,全权处理台湾军国事务。陈永华“戢兵抚民,供给军需,具有成规

尤爱惜士类,为政佐儒雅,东宁赖以安。”当时,台湾“夜不闭门,百姓乐业”。郑经的几个弟弟恃势占夺民田,陈永华屡禁不止,只好于康熙十八年请准由郑经长子郑克监国。郑克是陈永华的女婿,年方十六,但明敏果断,从此诸督不敢专横,台湾百姓“喜有天日”。康熙十九年,郑经率冯锡范、刘国轩等从厦门败回台湾。冯锡范、刘国轩见陈永华手握重权,诸事方正敢为,心实忌之,便用计诱使陈永华辞职退休,而冯锡范乘机揽权。陈永华悔之无及,又见郑经不理政事,日近醇酒妇人,已无大志,遂郁郁不乐,于同年在台湾病卒。

台湾外志

冯锡范同郑经回台,见永华把握重权,而诸事方正敢为,且又屡受微讥,心实忌之。姑为阳好,阴与国轩奸谋。轩教锡范解辞兵权以许之,范喜其善策。一日,会永华于公所,范曰:“自愧扈驾西征,寸功俱无,归来仍居其位,殊觉赧颜。诸凡检点明白,即当启辞,杜门优游,以终余年。”永华信以为实焉,归来即先上启,解辞兵权。经以示锡范,锡范曰:“伏甫勤劳数载,形神已焦。今欲乞休静摄,情出于真,宜俯从之。但其所部将士,可交武平伯焉是。”经依锡范议,允永华告辞,将所辖部旅交刘国轩。轩启辞者再,经令命至三,轩始统永华军,而锡范仍任侍卫如故。永华方悟为锡范所卖,悔之无及,心大悒怏。

永华退居无事,偶尔倦坐中堂。有顷,左右见永华起,揖让进退,礼仪甚恭,似接客状。宾主言语,唯唯应诺,徐而睡去。逮觉,即唤左右将内署搬徙,让居客。左右问其故,永华曰:“瘟使者欲借此屋,吾业许之。”左右曰:“瘟使者欲何为?”华曰:“到此延请诸当事者。”左右曰:“谁?”

华曰:“刑官柯平、户官杨英等,余尚有不可言者。”嗟吁而已。数日,永华死,继而柯平、杨英等亦死,悉如永华言。

陈永华字复甫,同安人。鼎子。隆武二年举天兴乡试。少好奇谋,以管乐自许。闻福京陷,叹曰:“大明历数三百年,今得二百八十年,后绵之者非我其谁耶?”世人皆窃笑之,目为狂生。鼎死同安,奉母出求尸敬一亭,负归殓葬。郑成功初谋起兵,犹豫未知所适。王忠孝荐永华有经济才,成功招见。永华说曰:“国姓欲伸大义于天下,兵须资粮,而囊无一文,不足集士众。若以百人起,是身投虎口,危可立待。”成功曰:“吾雪耻耳,岂惜身命哉!”曰:“轻生赴之,无益也。事贵有济,且需之以乘机。”因具策所以,成功然之。顷之,有三洋舶泊海口,故郑芝龙所使以贩日本者,船有重载。永华说成功曰:“取洋货易之,可致兵士,成桓文业在此一举。”成功往取货,主舶者不与,乃与永华谋,召之饮,于坐上收之,出而尽籍其货物与人,简兵集众,数日得万余人,遂复海澄附近诸岛。成功大喜,曰:“永华今之卧龙也。”辟为参军。成功夜多不寐,时有所谋,就商永华,相语达旦以为常。

永历十三年,成功议北伐,诸将或言不可,永华曰:“取南直而两岛自安。偷闲岁月,自老其师,非策也。”及行,留辅其子经思明,诏经曰:“吾遗永华以佐汝,汝师事之。”达素攻思明,大破之,永华功居多。

成功自南京归,何斌献取台湾策。成功意未决,永华与杨朝栋力赞其议,曰:“台地肥饶,红夷强而兵少,若我众临之,可得地屯田积粟,足食十万兵。”成功从之,其后卒克台。永华仍留思明辅经。

经私乳母事发,成功欲杀经,使黄昱至。会成功病,昱不敢杀经,经亦疑之。叵闻成功病笃,乃与永华谋羁昱。

十五年,经起兵攻其叔父袭,从至澎湖,请曰:“事必先礼,然后加兵,则师出有名。当先王薨,国无主,诸将请王弟护理军民,亦不为非。今宜先告避位迎接,视各官举动,方可进兵。不则张皇,亦非藩主所宜。”乃命郑斌宣喻世藩不日至。斌抵台,诸将无言,黄昭、萧拱辰不从,假先王遗命复之。周全斌曰:“形已成矣,师出有名。”乃以兵定台。

后经败思明,退铜山,回东宁,命总理政事。患难之际,与洪旭筹画,精白一心,事无大小,皆咨而后行。十九年八月,兼勇卫,历南北路各社,颁屯田制,劝各镇开垦,征租均役,插竹为篱,斩茅为屋,以艺五谷。土田初辟,一岁三熟,戍守之兵,衣食丰足。于农隙讲武,故人皆有智知方,先公后私。

东宁初建,制度简陋,永华筑围栅,建衙署,教匠烧瓦伐木,造庐舍,以奠民居。分都中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坊署签首理庶事。制鄙为三十四里。里有社,社置乡长。十户为牌,牌有首。十牌为保,保有首。十保为甲,甲有长。理户籍,课农桑,禁淫博,诘盗贼,于是地无游民。番土渐拓,田畴日启。其高燥者,教民植蔗制糖之利,贩运外国。以煎盐苦涩,就濑口修丘埕,泼海水为泸,暴晒为盐,裕课资民食。当是时,闽粤逐利之氓辐凑而至,岁率数万人。

十二月,请建先师庙,立学校,二十年正月庙成。社设学校,以叶亨为国子助教,延中土之儒教子弟读书,开试儒童。三月,兼督学御史。台人自是始知学。八月,吕宋使至,求起院设教,请绝之,申互市约。

永华既教民造士,岁又大稔,犹恐不足国用,请以一旅屯思明,外交清将,商贾往来,以博贸易之利,因荐江胜任其事。布泉流通,东宁物价大平。

二十八年春,经奉正朔西行,升东宁总制使,与五军施福、銮仪艾祯祥辅元子克臧留守,臧永华婿也,事无大小,皆听之。永华为政儒雅,转粟馈饷,军无缺乏。又荐倪俊明、李其蔚为参军。漳、泉、惠、潮复,荐许赞、王仕云分任督学副使,劝学取士,漳泉武生考授将才随军,仕云有江南宿学、岭表名臣之褒。

永华渊冲静穆,语讷讷如不出口,而指画大局,慷慨纵横,悉中肯要。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不为群议所动。与人交,务尽诚。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疏饭,淡如也。成功立法严,永华以宽持之。然为政综覈名实,执法严明。就任以后,险阻集,物土方,比户殷阜,门不夜扃,足食足兵,东宁以是大治。已见经诸弟横恣,遏止重情面,请以克臧监国。

及经归后,冯锡范、刘国轩浸忌永华。三十四年,请解兵柄,不许,已而许之,以所部归国轩。永华见经无西志,诸将皆宴安相处,抑郁不自得,因筑龙湖岩居,与郑德潇种碧莲自娱。尝抚苍桧,临龙潭,眺远峰,而叹曰:“吾开此绝境,可称幽僻矣。嗟乎,吾乃以此终老耶!”一日斋沐,入室拜祷,愿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国钧,民之望也。已复叹曰:“郑氏之祚不永矣。”越数日逝。经临其丧,谥文正,赠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台人闻之,莫不痛哭,驰吊于家。清翰林学士李光地特疏入贺,以台未及猝图者,繇永华经理有方,今天心厌乱,使之殒命,从此亡可立待,其见重于敌如此。初,经知永华贫,以海舶遗之,商贾僦此贸易,岁可得数千金。不受,而自募民辟田,岁收谷数千石。比获,遍遗亲旧之穷困者,计其所存,仅供岁食而已。妻洪氏,小字端舍,赋质幽闲,善属文。晨兴,盥沐毕,夫妇衣冠敛衽揖而后语。一家之内,熙皞如也。合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清人得台后,归葬同安。子梦纬、梦球居台蕃衍,至今为邑望族。

连横曰:汉相诸葛武侯,抱王佐之才,逢世季之乱,君臣比德,建宅蜀都,以保存汉祚,奕世称之。永华器识功业与武侯等,而不能辅英主以光复明室,彷徨于绝海之上,天也!然而开物成务,体仁长人,至今犹受其赐,泽深哉!

人际关系

父亲:陈鼎

妻子:洪淑贞

轶事典故

《台湾外志》记载:冯锡范同郑经回台,见陈永华把握重权,而诸事方正敢为,且又屡受微讥,心实忌之。姑为阳好,阴与国轩奸谋。轩教锡范解辞兵权以许之,范喜其善策。一日,会永华于公所,范曰:“自愧扈驾西征,寸功俱无,归来仍居其位,殊觉赧颜。诸凡检点明白,即当启辞,杜门优游,以终余年。”永华信以为实焉,归来即先上启,解辞兵权。经以示锡范,锡范曰:“伏甫勤劳数载,形神已焦。今欲乞休静摄,情出于真,宜俯从之。但其所部将士,可交武平伯焉是。”经依锡范议,允永华告辞,将所辖部旅交刘国轩。轩启。

姐的欢喜 » 陈近南(清朝时期台湾地区政治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