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姜澄宇(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人物生平

姜澄宇教授的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兼工程技术二部常务副主任、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亚太生产力创新学会副会长。

1988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兼校长。

2001年3月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6月兼任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1年11月入选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高级管理人才”。

2013年1月离任西北工业大学。

2003年6月兼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3年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2013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公告,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遴选工作于4月25日结束。经形式审查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有效候选人共560人,姜澄宇在列。

相关信息

专访开掘创造力2009年04月24日

姜澄宇:西工大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校,即使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它也非常强调研究的这种性质。这个教学不是一种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和研究结合的一种教学,而培养的人才,又具有很强的探索能力,这是一个研究型的大学应该具备的素质。

当我们一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就发现了一幅引人注目的喜报。这是关于前不久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的感谢信。卫星的天线展开电机就是西工大教授刘景林带领他的课题小组研发的。

蔡晓芳:这个研究小组里面有学生参与进来吗?姜澄宇:很多我们西工大每一个这种小组,都一定会有学生的参与,特别是研究生的参与,遍布每一个研究的角落。

蔡晓芳:学生在这里面作用会有多大?姜澄宇:对于导师来讲,他们关键是把关、掌舵,但是大量的工作,包括编写程序,深入地研究,理论地推导,在导师的指导下,这些研究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没有这些研究生的话,可能我们很多的项目都没有办法完成。蔡晓芳:学生们看到这样喜报一般会是什么样的反映?姜澄宇:我觉得他们会感到很自豪,学校的这种能力和环境,不是在所有的学校里都能获得的,或者说很难在其他的学校都能得到这么好的,对人训练的环境。

简单地说这个能力和环境就是科研训练的环境,西工大研究的能力,和结合国家的大型重大工程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一个事实是西工大办学一大特色。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惟一一所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的多科性科学技术大学。目前学校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5000多个,结合国家重大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能力,成为西工大建校46年来的办学特色。

这和上世纪80年代,姜澄宇带领学生在工程实践当中,学习和探索的做法不谋而合。姜澄宇:我在博士毕业以后,很快就承担了国家新型飞机里面一个重要部件的研制工作,特别其中有一个大深盲孔,这个大深盲孔要求表面的粗糙度,要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这个材料是整体用钛合金来制造的,所以我们做了两年,始终达不到图纸的要求。蔡晓芳:那最后怎么办呢?姜澄宇:后来是我的一个研究生,他灵机一动,他就问,他说姜老师,咱们现在打大深盲孔。

我们是用整个的金属来做导向条,钛合金化学活性非常强,它就是跟所有的金属反应,都很活跃,所以实际上是金属跟钛合金在一起,把这个孔壁给拉毛了,所以他就提一个很直接的想法。我们为什么非要用金属来做导向条?我们可不可以用非金属呢?我也觉得,这从来没有人做过,怎么会有这个想法呢?而且我说可以实验一下,我们立刻改用了聚酯复乙烯来做这个导向条。

结果非常简单,两三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改动完全解决了。所以我就觉得,我这个学生的创造力,他的相像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就是因为我们这种新型飞机的工程项目,对这个学生也进行了很好地锻炼。

专访飞天巡洋着华章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有这样一句豪气干云的词句——“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

70年风云变幻,从梦想到现实,“飞天巡洋”始终伴随着西北工业大学走过崎岖而又超越常规的发展历程,见证着西工大人一次次“揽月捉鳖”的奇迹。

地处西北,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然而西北工业大学却屡屡将红旗插上中国国防科技高峰的新高度,西工大人凭借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倚靠的是什么样的品质?彰显的是什么样的精神?

“抢抓机遇、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跨越发展。”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一语道破天机。

七十载凝聚辉煌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所大学像西北工业大学这样,集中了中国国防科研教育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她“三航并举”的鲜明特色。

地处古都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特色十分鲜明的国家重点大学。她是由原西北工学院和原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合并成立的。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迁并入校。强强合并、脉源三支的西工大可谓名师荟萃、俊彦云集。

进入新世纪,国家提出“教育大发展、国防大加强、西部大开发”三大发展战略。2001年出任校长的姜澄宇目光敏锐地指出:“这将是西工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就此,姜澄宇和校领导班子共同确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以内涵发展为主、同时兼顾外延发展的道路,集中精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我国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目标,抢抓机遇、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同时促成原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陕西省和西安市共建西工大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路径。

目前,西工大已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大学;形成了一个既重知识创新、又重技术创新,既能涵盖我国国防科技主要领域、又能兼顾国家和地方优先发展学科的创新体系;构建了以3A(航空、航天、航海)、3M(材料、力学、机械)、3C(计算机、控制、通信)等优势学科群为主体,理科群和人文经管学科群为辅的学科体系。

姜澄宇说:“西工大优势学科和特色科研在于鲜明的航空、航天、航海特色,突出的学科交叉、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明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丰富的国家重大项目联合攻关的实践经验。”

在这里,优势学科和特色科研使学校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彰显成效。西工大建立了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水平最高的无人机研发中心,40多年来,已先后研制出了多个系列几十个型号的无人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奖励。最近,西工大成为“863”新一代无人机重大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第一个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也落户西工大。这些将进一步增强西工大无人机的研发实力。

西工大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合作研制的歼七E飞机,被空军誉为“厂校合作的结晶”,目前已装备部队数百架,并被八一飞行表演队选为主力表演机种。

西工大参加了神舟1~5号飞船研制任务,其中运载火箭故障模拟系统、火箭故障仿真、火箭逃逸系统模拟实时仿真软件3项成果均在神舟1~5号飞船发射过程中成功应用,是国家表彰的24个“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中仅有的两所高校之一。

西工大主持研制的某型声纳和某型水下航行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已装备部队,成为我国海军现代化重要的武器装备。

2004年,由西工大张立同院士主持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我国该奖项一等奖此前连续6年空缺后的重大突破。

“西工大形成的重点建设优势学科、以科研创新团队承担并完成重大型号和工程项目,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形成了西工大办学特色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姜澄宇说。

姐的欢喜 » 姜澄宇(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