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牛仔(英文:cowboy;西班牙文:vaquero)是指在美洲牧场上照顾牛、马的人。专门照顾马的人又叫牧马人(wrangler)。除了牧场里工作外,有些牛仔还参加牛仔竞技(rodeo);不少牛仔是专业牛仔竞技参赛者。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乃至对世界上许多人来说,美国西部牛仔是具有英雄主义和神秘色彩的人物。在文学、电影与电视作品中,牛仔通常都是头戴墨西哥式宽沿高顶毡帽、腰挎柯尔特左轮连发手枪或肩扛温彻斯特来复枪、身缠子弹带、穿着牛仔裤皮上衣、以及束袖紧身多袋牛仔服、足蹬一双饰有刺马钉的高筒皮套靴、颈围一块色彩鲜艳夺目的印花大方巾、骑着快马风驰电掣,形象威猛而洒脱,是一种代表了典型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的外在装束。
由于迭出不穷的西方电影以及各种平装小说和电视节目的渲染,使得善良、干练、勇敢的西部牛仔备受欢迎。但是,真正的牛仔是比其经常受浪漫主义手法渲染的后代要复杂得多的人物。西部牛仔是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美国西部从一八六六年到一八八六年这段时期盛极一时的一种服务行业的工人。这种职业的产生,有赖于冷藏设备的火车车厢的发明。但另一项发明——有刺的铁丝网又使这种职业很快销声匿迹。
产生背景
18世纪初,牛群出现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肯塔基在印地安语中意为草地,又称青草州。与肯塔基相邻的伊利诺伊州则被印第安人称为“草原之国”,这里是牛的乐园。到19世纪中期,那里驯牛养牛的技术已经十分高明。南北战争之后,牛群又向西推进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草原,那里成了“牧牛王国”。从南边墨西哥进入的西班牙牛也大量繁殖,19世纪后期,德克萨斯州已有5000万头牛,是美国养牛最多的州。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得克萨斯人便把大量牛群往北驱赶到堪萨斯的铁路边,然后转销美国各地。当时还有专门的“牛道”和“牛镇”,“牛道”是“牛群”走的道路,“牛镇”则是沿途的歇脚站。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紧接着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火车冷藏车厢的发明,使得牛肉能够长途运输而保持新鲜。结果,美国东部各大城市的市场都向西部大牧场主开放,而大牧场主们立刻以扩充牧群饲养规模来适应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在得克萨斯州和西南部各州大牧场饲养的牛群都要集中赶到当时美国最靠西部的火车终站,即设在肯萨斯州阿比林的火车终站。
从那里,用棚车把牛运至芝加哥,经屠宰、切割和冷冻后再运往东部。牛群长途跋涉,跨州越县,当然需要人带领、照管,数以千计的年轻人蜂拥而至,要在大牧场寻找工作。他们是中西部农场的小伙子,寻求冒险的英国人,东部想脱离父母独立的年轻人,以前叛变的士兵,少数原是奴隶的黑人,一些印第安人,以及来自边境的墨西哥人。在美国历史上,他们是开发西部的先锋,他们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因此被美国人称为“马背上的英雄”。
西部开发是19世纪美国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美国内战以后,靠牧场主的投资和牛仔的艰辛劳作,使内战前一直被称为"美国大荒漠"的大平原地区被开发成美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在那里兴起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牧牛王国"。
真实生活
在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给富于创新和冒险精神的美国人,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在漫长艰辛的旅程中,西部牛仔们必须能吃苦耐劳,他们尘垢满脸,身穿宽松下垂的毛织衬衣和长裤,戴着“斯特森”式的宽沿高顶毡帽,显得历练而迷人。首先要管束半驯服的牛,特别是性情凶野的西班牙牛,牛仔跟在牛群旁边,紧紧盯住它们,一刻也不能放松。沿途还要留意狼群等野兽和毒蛇、毒虫的袭击,防范印第安人的冷箭、标枪。有时候可能会突遇大雷雨,电闪雷鸣往往会导致惊群,牛乱奔乱窜,牛仔就要沉着地兜转它们,围成圈子,消除惊恐。
牛仔长途赶运牛群如同大规模的行军。押送特大牛群的牛仔们要严格分工,各司其职。常常有两个最有经验的人担任总指挥,一个通讯员,前后左右负责传递消息。另外还有“游骑”,前后左右灵活巡视,“翼骑”在队伍两边行进,“尾骑”殿后,专管小牛、病牛和懒牛。牛仔,有的本身就是牧主,但多数是牲畜商人的雇工,他们在美国东部居民的向西迁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牛仔的长途放牧,本身就带有开拓性,他们为西进的人直接开辟了道路。
现存的一些照片显示,他们的生活既艰苦又肮脏,工作却不象一般想象的那样危险。他们尘垢满脸,身穿宽松下垂的毛织衬衣和长裤,与银幕和文学作品中的那种神采飞扬的牛仔形象截然不同;此外,他们也不是经常带枪的。但是,他们的生活绝不是那么轻松愉快的。天一亮,牛仔就得先用套索捕捉他的坐骑。这只马还没有上马勒,只是拴住双脚,已在放牧区过了一夜。牛仔得驯服它,然后才开始赶拢牛群,准备长途北上。赶着牛群北上常要经过印第安人的领土。牛仔的饮食营养不足而且单调,主要是豆子、猪肉干和咖啡,而且还饱受寒冷、痢疾和蚊叮虫咬之苦。
工作行头
套索、牛仔巾、牛仔帽、牛仔衣、牛仔靴。现代牛仔的装束和电影里并没太大区别。因为牛仔的这些行头当中,每一件都有它的存在价值,而不仅仅是摆设。
套索
套索是每个牛仔必不可少的经典装备,分为较简陋的草编套索和比较考究的牛皮或其他动物皮制成的套索两种。作为一名真正的牛仔,能否熟练使用套索,与衡量他是否有高超的马技、百步穿杨的枪法同等重要,往往是他们能否被录用的关键。套索通常被牛仔绕成圈挂在马鞍头上或拴在牛仔大腿前的马鞍边,随时可以取下使用。套索通常的用法是:一头缠在坚固的马鞍头上,另一头是个活套,用来套在被追逐的牛或其他牲畜的脖子或腿上。
除此之外,套索还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比如用它将运货的马车拉上陡峭的山坡,托运圆木,套住牲口的角或脚将它从陷入的泥沼或洞穴中拖救出来等。当牛群“炸群”时,牛仔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骑马追上领头牛,准确甩出套索套住它的头颈或腿,将其拉倒在地加以制服,这样才能阻止疯狂的牛群继续狂奔。
牛仔巾
牛仔的颈间通常都围着色彩鲜艳的印花大方巾。印花大方巾大都用棉布或丝绸制作,底色比较单一,主要有红色,也有蓝色和黑色,上面印着各种小图案,色彩鲜艳图案美丽的丝绸印花大方巾最为牛仔们所钟爱。印花大方巾几乎成为牛仔生命的象征,被人们戏称为“西部牧区的旗帜”,它的用途十分广泛,擦汗、洗脸、包扎伤口、遮挡灰尘、传递信号,同时,它亮丽的颜色,也是富有个性的装饰。
牛仔们对自己的大方巾都倍加珍惜,每到有水的地方,牛仔都要把大方巾仔细清洗干净,然后顶在头上或握在手中,策马前行,让风吹干。牛仔死后,同伴都要在其脸上盖上一块他生前最喜爱的干净的印花大方巾,使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孤寂旅途中仍有最忠实的伙伴。
牛仔帽
牛仔帽美国的牛仔帽来源于墨西哥牛仔们常戴的一种被称之为“斯特森”式的宽沿高顶毡帽。这种帽子顶部向下凹陷,而两侧帽沿则稍稍往上翻翘。除了戴上它的人显得潇洒干练外,牛仔帽还具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不仅可以遮挡风霜雨雪、烈日冰雹,还是现成的水瓢、饭碗、枕头。西部电影中可以看到牛仔帽的演变和多样性。
20世纪20年代的西部片明星喜欢把褶伸展到帽边;50年代到60年代的明星,像詹姆斯·斯图尔特和史蒂芬·麦奎因,他们的帽边做了夸张的卷曲;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每次在西部片里出现,总是会伴随他特有的那种平坦直边的黑色牛仔帽,最传神的就有他在《黄昏三镖客》里的经典造型——一张脸埋在了斜斜的帽子后面,一角露出抽了一半的雪茄烟,神秘而传奇。
牛仔衣
早期的美国牛仔一般都穿光亮的皮套裤而非牛仔裤。带穗的皮套裤是牛仔在野外工作的必须,不仅保护双腿不受荆棘伤害,冬天还可以防寒,还可以在上面划火柴!牛仔很少穿短袖,一是防晒,其次是防止划伤。一般穿紧身无袖的皮制短上衣,内穿束袖的、花色各异的,主要以苏格兰方格绒布制作的衬衣。
牛仔衬衣有胸前口袋和过肩设计,两用翻领可以配领带饰。这种装束不仅穿脱容易,干起活来也显得利索方便、精神十足。牛仔的上衣内有许多口袋,使牛仔们可以将需要随身携带的各种必需品分门别类装进衣袋里。而在西部片中,牛仔的衬衣大多被美化了,有的在前面增加了花边装饰或饰以流苏,有的还穿着制作得十分花哨的麂皮衬衫。
牛仔靴
马靴在美国西部几乎和日用品一样普遍,不管是牛仔还是一般的居民都穿,材质有牛皮、鸵鸟皮、鳄鱼皮、蛇皮等等,经过压花、上色,靴子绑高底薄,鞋跟结实,不仅脚感好,还非常美观。一双质量上乘的西部靴,可以穿二三十年不变形。高筒皮套靴是牛仔们走南闯北的必备。
这种靴高及小腿中部,古巴跟形,系明线,大多采用双色调,同时采用漂亮的皮雕或贴皮图案来装饰,既防水保暖,又耐磨耐穿,鲜亮迷人,套上它行动迅速敏捷,十分适合整日驱赶牛群和逐水草而居的牛仔之需。牛仔靴后面一般都装配上踢马刺。有的还在靴子上悬缀一种撞击时会发出各种清脆悦耳声响的装饰品,当他们骑马或走起路来就会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显示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无比威风。
深远影响
牛仔的生活方式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宣告结束。当时美国土地有百分之四十是用于畜牧的。市场上的牛肉大大供过于求,以至价格大跌,许多牧场主破产。 19世纪末,美国的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牛仔的地位渐渐降低。他们纷纷转行干别的工作,人们越来越少见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了。一八八六年冬天的一场大风暴毁灭了数以百万计的牛只,使许多牧场主和牧群陷入绝境。当牧场主们开始从这双重灾难中复苏过来时,他们安装了铁丝网栅栏,以便在比较容易控制的条件下管理和喂养牛群。
从此,再也无须在空旷的牧场上放牧了。但要围绕着铁丝网和加设栅栏的庄稼地放牧,是使牛仔心灰意冷的事,不久他们就消声匿迹了。到了21世纪初,西部某些地方仍保持着牛仔的生活方式,但牛仔的全盛时期已一去不复返。但牛仔时代的结束却促成西部牛仔精神的完全确立。随着美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牛仔文化随文学、电影中的西部牛仔形象逐渐深入人心。牛仔们独特的服装、语言、歌谣、娱乐方式等经过世人的演绎,成为牛仔文化的标志。牛仔们奋进、开拓的正史野史和传奇故事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内涵,激励着一代代美国人。传奇还在继续。
主要文献
西部小说
如果说西部牛仔体现出来的西部精神构成了美国精神的雏形的话,那么西部小说中牛仔形象的出现,则使美国精神得以定型,成为了美国精神的象征。西部小说展现了西部边疆生活的艰辛,张扬出拓荒者为生存而奋斗的精神气度,这种独特环境下所锤炼的民族精神,正是美国精神的内核所在。
美国西部小说可以追溯到1784年约翰·菲尔森发表的《肯塔基的发现、定居和现状》。通过这本书,美国人第一次了解到最早向西部移居的英雄——丹尼尔·布恩。他的果敢、刚毅、智慧,他的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典范,也成了“西部精神”的代名词。从此人们对神秘西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美国西部小说发展中一个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将西部英雄具体化为更具西部特色的牛仔。欧文·威斯特的杰作《弗吉尼亚人》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牛仔小说的起点,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西部小说。牛仔形象从此成为永恒经典。
这个“弗吉尼亚人”一出世便立刻引起无数作家的崇拜和仿效。构成“牛仔神话”的长篇和短篇层出不穷,创造了许多神采各异的牛仔形象:占恩·格雷的《丛林骑士》和欧内斯特·海科克斯的《通往洛兹堡的驿道》中温特斯和“金发青年”那样无私地保护无助妇女的侠士;杰克·谢弗的《沙恩》中沙恩那样为道义和尊严而“抱打不平”的牛仔;布莱特·哈特的《田纳西的好友》、杰克·伦敦的《全金谷》中比尔那样不畏艰险的淘金者……
鲜活的牛仔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荒漠边缘即将沉没的一轮红日衬托下,头戴毡帽,脖系围巾,脚穿长靴,身挎手枪的牛仔,挥舞绳套把成百上千的长角牛聚拢,随后在牛群蹚起的滚滚烟尘中策马扬鞭,纵横驰骋、跨越大草原,夜晚篝火旁,牛仔们吟唱的抑郁忧伤的旋律弥散在天边。峡谷巨川、天高地阔,粗犷正直、精力充沛的牛仔们无畏地前行。
西部电影
西部小说带动了西部电影的发展,与好莱坞同岁的西部片使硬朗的牛仔形象成为美国集体神话中的英雄形象,西部牛仔精神最终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拍摄于1903年的影片《火车大劫案》就是美国西部片的滥觞。在这部影片中扮演暴徒布朗柯·比利的安德森自然成了好莱坞第一个西部片男明星。
1939年,约翰·福特执导的有声片《关山飞渡》因聚齐了所有西部的经典元素而被公认为西部片的里程碑之作,其造型风格、人物设定和叙事节奏都奠定了西部片的基本模式。影片描述了一辆驿车穿越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蛮荒之地的惊险旅程,呈现出鲜明的西部视觉图谱:独有的喀斯特地貌、陡峭的山谷、漫天黄沙的荒漠、纪念碑式的岩石、偏安一隅的小镇和酒馆、奔腾的马匹和大篷车。人物也是颇具类型化,约翰·韦恩主演的林果就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牛仔形象,他英俊潇洒,桀傲不羁,头戴宽沿帽,手持左轮枪,为复仇而战。
电影《西部往事》剧照1952年的《正午》则开创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全片五分之四的时间都是在铺垫,最后的出手却只在一瞬间。影片描写了一名小镇警长在无法寻得助手的情况下,只身对抗四个前来报仇的恶徒。影片插曲《DoNotForSakeMe》获奥斯卡配乐大奖,成为传唱一时的牛仔歌曲。1969年,《西部往事》在六十年代美国西部片渐渐式微之际,创造了“意大利式西部片”的奇迹,它像是一篇壮丽优美、舒缓大气的“西部诗词”,回顾着西部的一切特质:激动人心的铁路时代,一望无垠的大漠黄沙。一个流浪无名的吹口琴牛仔、一个被通缉的匪徒、一个奸险狠辣的阴谋家、一个纠缠于三者之间的美艳女郎。
1990年,凯文·科斯特纳首次执导的《与狼共舞》在西部片已衰落的时候出奇制胜,横扫当年奥斯卡,震惊世界影坛,使好莱坞西部片重振雄风。影片长达3个小时,耗资1800万美元,动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马、130多名技术人员和400名临时演员。这部大型史诗性西部片一反以往西部片中将印第安人一律写成野蛮民族的作法,大胆颠覆了白人至上的西部电影传统,刷新了西部片的面貌。
2000年,一部《太空牛仔》横空出世,由伊斯特伍德饰演的“太空达达尼昂”带领着他的三个“太空火枪手”们与未知的太空进行一番搏斗,以找回并捍卫他们的荣耀。太空西部精神再度升华了美国精神。2006年的《断背山》对于早已自成类型的美国西部片来说,更具有全新的突破意义。李安一语道破:“美国西部是个阳刚的世界,只有男人和动物,所有西部电影从来没有往柔性的方面去走。”
其它含义
20世纪相继出现的“迷惘的一代”、“嬉皮士”、“垮掉的一代”,都不过是牛仔气文化性格的不同表现。从作为“离家出走者”开始,到从东到西的旅行者,美国人似乎从未长大,他们青春勃发。进入数字时代,更是未老便还童。就像当年发现新大陆并开辟西部一样,数字世界这个新大陆被美国发现,他们成为这个最新领域的拓疆者。电脑诞生于美国不是偶然。电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被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再次印证。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正是所谓“美国魂”的展现。
也许牛仔精神与电脑革命之间的关联是不可思议的。就像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的是法律专业,而他最爱看的杂志却是《美国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家》,可领导美国电脑“内行”和正规军的正是盖茨与尼葛洛庞蒂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外行”和“技术牛仔”。技术牛仔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盖茨、Facebook创始人、Google的布林和佩奇为了梦想都曾毅然辍学。他们不约而同将自己的领地变成了“牛仔场”。
当天资聪颖而具独立精神的大学生瑟奇·布林和拉里·佩奇在10年前创办Google时,他们塑造了一个体现两人自身特点的公司。他们鼓励员工自由支配20%的工作时间,用在员工自己认为最能使公司受益的地方。Google的工程师可以自行安排上班时间,他们通常在中午时分来到办公室,在公司的自助餐厅里享有知名厨师烹饪的午餐和晚餐,然后工作到深夜;每周在公司的停车场里还安排了两次轮式曲棍球比赛;员工的日常着装随意清新,他们青睐T恤牛仔而非西装革履。著名的“盖茨装”也不过是一条磨白了的牛仔裤和一件随随便便的T恤衫,脚上穿一双蒙了尘的旧皮鞋。
-
相关文章
- 2022十大巅峰完本仙侠修真小说排行榜
- 一家长接孩子未戴口罩致30多人感染
- 3月新增本土感染者超15000例,各地疫情从何而来?
- 珊瑚适应气候变化
- 珊瑚为适应气候变化更换共生藻类
- 统一的老坛酸菜到底从哪里来?
- 截至3月15日12时,莱西疫情累计确诊病例782例、无症状感
- 3月15日0-12时,长春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730例
- 邓伦发文致歉:深刻认识到错误,接受税务机关的一切决定
- 如何才能在股市中赚钱?巴菲特的投资秘诀
姐的欢喜 » 西部牛仔(18至19世纪美国史上开发西部先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