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专家支招如何破局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相信大家对社恐这个词一定不陌生,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见人恐怖症,是一种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近日,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专家支招如何破局(图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

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

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12.2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社恐”,称自己是“社牛本人”。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专家支招如何破局(图2)

“社恐”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社恐”?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介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焦虑症的一个亚类,表现在让患者感到痛苦,而且水平异常,让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当下一些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社恐”和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是有区别的。“有些年轻人说自己‘社恐’,其实是一种对号入座的心理效应,觉得这个概念和自己有相似性,就像网络中流行的那句‘你是不是看我身份证了’。”

对于刘阳阳来说,和熟人交流并没有障碍,但在向陌生人开口之前,刘阳阳总要先想想,“如果我长得再帅一点,别人是不是更容易接纳我”“感觉自己有点胖,跟别人说话,别人会不会觉得不舒服”。对自己能不能融入大家、会不会被排挤的担忧,对个人能力和形象的不自信,总在要和别人交流时冒出来。

和刘阳阳的感触有些类似。追溯自己的成长经历,今年大四的向北认为自己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绪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小时候的向北因为胖,曾遭到过身边同学的嘲笑。每当社交过程中出现冷场,曾经自己上台讲话被嘲笑的样子,被老师批评时候的样子,都会在她脑海里过一遍。“脑袋里告诉自己对方没有这样的想法,可心里还是会不自觉地代入。”除此之外,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没有安全感,也是向北分析出可能导致自己“社恐”的原因。

大学生会因为什么原因感到“社恐”呢?中请校媒调查发现,69.86%受访大学生因害怕场面变得尴尬而“社恐”;52.65%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自己说错话;51.48%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47.84%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自己不合群或者无法融入集体;43.00%受访大学生表示害怕别人批评或者拒绝自己;35.85%受访大学生表示担心别人关注自己,会觉得不自在;16.10%受访大学生表示担心别人夸奖自己,会觉得不自在。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专家支招如何破局(图3)

迟毓凯分析,许多认为自己“社交恐惧”的年轻人并不是真的有严重心理障碍,这类人们常说的“社恐”有几个原因。一种可能是,一些人因为现实社交礼节繁琐,倾向于逃避社会角色需要的社交规则。其次,人际交往中的边际感不清,也是当下一些年轻人不愿社交的原因。再次,有些人会把“社交恐惧症”当作对逃避社交的一种宽慰。“害怕社交的人给自己的心态找到了理由,也在‘社恐’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给自己一个不出去社交的借口。”

此外,迟毓凯认为,另一个让年轻人“社恐”的原因,是害怕真实社交失败。“真实社交是容易失败的。在工作场合、人际交往场合说话不得体,会让人非常懊恼。逃避社交的人会觉得,只要去社交,就有出错的可能,但如果不和人交往,就不会失败。这些人往往不是不想社交,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一般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渴望追求人际交往的成功,害怕人际交往失败后被人瞧不起。”

对于向北来说,就曾出现过因害怕社交失败、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而导致“社恐”。“之前一个同学,我们俩在学生组织共事一年了,也不是说非常不熟,有次在自习室里碰到了,她非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的第一反应是很无语,然后她还做坐到我旁边自习,我就更无语了。”接受不了这种场景的向北,在同学入座后的几分钟找借口逃走了。“她坐在旁边,我没法安心学习,我会想她会不会观察我学习的状态,观察后会不会对我产生不太好的印象……”其实向北知道,同学在专心地学习,并不会关注她的状态,但她依旧无法忍受这种相处,找借口离开是她小心翼翼保护这段关系的唯一办法。

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抛出的话题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我说的话是不是很无聊”“是哪句话说错了吗”?……各种各样的复杂情绪会在一瞬间涌上心头。这样的情绪同样让向北害怕和人交往,尤其是线下。对于这种情绪,向北有着自己的解读方法,“我会非常仔细地观察别人,哪怕一个很小的动作,然后把那种模棱两可的情况做出非常消极的解释。”

“事实上,一些年轻人的‘社恐’是一种自我设限,觉得自己努力了但没成功很没面子,所以宁可不去尝试。”迟毓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们有时太关注自身、太关注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所以觉得说错话、做错事非常丢脸,甚至还把社交场合的尴尬场面当作‘社会性死亡’。其实来自他人的关注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聚焦,被嘲笑、被关注的感觉往往是被自己放大的。”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专家支招如何破局(图4)

调整心态,试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会模仿身边的人。”为了改变自己“社恐”的现状,陈易琦没少下功夫。他经常模仿其他人在类似场合的发言。学生组织的部门总结会,如何鼓励学弟学妹,又如何更好地指出存在的问题……陈易琦的备忘录里详细记录了不同场合发言人说话时的语气、内容,没事的时候他就反复琢磨,想着等以后自己遇到相同的场合就这么用。

对于陈易琦来说,能够缓解自己产生社交恐惧情绪的一切方法都值得尝试。中青校媒调查发现,77.56%的受访大学生和陈易琦一样,曾尝试解决自己的“社恐”。

面对如何解决自己的“社恐”,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71.8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多尝试,练习融入社交场合。向北就是这样,在她看来,熟悉、事先准备都能帮助她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所以她逼着自己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尝试结交新的朋友。时下流行的剧本杀就成了她摆脱“社恐”的训练基地。

除了多联系、多尝试,中青校媒调查发现,60.80%受访大学生尝试说服自己克服恐惧;18.8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虽然自己有点“社恐”,但不需要解决;10.63%的受访大学生求助心理类知识科普或者求助心理医生。另有16.7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解决“社恐”的方式是多独处,减少和别人来往。

在迟毓凯看来,如果“社恐”不影响生活,年轻人可以不去在意。但如果发现了自己“社恐”,又想摆脱它,可以尝试真正的社交恐惧症疗法。“一般可以采用系统脱敏和满灌疗法两种方式。系统过敏是调整认知,一步一步慢慢将自己置于让自己恐惧的社交环境,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满灌疗法也叫冲击疗法,是一下子把自己放在最恐惧的社交环境下,以后就会适应所有环境了。”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71.24%受访大学生认为“社恐”给自己带来轻微困扰,7.54%受访大学生认为存在较大困扰,其余21.22%则表示没有困扰。

在刘阳阳看来,“社恐”也不全是坏处。他的一位师兄就是典型的“社恐”,平时不怎么和同学、朋友往来,甚至和很多同学连微信都没加过。比起出去社交,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图书馆里。“师兄去年博士毕业,已经发了10来篇核心期刊论文,去年留校做了助理教授。”在刘阳阳看来,如果不是非常需要社交能力的工作,能因为“社恐”沉下心来,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和刘阳阳的想法不同,研究生入学选导师的时候,周瑜下定决心挑战自己。“选导师对我研究生的生活甚至是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必须勇敢主动一点。”她一遍遍在心里暗示自己。她主动去联系师姐,主动给导师发邮件介绍自己的情况和意愿,开学后拉着同伴一起去请教导师问题。开学后的导师双选会上,周瑜顺利地选上了自己心仪的导师。

迟毓凯建议青年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害怕犯错、没面子,不要担心自己的举止、作为不完美。“心理学研究发现,18岁到30岁之间是试错的好时机,这个年龄段,人们已经能意识到失败对人生的意义,而且有精力去修正自己的问题,克服问题后总结的经验,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颇有助益。就像哲学家尼采说的,‘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专家支招如何破局”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小编网。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专家支招如何破局】相关推荐文章: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很重要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身心双丰收

大学生找工作校招还是社招好 应届毕业生选择校招还是社招

超八成大学生建议丰富青少年模式内容 青少年模式参差不齐

全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全国14亿人口2亿大学生

社会考生参加高考的报名条件 社会生高考和应届生的区别

姐的欢喜 »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专家支招如何破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