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萍(左二)正在家中认真辅导学生。本报记者 宋思嘉文/图
2019年4月23日,上海。一名来自江西婺源的54岁女性患者,在她哥哥的陪护下,住进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患者心脏需装3根冠状动脉支架。
这名患者叫戴江英,丈夫2012年离世,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中考;女儿31岁,名叫赵清萍,小儿麻痹症患者,四肢中只有右手如常人。
4月23日晚,赵清萍在视频里安慰母亲:“手术费的事,我来想办法。”
通完话,赵清萍向记者和婺源县妇联干部询问大病救助等有关政策。赵清萍在微信里说:“这几年,我做课外辅导老师,攒了7万元钱。尽量不想麻烦社会,我还可以多带点学生。”
在上海的戴江英得知社会各界十分关心她的病情后,激动地对记者说:“每当我们家遇到困难,都有很多人关心我们,想到这里,我就充满了动力。”
“妈妈照顾我很辛苦,我要自立自强,努力撑起这个家”
事情还得从12年前说起。
2007年3月9日,本报独家刊发长篇通讯《女儿的学习是母亲的动力,母亲的脊背是女儿的依靠 戴江英:有希望就决不放弃》,讲述婺源县下岗女工戴江英风雨无阻12载背着残疾女儿上学求医的感人故事,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深深为戴江英浓浓的母爱所感动。
不久前,记者忽然接到赵清萍的电话,称她母亲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婺源县人民医院。她想通过媒体,为母亲找到省里的专家,尽早治疗。
当年,母亲四处为女儿求医问药,今天,已经长大的女儿,为了给母亲治病,尽己所能。日前,记者来到婺源县,再次见到了她们。
“12年过去了,我长大了。”望着自家墙上母亲背着自己上学的照片,赵清萍深有感触。2009年,赵清萍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可就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噩耗传来:赵清萍的父亲在浙江省永康市务工时突发脑溢血去世。“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万分。”赵清萍安慰道:“妈妈您放心,我可以做一名课外辅导老师补贴家用。”
2013年,大学毕业的赵清萍回到家乡,在县紫阳第一小学旁租了一套居民旧宅,办起了辅导机构——BC昇园辅导中心。多年来,每天早上4点半,戴江英早早起床,为女儿洗漱、做早餐,然后去酒厂上班,中午又赶回来做午饭、抱女儿上卫生间,下午6点下班后,给女儿做晚饭、洗澡……母亲上班去了,赵清萍就认真学习、备课,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妈妈照顾我很辛苦,我不能帮她做家务,只有努力工作,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赵清萍说。
“我生病后,萍萍说,就算家里再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将我的病治好”
数十载超负荷的劳累,戴江英的身体再也顶不住了。今年4月初,戴江英被确诊为冠心病。怎么治愈妈妈的病?被“困”在家中的赵清萍直掉眼泪。
婺源县居民俞顺莲的儿子是赵清萍辅导中心学生,她见戴江英生病了,主动前来照顾赵清萍,给戴江英送饭。在和俞顺莲去婺源县人民医院的路上,她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戴江英才50多岁,头发却白了一半,她为了女儿,吃过多少苦,谁也说不清。我想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帮帮她们母女俩。”
多年来,戴江英因常年背着女儿奔波在求医和求学路上,她的脊背已经有些弯曲,手指关节和手腕,也因为用力过多而变得异常粗大。说起女儿的拳拳孝心,戴江英的脸上挂满了泪花:“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萍萍每天很少喝水,说能让我少背一次就少背一次。去年我过生日时,她带我去拍艺术照,‘骗’我说只要200元,后来我才知道她花了800元。我生病后,女儿说:‘妈妈,您别着急,我这样难治的病都在您的精心照料下挺过来了,您要有信心,就算家里再困难,我也要想办法将您的病治好。’孩子的孝心,是我与病魔斗争的动力。”
“好心人奉献的一颗颗爱心,使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很幸运,我们不是独行的人。”赵清萍告诉记者,12年来,社会各界的无数好心人,用他们的爱心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让她们一家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2007年3月,本报刊发通讯后,婺源中学设立了赵清萍基金会,募集资金5万余元;2009年,赵清萍考上大学后,为方便母亲照顾她,学校为赵清萍安排了单间宿舍,并把她的弟弟转入学校的附属小学念书;在赵清萍读大学期间,学校为她申请了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奖学金等;赵清萍大学毕业回到婺源县后,亲朋好友主动为她介绍学生;县新华书店爱心人士每学期为赵清萍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为方便戴江英照顾女儿,戴江英工作的企业作出特别规定,她上下班不用打卡,随时准许她回家;戴江英生病住院后,县妇联干部专门到医院慰问;很多学生家长主动预交了下学期的学费。
无数好心人的爱,深深感动了赵清萍。她在辅导学生的同时,将自己的爱向社会延伸。2014年,赵清萍主动加入了婺源县志愿者协会,力所能及地负责协会的文案工作。“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人人献出爱心,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赵清萍说。
临别时,赵清萍坚定地说:“有无数好心人的帮助,我和妈妈一定能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