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是四大名螺之一,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因为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好几亿年。在奥陶纪时期,它们的体长可达11米,是海洋中的霸者,然而经过数亿年的演化,现在的体长一般都不超过20米,比起世界上最大的海螺来,还是有较大差距。
鹦鹉螺外壳构造很有特色,呈现螺旋状,贝壳外表光滑,颜色主要为灰白色,后方间杂着许多橙红色的条状斑纹。这种螺口的周围和头的前缘两侧生有许多触手,可用于捕获食物,也可以在休息时放到外面警戒,还能让自己的身体附在岩石上固定。
鹦鹉螺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海区,在我国,台湾海峡和南海诸岛可见它们的踪影。鹦鹉螺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爬行,但是也能生活在海洋600米深处,身体的精密构造让它们可以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而当暴风雨过后,鹦鹉螺又会在夜里成群结队的飘浮在海面上。
古老历史
鹦鹉螺早在距今5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就出现了,它们虽然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是外形和习性等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奥陶纪时期,鹦鹉螺的体型比现在要庞大许多,身长可达11米,凭借巨大的身躯、灵敏的嗅觉和强大的触手,它们可以捕食三叶虫和海蝎子等动物,几乎是那个时代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顶级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