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贫困山村的红色“聚变”

记者 谭举先 通讯员 付瑞勇

近年来,巴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驻信陵镇土店子村“尖刀班”,紧紧依托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引领党员冲锋脱贫战场,调解矛盾聚民心、正向激励聚精神、带头致富聚能量,牵引出“党建+脱贫”的红色动力。

“不唱‘独角戏’,要搞‘大合唱’,村支部是一个精准脱贫的能量源,就要在‘聚’字上下足功夫。”驻村扶贫“尖刀班”班长谭明胜如此诠释这场红色“聚变”。

善解千千结——

当好百姓身边“和事佬”

平均海拔1100米、无霜期210天、年平均气温20.5℃,土店子村“十年九旱、年年风灾”的自然条件,成了贫困代际传递的“遗传基因”。如何走出穷的怪圈?

从理顺民心开始。老百姓关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真要感谢老谭。要不是他给我既当娘家人又当‘和事佬’,我心中这块石头不知何时才能落地呢!”土店子村五组王某逢人便夸的“老谭”,名叫谭光荣,肩挑组长和党员两个身份,他善解群众心结,是乡亲们眼中的“红人”。

一句感谢的话引出一段故事。时间追溯至2017年5月15日,由土店子、大面山、青岭村3个村的光伏电站集群组合成的冯家湾光伏片区在土店子村开工。“不搞林木补偿,不准开工!”虽然王某签订了3亩林地租赁合同,却在林地附着物的补偿上杠上了。根据政策,附着物不在补偿之列。为此,谭光荣6次登门开导和劝解,王某最终接受了调解方案。仅一个月时间,冯家湾光伏片区竣工并网发电。

一场干戈化为玉帛,这是党员“和事佬”的智慧“点睛”。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把群众一桩桩、一件件小事解决好,驻村“尖刀班”将有威信、讲正义的党员纳入编外调解员,以各组为据点,调解邻里不和睦、子女不孝顺、田界分歧等问题,解决好群众的心忧和心病。

当好“和事佬”,善解千千结。鸡毛蒜皮小事乱如麻,党员却偏管上了“闲事”,秉公断案、以身说法,用两袖清风拂来了家风、民风、社风之变。

今年79岁的张福先,年轻时当过十几年生产队长,因脑子好使、敢闯敢拼,1970年被推优入党,不幸却因一次意外摔跤,后脑勺受损,记忆力下降。但已有48年党龄的他,对党心、党性毫不含糊,哪家邻居有争吵声就火速赶到现场相劝,对子孙严加管教传承孝道……“我姓党,要当好这个身份,还要做好这个身份应做的事情。”每次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张福先一课都不落下,还是建言献策的活跃分子。

“党员就是老百姓的自家人,老百姓的事情就要自家解决。”如今,土店子村40余名党员在矛盾纠纷的案台上,用感情和真心扮演“和事佬”、裁判员,将民心拧成一股绳,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气场。

“志智双扶”正激励——

讲好励志人物故事

“躺在被窝睡大觉,坐在院坝望星空;别人忙得团团转,自己指头都不弯。”这首打油诗曾是四组贫困户张瑞先的生活写照。“蜗居”在4间破败瓦房,妻子早年病逝,儿子30岁了还娶不到媳妇,这对“光棍父子”似乎翻不过去贫困这个坎。

2017年,脱贫励志人物向继端的事迹轰动全村,也惊醒了张瑞先。“这日子有奔头了,但愿改变从今年开始。”张瑞先把土地入股种梨树,“双臂式棚架”梨园取代了荒芜的农田,还搬进了新的安置房,单身父子站到了人生蜕变的拐角上。

一只手“刨”出小康路,向继端成了励志脱贫故事的主角,树立起脱贫“独臂斗士”的形象。门头上挂着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品牌基地示范户”红色标牌,矗立成土店子脱贫攻坚战场的一个精神坐标。

驻村“尖刀班”整理编写向继端“一只手摘穷帽”的励志故事,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屋场院子会、小组代表会等现场讲述,“向继端”这个名字成了贫困户仰慕的字眼,化作脱贫攻坚的精神动力。

讲好励志人物故事,让身边的榜样说话,用“智志双扶”模式助推精准脱贫正向激励,从“等靠要”到“比脱帽”,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精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尖刀班”与支部在“智+志”的标本兼治思路下,实行靶向治疗祛除、拔掉穷根。

“农网改造高压线,不怕风雨和雷电,白天黑夜看得见,党的好处人人念。”在院子里,土店子村民向光明手捧《土店子精准扶贫变样子》打油诗,声情并茂地读给邻居听。接地气的语句、押韵的字眼,向光明用一支笔创作扶贫打油诗10余首,歌颂扶贫新气象、传递脱贫正能量。

脱贫摘帽吹号角——

冲锋前线当“尖兵”

“黑猪长得怎么样?天热要做好防暑防疫工作,多喂水和红薯藤等青饲料。”每隔几天,向兴菊都会接到远在深圳打工的儿子谭军的电话。谭军是一名年轻党员,妻子是聋哑人,常年在外打工维持全家生计,母亲向兴菊在家饲养黑猪、打理核桃园和梨园、为工地上的工人做饭挣工资,这个党员家庭始终冲锋在脱贫第一方阵。

党员“尖兵”冲锋前线,吹响脱贫攻坚号角。“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他们有思想、有眼光,我们要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亮身份、挂牌子,驻村第一书记李君给党员加入思想教导员、脱贫示范员、政策宣传员“三员”角色,把脱贫的党建动力分解到支部、每名党员,打造精准脱贫战场最前沿、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土店子产业脱贫棋局下,驻村“尖刀班”巧下“三步棋”:依靠创业领军人物谭显猛带领150余户农户的土地入股,建成一个500亩“双臂式棚架”精品梨园,贫困户入股既当“老板”分红,又在梨园基地当工人挣工资;探索黑猪养殖个人定制模式,实行基地集中喂养和贫困户分散喂养相结合,高于市场价统一回收,发展生态黑猪500头;用技术激活“休眠”的700亩老核桃基地,引进易达农业畅通产业渠道、联姻巴东职高共建核桃实训基地、举办核桃订购会引爆产销市场,释放和凸显核桃产业致富的“核”动力。

#p#分页标题#e#

在“党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框架下,驻村“尖刀班”将党建建在脱贫产业链上,构建了500头黑猪的生态养殖园、500亩“双臂式棚架”观光旅游梨园的绿色种植园、田间课堂和田间学校的科普示范园,在“红色党建”的引擎下,引领土店子村的绿色崛起。

驻村“尖刀班”点燃“红色动力”,让土店子村集体经济插上了翅膀,飞向了精准脱贫新高地:占地6亩的光伏电站每年“晒”出一张20万元绿色进账单。据村支书张永堂介绍,土店子村正在将225亩村集体山林入股,依托将军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经营,按统一模式散养500头黑猪,约定标准年底参与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整个项目将分3期建设,目前,第一期400平米猪舍、700立方米蓄水池基本建成。

点亮一盏灯,照耀一大片。谭光奉夫妇土里“刨金”种蔬菜、向琼把庭院变身葡萄园育“富果”、黄祖传靠山吃山饲养生猪当“猪倌”……在一只只“红色头雁”引领下,一个决战脱贫的矩阵正全力冲刺整村脱贫目标。

姐的欢喜 » 贫困山村的红色“聚变”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