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前,我跟我们的一个创始人一起去了一次八大处。我绝对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也没有再去还愿。我觉得你如果真的全力以赴,会有好运气的。身边不断地会有贵人,加入我们、帮助我们。会有很多偶发的事件,像2012年北京那场雪。
所以我会比早先要更自信和更淡定。我们克服了这么多困难、烧了这么多钱、打过最激烈的战役、面对过最严酷的监管。就像你爬过一座最高的山,你就会淡然和从容一点。
29. 我希望这一轮是最后一轮融资。我希望能够把平台的商业化潜力开发出来。
上市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内部不允许大家讨论上市。一流的公司都不是以上市为目标。上市只是一个阶段。上市带来的知名度和融资能力,说实话我们都已经有了。我们融了比绝大多数公司上市时融的都要多的钱。所以上市已经不是我们的目标。
30. 外面总觉得我们是不是腾讯、阿里巴巴控制的公司。其实它们只是投资人。就像你不能说阿里巴巴是雅虎控制的。
我们讲过一句话,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独立的意志,就像人失去了灵魂一样,不可能再有长远的发展。我们很感谢一路上面所有股东对我们的帮助,有三十个股东。我们也一样帮助了他们。我们是一个独立决策的公司。
31. 我每天把大家叫一起来吃饭。基本上都是跟同事。跟团队在一起,会让我安静下来。
32. 我会跟柳青和我们的一些投资人商量事情。
创业者每天连做梦都在想这件事情,有大量的信息量,是外面人不知道的,包括有什么样的背景。所以基本上我们都是内部讨论,都是需要充分的信息量下面我们一起去思考。
务虚层面,我们跟腾讯,包括阿里,交流还是很多的。但具体决策我觉得你要相信自己。
33. Uber对我不至于是压力,是要面对的问题:今天怎么在新的战斗之中去获胜。我们一直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对手。Uber是我们的一个对手,是我们快车的对手。顺风车有它的对手,代驾有它的对手。我们希望借同Uber的竞争,去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事情造就了东西方这样的差异,怎么去让自己更强大。我们研究了很久,很有意思。
34. 刷单这件事,就像美军去越南,越南有沼泽。本质上我们不希望看到沼泽的出现,但实际上它确实是起到了一些作用。我们内部花了巨大的力气打击这种作弊。因为有补贴才会有作弊。现在的作弊不是个人在作弊,是团伙化的,它也是一个公司,是一种大规模作弊,很多人很赚钱。我们努力在打击。我们希望这个行业更好。
我觉得Uber今天还是在比较野蛮地扩张,没有精细化地运营。美国企业很难理解中国的刷单现象。其实因为大量补贴,它也催生了这种现象。
35. 很久以前我见关明生,第一个问题问他马云怎么组建团队。那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事情之一。我跟他说,《水浒传》三分之二都在讲一百单八将是怎么找到的,找到以后的故事基本上记不住了。就没什么了。真正精彩的是这一百单八将上山、入伙、结义的过程。创业也是一样,怎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真正优秀的有创造力的人,激发大家去为共同梦想努力,这是我工作的真正定义。而不是让他们去执行我的某个想法,那个我觉得太粗俗了。
关明生2000年加入阿里。2000年阿里的团队班底包括马云、彭蕾、蔡崇信、吴炯、李琪,都是牛人。在后来十年电商浪潮里,这个团队是无人可及的。它抓住了C2C、B2C、支付,几乎所有的机会。移动出新系统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我们能不能有超级的团队?
如果要不辜负这个机会,背后就是要把找人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我们做了很多业务,在我看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慢慢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这是一个结果而已。
36. 我们内部有一句话,不是因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你才去做什么样的事,而是因为你做了一件事,你才变成这样一个人。
37. (挖人)我估计挖三个能来一个。我拿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看各种各样的人。我经常跟大家挖人挖到凌晨两三点钟,聊五个小时。把团队照顾好、激励好、辅导好,业务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我们其实有很多同学把心放在照顾团队上面。
38. 柳青来了以后,我们努力地在把我们的PR、HR、营销团队、战略团队打造得更强。业务就是枝叶,这个团队是根。HR和财务不扎实,PR营销不扎实,业务好不起来。
39. 我们非常担心大家都认为滴滴快的已经是大公司了。如果公司里面都觉得我们是大公司,所有人都在想着上市,估计我们已经到一个临界点。
最近我们把整个招聘几乎停了。在年底之前希望团队不要超过五千人,也就是到年底我们大概只能再招一百多个人。我们希望团队要控制。虽然在O2O企业里面滴滴快的还不算多的。美团有一万六千人,58赶集有两万人,连饿了么也有一万人。听起来好像我们的人不算多,但我依然觉得,太快了。团队还不扎实,很多同学进来,他到底为什么来,有没有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值,有没有融入我们的团队,他在做什么,是不是合理,他的技能有没有得到培养,我们的文化到底还是不是保持,有大量的这种问题。我们希望停一停,做一些内功。
40. 市场必然有竞争。跟Uber陷入消耗战又怎么样?如果真的进入一种没有竞争的阶段,公司也会停滞。这是我的感觉。如果有什么事情是滴滴三年发展这么快的最大因素,就是最激烈的竞争。我不觉得哪家公司在中国比我们竞争更残酷、更血腥、更拼。外卖业务从规模和量级上面没有我们这么狠。
消耗战有消耗战的打法,闪电战有闪电战的打法,我们打过一段闪电战,也打过消耗战,整体来说我们还是有信心。
41. 有段时间,美国几个电信公司之间也是同样剧烈地竞争。大家都是铺网点,卖套餐,互相做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但最终还是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突围出来,比如说把铜线换成了光纤,换成了更便宜的技术。所有产业都是竞争激烈的。中国极少有不激烈的。房地产不激烈吗?关键是能不能有价格以外的竞争力,除了便宜以外,还有没有另一个跟对手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没有那确实很惨,你也确实应该很惨,因为你是一个便宜的渠道而已,你应该被逼着去创新。我们在这里面有很多的思考,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我相信我们会变成一个未来还是有其他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42. 我们的出租车业务已经没有补贴了,还是很多人在用。补贴是让用户尝试你的服务的手段。用户第一次试一下,产品体验检查一下问题,然后决定不给补贴以后会不会用。但需要补贴让很多人先试起来,因为我们的业务需要规模。补贴拉上去,然后维持在一个水位,再通过运营和产品的更新继续增长。不是外面想的那样子,我们靠补贴维持。所以,快车补贴不做了,有很多人还在用。因为它本身是一个高性价比的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