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塑造组织,而组织成型后就换为组织塑造我们了。
——丘吉尔
口述/巴九灵COO吴欣(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刚刚过去的吴晓波频道2019新匠人大会上,吴老师笑称,“我们找到组织了。”
4月28日,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指导下,新匠人促进会正式成立,由吴老师担任会长,促进会将聚合有加速中国中小企业能力的机构、新国货领军企业、新匠人代表单位,共同助推新匠人事业的发展。
而巴九灵作为新匠人促进会首批会员单位,将以百匠大集和新匠人学院两个板块助力。
新匠人学院将主力促成企业的全员教育。
过去的一年时间,我们聚集了超过600位新匠人,为超过1500人提供了企业培训。数据告诉我们,企业创始人更希望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起成长,构建一个强大的版图。
同时,有一个故事令我感触最深。他是老王,大朴的创始人王治全。去年,他把整个公司从北京迁都到宁波。
我问他,这个决定哪里最难。他说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宁波没有那么好的人力资源。于是他干了一件很“笨”的事:拉了一个读书会,每周给他的伙伴拆书读书。老王说,“这是最笨的办法,但是最有效,一年半时间,我就能打造出一个主力团队来。”
我很佩服老王的洞见和坚毅,他愿意给团队足够多的时间去长大。
我们都是愿意信任时间的人,但是有时候,时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在中国,每分钟都会有2家中小企业死亡。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8年,日本是12年,中国只有3年。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陪伴像老王这样的新匠人走过当下可能最艰难的1-2年,然后看到更加长远的未来。
因为很多的时候,企业发展遇到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来自于经营,更来自于心态。
阿里巴巴是一家想要做102年的企业,当年阿里铁军信奉过一个道理叫“借假修真”。什么是假?工作中的结果、过程指标,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假的。什么是真?人才和组织的发展提升,才是真。
业务是假,组织是真。
我们怀着最简单的初衷希望跟所有的人一起做成一个新匠人社群,我们相信在社群里大家可以互相陪伴走得更远,也相信社群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把能力长在组织上。
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而好的管理者就是要组织离了你照样转。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言,“如果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我们期待能通过新匠人学院产品升级为企业带来这样的未来。
今年1月到4月,我们先后拜访了20位导师。我们一直问,新匠人和其他的创业者最大不一样是什么?
很多老师告诉我说,新匠人的创业链路更长,所以可能需要更大的耐心。这样的耐心。
前几天,吴老师在准备避免败局的直播,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吴老师,如果我们的新匠人同学在5年内会死,你认为他会死在哪里?吴老师说,如果是5年这个维度,他们只有一种死法,就是死在产品上。
所以我们把产品作为我们的主力必修营。
产品课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产品的战略与科学的创业。第二,新匠人新匠作应该代表中国的新美学,会由世界顶级的设计师团队,用新美学完成产品的升级。第三,是非常重要的供应链关系。
产品之外,企业会死在哪里?可能是营销,可能是新的市场格局,再接下来是组织。
最终,我们重构了4个必修课,第一课就是由吴老师领衔的“新匠人”。这堂课上,我们将重塑中国新匠人的精神,解构新消费品创业当中的趋势和陷阱,发现新匠人赛道上的机会,并邀请中国新国货的代表向大家分享什么是创业持之以恒的精神。
接下来就是新产品课程,然后是新组织和新营销,一共四个板块。
我们在思考4个模块的时候,想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目光不能只在大企业,我们应该着眼于小,找到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去年,我们和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了新匠人指数,每位伙伴把自己的企业数据录入上去都可以得到分值,并根据分值产出了中国首份新匠人权威榜单:新匠人100。
我们会在这100个案例当中寻找最适合大家学习的消费品案例,按照中欧的标准去做消费品案例研究。
而且,这是一场对企业全员开放的课堂,线上线下全部打通。我们希望企业里的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通过被教育获得成长。而这份成长,将凝聚成组织的力量。
决定是否要做线上线下全员教育的时候,团队内部争执了很久。
因为这个产品一迭代,就意味着我们要服务的不仅仅是现在加入新匠人学院的600多位企业创始人,还有他们背后超过10人甚至百人的团队。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也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下决心之前,我们做了一次统计,收集新匠人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痛点。
每一个点,都很痛。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单是培养创始人一个,不够。
所以,我们下定决心要做全员教育。
现在,我们为每家新匠人企业都成立了新匠人学院分院,一家企业就是一家分院。创始人可以把自己想要培养的伙伴拉到群里,通过线上直播一起学习。
4月29日-30日,我们开始了第一场实验。
无锡拈花湾,新品牌力大课,超过320位学员和我们一起线下学习。而在线上,222家企业的伙伴在同步学习,超过3000人次观看了线上直播,和我们在企业分院的群里沟通交流。
这也和巴九灵的人才培养理念息息相关。
我们认为猛将必发于卒伍,更重要的是把能力建在组织上,培养全新的伙伴跟你前行更久。
巴九灵有80%以上的高管,都陪吴老师创业5-8年,是年轻的80后、90后。
8年时间,吴老师前前后后为我们团队找了5位顾问老师。吴老师经常说,他不是善于管理的人。他说我们是“舍利子”,因为他烧了三千万只留下两个人,我是其中之一。
但我觉得不是,彼得?德鲁克的观念是,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经过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败局”,我们有了今天的巴九灵,有了吴晓波频道,有了企投学院,有了新匠人加速计划,有了吴晓波频道APP,有了愈发全面的事业版图。
吴老师用巴九灵这个平台教会我们每个人成长,我认为他是巴九灵这家公司,是新匠人学院最好的老师。
今天,我们在经历了5年前的小败局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企业教育的赛道。
这次,我们配备了一个导师团,一支队伍,一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