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本报报道的《数学被分到“D班”,小女孩哭着要转学》中,昆明北大附中小学部的一名学生因两门学科成绩较低被分到了C、D班,该学生感到很伤自尊。对此,不少学生和家长都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认为那样的做法不仅伤学生自尊,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而另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则认为,用分班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也是不错的办法之一。按血型分班、父母职业分班、成绩分班等等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不少中小学原本是抱着“因材施教”的想法,但实施方式是否合适呢?
网络供图
分班式教育增大学生压力
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按考试成绩分班,但在现在,大部分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毕业班,分班都是“公开的秘密”。
学校分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已经很大,然而,某些家长对孩子再加压,家住滇池路天泽园的高一女生小齐称:“我真的要被我妈逼垮了。”小齐的成绩一向不错,入校时就被编入“重点班”。她的母亲给她的目标是进入理科“重点班”。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她觉得在“重点班”压力太大,想转为普通班,可母亲坚决反对,理由是普通班的师资一般,没有“重点班”你争我赶的好风气,难以考上重点大学。
寒假放假之前,小齐母亲担心她放弃努力,特意为她请了2个家教,分别给她补习数学、物理。结果她课没补好,反而产生了厌烦情绪,看到老师来就想躲。分班受挫、家长施压都让不少学生不得不在压力下屈服,留下了心理阴影同时也影响了学习效率。
应当“因材施教” 按学习能力分班
对于“分班式”教育,市民李女士认为,分班未必是只有负作用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心态调整好,能够认清自己学习的能力,慢慢进步仍然能够进入成绩好的班级。“一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如果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共同学习,每次考试都在班里"垫底",这未必是对孩子好,反而有可能让他(她)产生厌学心理。”
李女士表示,她的女儿如今已经上初中,一开始通过找关系让孩子进入了“重点班”,但孩子感到学习很吃力,每次考试都在班上后十几名,第二学期李女士便主动让孩子回到普通班。“女儿不在"重点班"之后压力也小了很多,学习的劲头反而比之前大了。”李女士说,学校按学习能力分班不无道理,“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也有好处。
七嘴八舌
分班使学生之间产生隔阂
@YaErmi:分班以后,成绩好的学生会越来越看不起成绩差的学生,既然都不能互相学习了,那何谈共同进步呢?
@叉叉圈圈:孩子之间的比较心理会造成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有隔阂的,这样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无论分在什么班 都应好好学习
@国志崽崽_:就算在不好的班里学习,也要在私下勤学苦练,争取再回到好班去。
@空空狗:不管分在什么班,心理压力都很大。还是普通班好,压力相对较小,学习也变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