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滇剧名角冯咏梅:徐棻写的“不是编剧的台词,而是演员的台词”

原标题:滇剧名角冯咏梅:徐棻写的“不是编剧的台词,而是演员的台词”

  著名剧作家徐棻在创作生涯中,不仅擅长将外国名剧改编为传统戏曲,还时常为川剧以外的其他传统戏曲剧种写戏。

  当这两种才华发生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4月27日晚,“笔吐玑珠·心怀时代——徐棻艺术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场演出在省川剧院剧场上演,演出的剧目是由云南省玉溪市滇剧院创排、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冯咏梅主演的滇剧《贵妇还乡》。这出戏正是徐棻根据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改编而成。

  “如果你敢演,我就敢写”

  《贵妇还乡》探讨了“金钱面前,人性该何去何从”的永恒话题:子虚县青年李少桦为了钱而抛弃情人何晓丽并使她蒙冤。20年后,富可敌国的何晓丽回到贫穷的家乡,宣布只要让李少桦死去,她就给子虚县十个亿。人们没能抗拒金钱的诱惑,决定以还其公道的名义杀死李少桦……

  这出戏缘起于3年前。2016年,玉溪市滇剧院牵头成立西南地方戏曲联盟,身为院长的冯咏梅邀请徐棻前去观看演出,希望后者能为剧院创作一部“寓言体新滇剧”。“滇剧过去常演传统戏、经典折子戏,我们希望让滇剧与时代接轨,表达哲思,反映人性,变得既传统又时尚。”

  川剧与滇剧有相似的打击乐运用,声腔表演也有不少相通之处,徐棻当即推荐了已被自己改编成京剧剧本的《贵妇还乡》,然而冯咏梅却不满足。“京剧版过于忠实于原著,我们希望表达新的金钱观、价值观,要有与众不同的理解与塑造。”她觉得,改编就是再创造,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

  徐棻一听,“来了劲”,告诉冯咏梅“如果你敢演,我就敢写”。她闭门4个多月,写出了滇剧版《贵妇还乡》。冯咏梅介绍,迪伦马特的原著重在控诉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例如男主人公最终在众人的压迫下心脏衰竭而死,滇剧版则让他在死亡的恐惧中认识到罪过,自愿用生命来赎罪。

  冯咏梅透露,滇剧《贵妇还乡》获得了云南省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主题深刻而又诙谐幽默,加入了很多现代的情感表达,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尤其是高校学生。”

  让徐棻作品成为剧院“看家戏”

  冯咏梅初次知道徐棻的名字,是在上世纪90年代。20多年前,她被单位选送到成都进修两个月,恰逢徐棻创作的《死微澜》正在排练,于是一有空便去看戏。

  “每天晚上都被剧情、人物和它的戏曲魅力感动得稀里哗啦,怎么能这么好看。”她于是知道了导演谢平安、编剧徐棻、川剧演员田蔓莎等名家,暗中盼望今后有缘相识。

  冯咏梅后来阅读了徐棻的很多剧本。“光是阅读,都会随着剧情发展大笑、痛哭,都能体会到剧中的各种潜台词,感受到徐老师对舞台调度的提示。”最让她佩服的是,徐棻的笔下“不是编剧的台词,而是演员的台词”,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塑造,没有人是空白的,“演起来很过瘾”。

  徐棻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这一辈子的创作,都在为传统戏曲寻找“现代品格”。冯咏梅后来主持玉溪市滇剧院,也秉持类似的观点,推出了原创大型滇剧《莽草》,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它是地道的滇剧,但不是老滇剧,是现代滇剧。”记者 余如波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德迅网 » 滇剧名角冯咏梅:徐棻写的“不是编剧的台词,而是演员的台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