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麻辣鲜师”吐槽网络流行语 作文不及格,看你还“我伙呆”不?(图)



  我伙呆’,这是什么意思?”纵然是自称“麻辣鲜师”的80后语文老师小徐,也看不惯作文中的流行词乱象,“看不看得懂不说,不符合汉语言规范会扣分,流行语虽火,学生使用还是该有个分寸。”

  和小徐老师一样,不少语文老师纷纷吐槽起“流行语”现象。“人艰不拆”“且行且珍惜”“也是蛮拼的”“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这些“热销”的网络流行语,纷纷成为了语文老师们的“眼中钉”,在应试写作中被挂上了“错别字”的称号,容易倒扣分。“作文不及格,看你还‘我伙呆’不?”

  考卷里的新“选手”

  近年来,网络中的“大事件”,仿佛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甚至连试题中都会涉及到网络流行语。

  有网友晒出的小学语文考卷,题目包括解释包邮、最炫民族风等网络词语,卖萌、凤姐、春哥也被纳入小学考题之中。在浙江宁波中考试题中,“杜甫很忙”进了语文考卷,“杜甫时而手提冲锋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车……”意欲让学生发表对这次网络事件的看法。

  “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石室联中(西区)教师郑蕾,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已经近十年,提及网络流行语缘何出现于考题?她解释“网络流行语俨然已经自立门派,顺应着网络热潮,被推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考题也是生活的折射”。

  “考卷出现流行语,只是极个别现象”,小徐老师有不同的看法,“并且多数出现的情况,并非哗众取宠,而是意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有趣的氛围,来激发学生更有创意、更多元的回答,并不意味着学生们乱答一气,滥用流行语回应。”

  语文老师的“眼中钉”

  “童鞋”们随手写出的流行语,却成了“麻辣鲜师”们的“眼中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网络用语,‘醉了’、‘跪了’等等,不仅变成了学生们的口头禅,在考试作文中也屡见不鲜。”小高老师是高三语文老师,他以“醉”详细解答,醉’一字在汉语中仅有醉酒、入迷和用酒泡制(食品)3种意思,网络含义作为对一件事的哭笑不得,这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也哭笑不得。”

  “造词是在造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词语没反映汉字本来的意思,长此以往,汉字将失去其优势和本来面目,和外语字母一般,单个拆开毫无意义。”他说道,比如基友’本是代指男性同性恋者,却被孩子们不明就里的用作好朋友的代称,这种情况是双重曲解,对孩子们的成长教育也毫无益处。”

  小高老师说,2012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规定中涉及到“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调整为“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意味着网络用语将不能再随意出现在高考答卷中,如果考卷中再出现‘宅’、‘腐’、‘你懂的’等等,这些不符合规范的网络用语,再让阅卷老师们一头雾水的时候,也会换来扣分乃至低分。”

  谁让你“我伙呆”了?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年过40的王老师,常戏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经常学习网络热词,好“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

  和他一样,成都市优秀教师陈英谈道,“对大多数语文老师来说,网络流行语其实是可以被接受的。我们年龄稍长的老师,还经常去了解、学习,甚至通过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方式带动教学气氛,但事实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语,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网络文化存在着弊端,网络“垃圾”毒害了不少青少年。“存在就必定有其意义,虽然没必要像焚书坑儒一样,将网络文化一竿子打死。在文风一致的情况下,适当的运用网络流行语,确实能使文章看起来别具一格。但很多学生只是盲目跟风,并没有真正了解到词语的准确意思,就将其运用在日常的写作之中,导致文章内容杂乱不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让流行语的使用‘有的放矢’,而不是滥用、乱用。”

  小徐老师说,尽管日常考试中,越来越多涉及网络文化,但老师们并不希望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在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中,“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提倡学生们使用网络流行语,特别是在考试写作中,不符合语言规范容易丢分,如果作文不及格,语文分数考差了影响整体成绩,看你还‘我伙呆’不?”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路延实习生杨镨玉

德迅网 » “麻辣鲜师”吐槽网络流行语 作文不及格,看你还“我伙呆”不?(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