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7年12月18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12月20日中新网)
从“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不难看出,多数看起来好像并不显得那么“大”。虽然这十大网络用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网络媒体部分),采用“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以人工后期微调为辅”的方式提取获得的,但看起来有“弱化”的趋势。不少网络用语读起来并不朗朗上口,所以,就缺乏广泛传播的基础。就拿排名第一的“打call”来说,甚至不少热衷于网络用语的年轻人,恐怕也不是很熟悉。
而前些年流行的那些网用语,反倒都能流行很长一段时间,如大家熟悉的坑爹、吐槽、蛋疼、我爸是李刚、给力、伪娘、干爹、屌丝、元芳你怎么看、切糕、高福帅、白富美、正能量、土豪、杜甫很忙、舌尖上、你懂的、且行且珍惜、有钱就是任性、画面太多、萌萌哒、微刺激、买买买、挖掘机哪家强、我也是醉了、蛮拼的,等等。这网络用语中的绝大部分现在仍然在流行,这说明以往网络用语比现在的更有热度。
网络用语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人们对此都抱有很大热情,都觉得很新鲜,热度也就能持续。而且,人们也愿意在网络用语的创新上下功夫,对“创造”网络用语很有激情。而如今,网络就像过去人们每天晚上回家后习惯打开电视机一样,早就不感到新鲜,“线上”生活已成常态,再想让网络用语真正“大热”,甚至像过去一样产生轰动效应,显然是一厢情愿。
网络用语不同于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媒体流行语的语料来源包括国内多家报纸将近一年的全部文本,都是国内政府机关报、地方都市报和发行量较大的晚报,语料规模近数亿字次,能够代表中国主流媒体关注点和语言特点、及其变化指征。如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榜。而这些媒体流行语才显得更具权威性,也是风向标,也更容易流行起来。
而十大网络用语,虽然也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语言生活方式,但总的来说,其空洞化和空心化的特征基本没有改变,大都是调侃、诙谐、幽默,或是表达怀疑、无助、空虚、烦恼、焦虑等情绪。虽然教育部指出,网络用语是网民智慧的结晶,幽默风趣、特点鲜明,其辨识度和使用度都极高,是当前网络生活的代表性特征之一,但“草根”特征明显,更与个人的情绪宣泄有关,甚至不少都缺乏建设性。如排在第十位的“油腻”,而所谓“油腻”根本不是中年人的专利,也看不出同情、理解乃至和解决问题之道。
可见,网络用语,抑或是年度网络流行语,不是社会主流,更不会像“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那样具有导向性。虽然网路用语也与生活、经济、环境、民生等有关,有一定的“风向标”参考性,却多充斥着喜怒哀乐中的“嬉笑怒骂”。有些网络用语,揶揄了现实,却又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感到无奈,只好以自嘲或嘲讽他人的方式宣泄。而且,事实也证明,网络用语缺乏持久性,其阶段性特点明显,生命力不是很强。一旦遇到有更加上口的流行语,原本占据网络用语舞台的热词,就会很快退出,被逐渐淡忘。如曾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如今还有多少人在用呢?
- 年度流行语,社会的一面镜子
- 64.2%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
- 2012十大年度网络流行语:“碉堡了”排榜首
- “双11快乐”成全球流行语,美国零售商纽约门店挂中文对联迎接天猫双11
- 网络流行语呈"幼稚化"倾向 谁懂:孩纸,你肿么了
- “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成网络流行语(图)
- 淡看年度流行语的上榜与落选
- 我从1978来│不会聊天?听听40年来人们爱说的流行语
- “流行语”首先要流行
- 2019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 2019最新十大网络热词【笑话】
德迅网 » 对网络流行语,不妨一笑而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