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QQ签名还写着“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话,那么你就会被大家认为很“土”,对不起,你已经“OUT”(落伍)了。因为现在流行的是“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
网络流行语之变
纵观最近几年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呈现的特点:由无厘头的恶搞或自我表达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转变。比如很早流行的“我郁闷啊”的呐喊是一种自我心情的表达,随着“火星文”的流行而逐渐流传开的词语的缩写形式,如“偶(我)、MM(美眉或妹妹)、GG(哥哥)”等是在追求便捷书写的同时显现个性的表达方式。
最近几年在网络上,每年都会举行年度流行语的评选活动。虽然这些只是网民和一些知名网站互动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参考流行语的影响力基础上,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生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在网络上以某一事件为恶搞对象而产生的流行语具有更大的传播力,如北京某小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很黄很暴力”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广东电视台的某次采访中受访人说的一句:“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现在在网上一般用来代替“路过”,用来进行快速回复;还有像“山寨”(山寨版手机制造)、“宅男、宅女”(日本电视剧《萤之光》,体现一种躲避现实,还原自我的生活态度)、“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百度魔兽贴吧一次回帖数量和速度都很惊人的网络事件)、“我爸是李刚”(河北大学醉酒驾车撞人事件)等都有具体的事件作其背景。
草根文化
从历时态的变迁过程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草根文化的特质。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体现了文化的草根精神。网络流行语大多都是由少数网民首先发起而后才逐渐传播开来的。比如说“秒杀”这个语词,它最初是作为一个游戏用语存在的,游戏玩家用这个词来表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杀死对方游戏单位”的意思,后来经过游戏玩家的广泛使用而流行起来。现在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秒杀”还在网络购物中大量使用,表示以极低的价格抢购商品,蕴含着速度快、高智慧和能力强的特征。这说明网络流行语大多遵循由下到上的传播模式,产生于社会草根阶层中的某一个群体,然后逐渐向社会的其他群体蔓延,最后成为社会广泛熟悉和使用的流行元素,这也是草根文化的典型传播模式。
其次,网络流行语体现了草根文化“流变性”的特点。借助网络工具,网络流行语传播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但是其消退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就拿最近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吧,如果你的QQ签名还写着“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话,那么你就会被大家认为很“土”,对不起,你已经“OUT”(落伍)了。因为现在流行的是“我爸是李刚”和“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前者是由河北大学醉酒驾车撞人事件而流行,后者是由11月3日腾讯公司发出的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的通知中的第一句话而迅速火起来的。上述例子说明,网络人总是在寻找最新的兴奋点使网络语成为流行的最前沿,这充分体现了网络流行语的强“流变性”特征。
第三,网络流行语体现了草根文化顽强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现象从产生以来显示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从早期的自由发展演变到现在各大网站和商业力量推动共同作用的局面。我们说网络流行语的本质力量,存在于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众多草根网民中,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现能力,能够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捕捉到具有流行潜质的文化元素,然后通过创意性的思维活动使之流传起来。草根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并且具有源头分散和极其强大的汇聚能力的特性,这为网络流行语强大的生命力提供了保证。
碎片式文化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文化形态中的一部分。文化的现代性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趋势。持不同价值观的价值主体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涌现到前台来表达其价值诉求。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新一代的年轻群体充当了打破传统规则并积极树立新时尚生活的主体,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最具创造性、最具活力的青年群体正在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着这个世界。网络流行语便很自然地成了他们选择表达自己和诠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的是青年群体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网络流行语不仅成为他们网络生活而且也是现实生活中喜爱的交流方式,流行语实际上成了他们在共同的话语体系中轻松交流的最佳媒介。比如,笔者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大学生在打完游戏后一起吃饭,他们对话的内容就把游戏术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把吃饭说成“给英雄加血加蓝”(意思是补充游戏角色的生命值和魔法值),把吃饭速度较快的称作“敏捷性英雄”,把最后结束吃饭说成“放大招”(把吃饭比作游戏中的战斗,“放大招”指游戏角色释放最强的技能以杀死敌方游戏单位)。
如果把网络流行语置于更加广阔的现代性的文化背景中来考察的话,那么它显示的是“碎片式文化”的形态。也就是说青年群体热衷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现象,表达的是对传统和僵硬制度的全面解构和反抗。正是因为它反对系统性的机械的传统,网络流行语现象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分散、快变和非系统性。
波兰社会学家奇格蒙特·鲍曼在其《流动的现代性》一书中提到,流体所具有的“轻快、易变、不确定性”等性质能够很好地反映我们目前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本质状态。如果我们接受鲍曼的观点,那么网络流行语现象实际上为其论点做了很好的注脚。因为网络流行语具有“轻松、易变、流动性”的特征也反映了网络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他们追求的不是建立体系严密的宏大叙事,而仅仅是对当前心境的即兴表达。
网络流行语的变迁与当下的社会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网络流行语是与社会现实相关联的,进而也就与社会文化相关联。那么,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必然离不开宏观的社会文化气氛。
- 年度流行语,社会的一面镜子
- 流行语背后的网民心态
- 春晚开启"自黑"模式 网络流行语太多你反感吗?
- 2018十大流行语:锦鲤、官宣、佛系、巨婴、杠精等上榜
- 2017年首个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X了假X
- 从“共变论”到“斜眼论”:网络时代流行语的再认识
- 网络流行语之正能量
- 日媒:日本2014年流行语揭晓 “集体自卫权”获奖
- 小学课本插图+网络流行语:简直不能忍
- 网络流行语拍成电影 "闷骚女大劫案"未映先热
德迅网 » 网络流行语现象透析:由恶搞向社会热点事件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