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中国科幻作家窘境:大部分不能靠写作养活自己

编者按:《流浪地球》的火爆,也点燃了中国科幻产业的希望。一夜之间,中国科幻小说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IP,各路资本也纷纷出手。

一部科幻电影大获成功,就代表着中国科幻产业也会一帆风顺吗?这不见得,因为中国科幻产业的各个链条,人才、作品、产品、资金都存在匮乏。

即使不是科幻迷,很多人都知道蜘蛛侠、天行者卢克、史波克船长等国外科幻影视形象,但中国的科幻形象又有谁能说出一个?除了漫画、小说、影视作品外,国外的科幻周边产品与服务也同样发达,甚至还有不少主题公园,而中国科幻产业在这些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虽然科幻注定是一种小众文化,但只有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中国科幻产业才能有生根发芽的土壤。所幸,《流浪地球》让人们见识了中国科幻的魅力,在很多人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李博)

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上的《科幻世界》杂志社看起来一点都不酷,甚至可以说老旧,唯一称得上科幻元素的,或许是延伸到杂志社走廊上尽头的LED光带。

与《流浪地球》的超高票房相比,这几乎是当下中国科幻产业窘境的真实写照。

除了在中国科幻文学金字塔尖的少数几个人外,大部分中国科幻作家不能依靠写作养活自己。在科幻电影票房市场中,2019年前长期被好莱坞影片占据。就连《科幻世界》杂志的发行量,也从过去逾40万缩减至如今的10万份左右。

但如今,《流浪地球》似乎将改写一切。

根据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17年我国科幻产业整体产值超过140亿元,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2018年全年的产值可能突破200亿元,而2019年由于《流浪地球》的推动,产值可能还会有更进一步的突破。”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19年,从2000元到40亿元

2月15日,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周很快要结束了,但《科幻世界》副总编辑拉兹丝毫没有休息时间,他不停地接待来访者,接受各种采访与咨询。《流浪地球》的票房在这一天突破了33亿元,也使得这本小众杂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19年前的2000年7月,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正是在《科幻世界》上发表。

在这期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封面上,《流浪地球》并不是主角。红色的封面上,是一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女子骑着白马,背景是怪异的科幻建筑,这是为短篇故事《我想回桂林》的配图。而《流浪地球》被放在封面的左下角,作为“银河奖征文”推荐给读者。

“当期是全文登载《流浪地球》,共2万字,刘慈欣拿到的稿费是2000多元。”拉兹说,“几乎是最高的稿费标准了。”

彼时,距离刘慈欣推出《三体》的首部作品还有6年时间。2000年的中国电影总票房仅有8.6亿元。拉兹说,当时几乎没有人敢把科幻文学与上亿元的电影票房联系起来。

此后,《流浪地球》获科幻小说银河奖特等奖,这是代表中国科幻领域的最高奖项。不过,随着好莱坞科幻大片密集登陆中国市场,这部小说和其代表的中国科幻产业一样,却像匣中之玉,等待重新被发掘。

这一等,就是19年。

随着电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节期间的票房连续高涨,中国科幻产业前所未有地受到了来自地方政府、投资方、媒体及大众的关注,2019年也被称为“中国科幻产业的元年”。

元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起步。四川省科协副主席黄竞跃说:“中国科幻走到今天,能有如此大的关注度,太不容易了。”

“太不容易”的背后是,历经几代科幻作家的坚守,以及《科幻世界》从几乎停刊的风波中重整并复苏。

黄竞跃认为,《流浪地球》的火爆,说明我们有科幻产业的市场消费需求,但是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的科幻消费还不是大众化的消费类型。而从目前的票房看,《流浪地球》基本做到了对大众消费的引爆。

目前,《科幻世界》杂志的发行量每期10万册,而电影票房已经突破40亿元,如果以50元的票价粗略计算,约有8000万人次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了解了中国的科幻文学,这是单依靠文字无法实现的跨越。

“要实现这个跨越,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中国电影工业做科幻电影拍摄、特效起步很晚,不像好莱坞特效公司一大群,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体系。”黄竞跃说。

眼下,《流浪地球》的热度还在延续,已知的是2019年将有7部科幻电影上映。刘慈欣的两部作品《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以及郝景芳的《北京折叠》都已公布了备案公示,或将在2020年前后上映。

在《流浪地球》登陆院线的同时,其图书也同时出版。拉兹说,10天时间有2万册的销量,这在科幻领域是很高的。

但是,《流浪地球》真正能够使得中国科幻获得持续关注吗?最能够直接体现的,或许是《科幻世界》杂志的订阅量提高。拉兹说,由于出版周期的关系,这一情况最快可能要等到3月份才知道。

19年后,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票房突破40亿元,刊有小说《流浪地球》的这期原价5元的《科幻世界》,在国内旧书网上的售价已达到588元。

5天,6.89万人参与的众筹

电影《流浪地球》带火的,不仅是票房。

785.4958万元,这是赛凡科创空间推出《流浪地球》周边产品众筹项目5天后,获得的筹款金额。

赛凡科创空间创始人孙悦本来预计的是,这次众筹最高能募集到两三百万元。之所以做这样的预估,是由于过去几年在做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三体》的众筹时,累计也仅有几百万元的收入。

“毕竟喜欢科幻周边产品的买家,都是科幻粉丝居多,而这在过去实属小众圈子。”孙悦说。

拉兹也发现,与美国的科幻电影收入构成相比,中国主要来自票房收入,科幻周边产品的销售几乎为零,而美国则更多依靠周边产品带来持续的收入。

《流浪地球》似乎第一次改变了这一状况。

“这次众筹开始后的第4分钟,已经达到30万元,24小时后增长到300多万元,还没等到第3天已经突破700万元。”孙悦说,“由于周边产品的制作需要一定时期,所以在几次增档后已经决定不再增加。”

截至2月21日16时,6.89万人参与了这次众筹活动,每人所认筹的金额从28元、38元、42元、48元、58元,到最高的1988元和2488元,而获得的周边产品也从一枚有《流浪地球》徽标的黄铜书签,到一台仿真度极高的运载车模型不等。

“今年或许就主要依靠销售《流浪地球》的周边产品。”孙悦说。但作为中国科幻产业链下游的一环,未来要想真正保持稳定的发展,其面临的困难,也许正是这个庞大产业需要面临的困难。

首先是盗版的问题。“可能我们还在跟版权方谈周边产品的开发,盗版商都已经开始卖货了。”孙悦说,“《流浪地球》票房大卖后,主创人员没时间庆祝,而是花了很多精力用来打击盗版,在周边产品开发上也是如此。”

#p#分页标题#e#

其次是科幻周边产品视觉化的问题。目前,国内的科幻作品大部分为文学作品,要想开发周边产品,涉及到将文字以视觉化方式转换,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孙悦说,当时做《三体》周边开发时所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视觉化的形象,都是自己去一步步设计。

至今,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品中,尚未出现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IP。这些问题背后,是国内科幻产业链的成熟度较低。如果不能对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进行深度开发,将制约下游的周边衍生产品开发及二次设计。

中国科幻之都,究竟花落谁家

孙悦是山东人,上大学前就一直在看《科幻世界》。当时考到四川大学,也是因为这本杂志,他觉得成都是科幻迷的宝地。

四川省科协副主席、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吴显奎的看法也类似,他认为四川是中国地理上的凹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

如今,四川的想法是,如何守住这块高地。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不少有实力的城市也开始觊觎这块高地了。

早在2017年底举行的中国科幻大会上,四川便提出建设一座“中国科幻城”的想法。根据初步规划,这个项目选址在成都市高新区空港新城,以用1400亩土地的规划,建设科普科幻影视基地、中国科博场馆研究设计中心、科普科幻传媒基地、科幻文博馆、科幻文创孵化园、科幻创意教育园区、科幻世界乐园等九大区域。

此后,关于“中国科幻城”的项目进展再未见于报端。黄竞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其实项目一直在推进,前期没有太多的消息,是因为有很多工作需要推进,如与投资人的谈判,项目的规划设计等。”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各个城市都各有优势,究竟中国的科幻之都会是哪一座城市,尚无定论。

根据《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国内开展科幻活动最多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四川、上海和广东的占比最高,占全国科幻活动的比重分别是20%、17%、13%、9%。其中,除两个直辖市外,四川地区主要是成都,广东则为深圳。

2017年中国科幻大会在成都东郊音乐公园举行,两天半有12.5万人次参与,这一观众流量是其他地方无法企及的。同时,成都还有《科幻世界》杂志社主办的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最高赛事科幻银河奖,2019年已经是第三十届,从中培养了大批科幻作家和科幻文学爱好者。

“从成都范围内走出了很多科幻类的从业者,溢出效应已经显现。”拉兹说,四川大学的科幻协会走出了5-6个全国知名的科幻作家。

黄竞跃认为,成都本身就是一个科幻聚集地,成都的高校有大量的科幻迷。目前成都地区正式在校内注册的科幻迷协会有7个,每届人数总计都有上千人,这表明无论是高校或社会的科幻活动,参与人数都是全国第一的。

2月20日,“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与四川科幻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几乎全四川与科幻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科幻作家都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的一个核心命题就是,四川作为中国科幻创作高地,如何发挥优势、乘势而上。

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刘成树建议,尽快形成四川科幻产业报告,给政府提供思路,做好顶层设计,争取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

2017年12月,中国第一家专门以科幻和想象力的脑认知、科技前沿的探索为主的研究机构,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宣布成立。同时,南方科技大学还把与科幻相关的课程纳入选修课。

2018年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科幻大会上,启动成立了银河科幻联盟,以及80所高校科幻社团共同组成高校科幻联盟。其中,高校科幻联盟将设立联盟奖励基金,每年扶持10个高校科幻项目。

位于深圳的“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是国内少有的致力于科幻产业发展的公益基金。以培养科幻领域的新人为目标,该基金会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多届“晨星”科幻美术大赛和“晨星”科幻文学大赛。

“深圳的优势在于科技企业多,因此科技工作者数量庞大,从我国科幻作家的群体画像看,大部分都是拥有科技工作经验的。”孙悦说。

上海的优势在于高校多,阅读的氛围好。北京是全国要素资源的汇集地,有大量的影视公司、编剧团队、投资方,这是更加接近科幻工业的关键。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表示,无论哪一座城市成为中国科幻之都,几点要素均不可缺少。第一是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如产业政策、人才吸引政策;第二是这座城市具备科幻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文化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等;第三是地方高校教育中开设与科幻有关的课程。

“中国争夺科幻之都的城市还是太少了。”拉兹认为,重庆、西安等都有很多人才。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人才,应该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这一个竞争中来,这样中国的科幻产业才有更好的发展。

“匮乏”之问,

中国科幻产业如何进化

河森堡在其畅销书《进击的智人》中说,匮乏推动了人类实现进化,如食物的匮乏,使得人类直立行走,以获取更多的食物。

如何解决科幻产业各个链条上的“匮乏”,是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科幻作家的匮乏。在一次科幻迷的聚会上,有位著名的科幻作家被问及中国顶尖的科幻作家有多少人时说,大概可以用一部电梯装满,如果这部电梯出事,中国科幻基本就全完了。

除了顶尖的科幻作家尚能以科幻写作为生外,国内大多数科幻作家仅依靠业余时间完成科幻创作。一项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每千万人口中仅有1.5名科幻作家,而日本的这项比例是38名,美国更是达到56名。

“中国的科幻文学发表平台偏少,版权保护不到位,阅读人群数量少,都是导致我们不能以此为生的因素。”一位要求匿名的青年科幻作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不能总指望作品都被电影公司买下版权、拍成电影获得收入。

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会主任助理张红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为了激发年轻科幻作家的写作热情,深圳市政府的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每年对该基金都拨款100万元,用于资助在科幻文学、美术方面的优秀者,鼓励其继续创作。

该基金每年举行的科幻文学大赛,参与人数在500-600人之间,主要的参与人员是大学生以及持续写作多年的科幻文学爱好者。

“写作科幻小说需要有科技理论支撑和文学基础。”张红州说,科幻写作门槛高,要真正进入这一行并不容易。

《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在中国科幻产业的产值中,仅有6%是阅读市场所贡献,而通过引进科幻电影所实现的票房产值占比高达72%。

吴岩认为,这样的比例是合理的,转型期的科幻市场将不再以文学阅读为主。上世纪70年代后,科幻产业已经逐渐过渡到以电影市场为主的结构。

这就是说,电影已经成为大众接触科幻的重要途径。上述《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科幻电影整体票房为95.06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8.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20%左右的增长。

但是,将科幻文学改编为科幻电影,同样存在编剧人才的匮乏。

#p#分页标题#e#

拉兹认为,一个作品能否拍成电影,和拍摄的团队有关系。国外的优秀科幻作品如《沙丘》、《安德的游戏》,拍成电影效果都不好。科幻文学作品和电影之间的转换,需要一批优秀的编剧和制片,但中国既懂科幻文学又懂编剧的人实在太少。

吴显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由于宫廷剧盛行的原因,大量的编剧将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宫廷剧的创作之中,也这是导致科幻编剧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除了对科幻文学和美术人才进行扶持外,下一步“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也将考虑培养科幻编剧。

在国内的高校中,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开始尝试通过选修课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科幻创作热情。这门被称为科幻创作的课程,由南科大人文中心讲师、著名科幻作家、物理学博士刘洋主讲。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讲座、观摩分析、技巧讲解、模仿和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幻剧本和小说的创作方法,并通过大量写作锻炼完成比较成熟的作品。

在《流浪地球》票房贡献之外,另一个贡献则是通过几年的拍摄,将一部分“匮乏”的中国科幻产业链条丰富了起来。

2018年10月,郭帆在他的电影工作室内搞了一个小范围的《流浪地球》看片会,孙悦是受邀者之一。

“当时的影片几乎没有进行后期电脑特效加工,但从故事的完整性,以及场景的展现来说,我觉得一定能火。”孙悦说。

孙悦所说的“故事完整性”,是指《流浪地球》通过几年的拍摄,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中国科幻拍摄体系。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体系之内,从编剧、拍摄以及后期制作,大部分均由中国团队完成。

黄竞跃将这个体系的构建,看作是中国科幻电影缩小与好莱坞科幻电影差距的“跨越性一步”。

在编剧层面,电影《流浪地球》的整个故事构架,其实仅在原著中有数百字的篇幅。但最终通过编剧的解构与重塑,形成了完整的故事链条。

而在拍摄方面,青岛东方影都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实景拍摄工作,这里不仅诞生了《流浪地球》,好莱坞影片《环太平洋2》也是在这里拍摄,被认为是有望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基地”之一。

《流浪地球》的后期特效团队包括MORE VFX 、橙视觉ORANGE、DEXTER、PIXOMONDO。其中,前两家公司为中国特效团队,承担了75%的特效制作。

“原来我们认为中国缺乏特效技术实力,但相信通过《流浪地球》的制作后,中国公司会积累大量的经验。”黄竞跃表示。

科普科幻作家董仁威希望近几年能够多出产几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同时鼓励各种小成本电影百花齐放,共同保持科幻影视的热度。

“过去推动科幻IP转化难度很大,成效甚微。而今,投资者对于科幻电影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这对科幻产业是重大利好。”董仁威说。

德迅网 » 中国科幻作家窘境:大部分不能靠写作养活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