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哪些可以称之为经典?
为什么要读经典?
如何读经典?
……
听听中国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央视“百家讲坛”嘉宾鲍鹏山、北大教授王余光怎么说。
▲十三届“全民阅读论坛”活动现场
4月9日上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暨第十三届“全民阅读论坛”在太原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阅读、链接美好生活”。论坛期间,第73届雨果奖获得者、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就科幻文学与阅读推广与大家互动问答。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嘉宾、专栏作家鲍鹏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作家王余光,分别作《书的正确打开方式》《读经典 打基础》主旨报告。
一起来听听,这些大咖们关于阅读、写作、文学以及人生的分享。
刘慈欣:科幻是对未来可能性的
排列和预测
▲刘慈欣分享交流科幻与未来
提到刘慈欣,不得不提他的科幻作品《三体》和《流浪地球》。
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今年2月5日,根据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作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近年来,科幻小说以及科幻类电影突然爆红中国,刘慈欣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人们对于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在他看来,科幻小说不同于现实主义文学,而是将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进行预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未来,科幻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欣赏各种未来的可能性。至于哪种能成为现实,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在刘慈欣看来,科幻文学只是本身,不应该被当做引领中国教育、批判现实的“工具”。
相比西方,中国科幻起步较晚,无论是科幻小说还是科幻类电影,总会被人吐槽“抄袭”西方。关于这点,刘慈欣坦言,作为“舶来品”,中国科幻难免会借鉴西方科幻艺术,但骨子里还是有很深的中华文化和特色。比如西方常会以主人公乘飞船离开地球结尾,但中国科幻中会有很深的家、根意识,当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主人公毫不犹豫会选择后者……这些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性格与气质。
在与读者的交流中,刘慈欣为广大科幻迷推荐了一部自己喜欢的科幻作品《彩虹尽头》,他还表示,很愿意去写图书馆类的科幻小说。
▲王余光分享《读经典 打基础》
王余光:读经典 不选四大名著
在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著作中,如果让你选上几本经典著作,作为必读书目,你会选哪些?四大名著,还是四书五经?
北大教授、作家王余光给大家推荐了五部著作:《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史记》《论语》《诗经》。
为什么选这五本书,而不是四大名著?
王余光认为,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发展至今,白话文尤其是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承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读经典要读传统的文言文经典,而不是白话文经典。
为什么要读经典?
在王余光看来,经典著作要满足两个要求:工具性和思想性。工具性即能够提升阅读、写作、审美等能力;思想性则是通过阅读可以理解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历史、文化。比如《史记》《论语》《诗经》等都是代表性作品。
“深入地读几本中国传统经典,为自己打下一个中国文化的基础。”王余光说:“今天,我们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或许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
▲鲍鹏山分享《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鲍鹏山:开卷未必有益
“人生苦短,所有的学习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讲座一开始,鲍鹏山就抛出自己对于阅读的观点:开卷未必有益,读书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进行选择,要核算时间成本,在有限的时间里使阅读效益最大化。
在鲍鹏山看来,书也是有层次和血统的,没有阅读价值、读了也没什么收获的书大可舍弃,尽量阅读那些能扩充知识边界、提高认知高度,加深思想深度的作品。盲目地、碎片化地读书也不可取,而要系统、完整地读书。
▲山西五家公共图书馆接受经典图书捐赠
据悉,为了让经典走向大众,中国图书馆学会现场向山西省静乐县、隰县、古交市、阳曲县、清徐县五家公共图书馆,捐赠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 党员干部当有“四个敬畏”
- 2019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写作技巧之短评
- 21段精选写作素材,值得每一个学生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 红色写作的超越与创新
- 党报专栏评论写作研讨会在甬举行
- 备考SAT时记不住词汇怎么办 这些方法给你建议
- 2019广东深圳大学孟建民院士特聘团队研究员招聘1人公告
- 2019河南选调生申论指导:解析发展理念 拓展申论写作思维
- “不培养作家”的名校开了“创意写作专业”
- 陈奕天模仿蔡依林创作长达20分钟节目 把一切会的都融汇在一起
德迅网 » 忍不住要看!刘慈欣向你推荐一部科幻著作,王余光向你推荐五部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