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浅谈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的运用

著名英国作家刘易斯·卡塔尔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的小主人公爱丽丝曾向自己提出过一个简单而又奇怪的问题。她问道:“没有图画、没有对话的书,有什么用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作家们显然都已成竹在胸,因为他们在著书立说时,早已掌握了两种本领:一是使用插图和轶事,二是运用直接引语,前者就是爱丽丝所指的“图画”,后者就是她所指的“对话”。
   小说描写的是“虚构的典型人物”的生活,而新闻报道则是“实在的真实人物”的活动,是关于什么人做了什么重要事情或讲了什么重要意见的记录。因此,新闻不仅应该记述人的活动,也应该记述人的言论。新闻中记述人的言论的部分就是引语。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记者对直接引语敬而远之

引语有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混合引语3种。直接引语是指新闻中用引号引起来的新闻人物所说的话,引文必须原原本本,准确无误,一字不差,绝对忠实于讲话人的语言和思想。间接引语报道的是新闻人物所讲的主要意思,引用不用引号,它可以是讲话人的原话,也可以是记者用自己的话进行的转述。使用间接引语时虽不加引号,但引述的内容也必须与讲话人的原意相同或者相近,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各取所需”,不能“移花接木”,不能根据个人需要任意杜撰,更不能把新闻人物从未讲过的话强加在他们头上。混合引语则是将直接引语与记者自己的转述混合使用的一种派生手段。
   在我国,新闻中使用间接引语的做法相当普遍,不存在大的问题。混合引语实际上是直接引语的变种,使用起来比较微妙,而且常常会因为处理不当而违背了讲话人的原意。作者认为,使用混合引语时应力求谨慎,如无把握,最好不用。本文主要探讨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
   作者曾就我国最大的全国性报纸《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新闻稿作过一次调查,发现这两个新闻机构的记者和编辑不怎么喜欢在新闻写作中使用直接引语,尤其是在消息当中。在作者查看的424篇新闻稿件中,使用直接引语的新闻大致占到8%。另据统计,在香港发行的《明报》《文汇报》等媒体刊登的新闻中,有近80%的新闻都使用直接引语。这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应该引起业者的关注。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直接引语

文无定法,直接引语当然也没有固定的模式。用不用,在什么情况下用以及使用多少,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临场发挥”。不过,根据作者查阅的资料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来看,可以总结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作者认为,如遇以下3种情况,记者最好使用直接引语:一是新闻人物讲了一些非同一般的话。二是新闻人物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言论。三是新闻人物讲了一些生动、幽默、寓意深邃、令人回味的话。
   正确使用直接引语的方法,作者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直接引语引述的文字必须准确无误,不可有违原文,更不可违背原意。为此,记者采访时必须倍加小心,对重要意见一定要核实清楚。
   ——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断章取义;切不可为了使自己的报道显得完美无瑕而修改采访记录。
   ——不能杜撰新闻来源,也不宜反复引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之类的消息来源。提供新闻来源时,应该同时提供受访者的姓名和职务。
   ——如引述的内容较多,用引号引起来的应该是最为关键的部分。
   ——最好能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交替使用,以增加文字的变化,令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要在实践中锻炼使用直接引语的能力

直接引语在西方新闻写作中运用非常普遍,这样可以让新闻读起来更有临场感,更加可信。西方新闻写作有其弊病,但它的长处也足以让人借鉴。我们应该在使用直接引语方面更新观念,实现突破。
   记者、编辑之所以不愿意使用直接引语,主要原因是怕惹麻烦,害怕会因引述不确而招惹是非或带来法律方面的纠缠。解决这些顾虑的关键在于培养一种强烈的事业心。要想较为准确运用直接引语,作者认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下述采访技术方面的问题:
   ——采访之前,要明确采访主题,准备好计划提出的问题,并大概设想一下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答复。
   ——采访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如系重要采访,在不妨碍采访效果的情况下,要用录音笔录音。要特别留意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时使用的语言。每当受访人讲到关键或者精彩之处,要记下录音时间,以便后期整理。

   ——采访之后、动笔之前,要整理采访笔记和录音,对需要引述的部分加以筛选,把最能说明新闻主题,最重要、最关键的话以直接引语的形式写入新闻。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探讨。不过,只要上面的几个问题解决好了,记者就能在新闻中写入得当、精彩的直接引语,我们的新闻文风就肯定会因之得到明显改进,我们的新闻报道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可读、更加可信。

山西省太原日报 王勇
  

德迅网 » 浅谈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的运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