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开创了“吴门画派”,被一致誉为明代第一。从《庐山高图》到《魏园雅集图》《湾东草堂图》,他在五十左右盛年已形成外苍莽内灵秀富有江南自然气息的自我风貌。《湾东草堂图》作于他四十九岁时,被沈周著录在他手抄的《石田稿》中,从明清到近当代,更被无数鉴赏家研究者记载于他们的著录及文章中,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沈周(1427-1509) 湾东草堂图
设色纸本 乙未(1475年)作
钤印:启南、石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沈周》32、54印,514页)
鉴藏印:怀麓、江乡深处、御赐经德秉哲、莱山真赏、吴下阿弥、怀远堂印、大兴元伯章氏珍藏图书(5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邵弥》36印,633页)
著录:
1.《石田诗选》卷三,正德元年安国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2.《石田稿》,沈周抄本,第78页,国家图书馆藏。
3.《石田稿》卷二,弘治十六年黄淮集义堂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4.《耕石斋石田诗钞》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7册,第52页,齐鲁书社,1997年版。
5.《清河书画舫》,明·张丑撰,《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37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6.《平生壮观》,明·顾复撰,《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100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7.《大观录》,清·吴升撰,《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第56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8.《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二十五,清·卞永誉撰,《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第16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9.《墨缘汇观》,清·安岐撰,《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第415-41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10.《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七,清·孙岳颁撰。
11.《藏书纪事诗》卷二,清·叶昌炽,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
12.《明代四大画家》,温肇桐著,第15页,世界书局,1946年版。
13.《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第276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14.《文徵明与苏州画坛》,江兆申著,第9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77年版。
15.《吴派绘画研究》,周积寅著,第127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16.《沈周年谱》,陈正宏著,第12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第6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16.《中国画学全史》,郑午昌编,第285页,岳麓书社,2010年版。
18.《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沈周》,阮荣春著,第222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19.《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牛克诚著,第 117 頁,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0.《中国名画家全集——沈周》,吴敢著,第22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1.《论吴门书派》,葛鸿桢著,第276页,荣宝斋出版社,2005年版。
22.《明代吴门画派研究》,李维琨著,第102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23.《石田秋色——沈周家族的兴盛与衰落》,娄玮著,第159页,台北石头出版社,2012年版。
24.《沈周集》,第1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出版:田洪、田琳著《沈周绘画作品编年图录》,下卷封面,上卷图48,第59、62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沈周及其《湾东草堂图》考
文 / 尹光华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吴门相城人。明早中期杰出画家,擅山水、花鸟,亦善诗文书法,中年时即以博学多才及高洁的人格魅力名倾东南,“内自京师,远而闽浙川广,莫不知有先生也。”(文徵明语)他画山水,初以元四家为宗,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吴(镇)皆能得其神髓。继复上追董(源)巨(然),及南宋马(远)夏(圭)诸前贤,更得江南山水的涵养陶泳,终于一变元人旧法,创造出一种既浑厚敦穆、雍容高华,又气骨刚健,情韵生动;即不忽视状物绘景又抒情写意的一代新风。吴门画派由他开创奠定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因此也被公认为“明四家”之首。吴宽、何良俊、董其昌、邢侗、焦竑等都称他“独步于今”、“法高一代”、“一人而已”。王穉登不仅肯定他“绘事当代第一”,更在他编著的《吴郡丹青志》中将沈周定为唯一可称之为“神品”的大家。“明代第一”已成了各家的公论。
沈周不仅以山水擅名,他的花鸟写生亦成就非凡,继承了宋元写意风格,状物生动,设色典雅,自成面目,并影响了陈道复、徐渭等人。大写意画所以在明代崛起,与他深有关联。
有当代学者称:“成化七年至弘治九年,即沈周四十五岁至七十岁间,是沈周艺术上最辉煌的时期。”① 明末清初间的鉴赏家中也有人持类似的观点。顾复在他的《平生壮观》里就谈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家世藏有沈石田的三幅作品,一些“好古者时时造门求观。”虽然是自己家的藏品,顾复对求观者的种种赞扬却并不认同,他并不觉得这三幅作品有多么出色,甚至对它们的真伪产生了怀疑。待他看到沈周的:“峦容川色、雨夜止宿、庐山高、湾东草堂诸幅,爽然曰:真笔果然尔尔。考其岁月,皆早年所作。”② 后来顾复遇到名画家王石谷,王石谷对他说:听前辈说沈石田晚年名噪寰宇,求画者太多,“而日不暇接,又不假手于人,应酬之作,岂复计其工拙。”王石谷以亲身体会,无奈地说:“此艺士名成最苦之时,有谁能谅解啊!”画家享大名了,疲于应酬,或请人代笔,或率而酬酢,艺事日趋衰颓。沈周因为功力精湛,学养深厚,尚能借助笔底波澜,使作品神气不失。但一再尊他为“本朝第一”、“胜国画手不足师矣”的董其昌仍委婉地对他的某些作品提出批评,称之为“力胜于韵。”平心而论,沈周晚年不少有皴无染的“减笔”山水,虽然雄强苍健,但墨韵与含蓄的趣味确实是少了一点。
被顾复推崇赞扬的沈周四幅作品,都是中年所作的大幅立轴,赫赫有名的《庐山高图》作于其四十一岁时,今藏台北故宫。《峦容川色图》作于四十八岁,今不知存亡。《雨夜止宿图》作于五十二岁,亦久已不见人间。唯作于四十九岁的《湾东草堂图》历经沧桑,仍流落民间,近出现于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此图纸本,淡设色,高153厘米宽63厘米,是沈周为其堂弟沈璞所作。沈璞又作沈朴,字德韫,沈周伯父贞吉之子,一生淡泊,不慕功名,壮年时便筑室田头,躬耕养亲,读书课子,乡人每讥其胸无大志。沈周却十分欣赏他,因此作图复赋长诗表示赞扬并对嘲讽者给予抨击。
图中小溪之上,绿柳碧梧相拥,竹篱茅舍间一士人正据案读书,这应该就是堂弟沈璞及其居所了。屋后密密的竹林及山腰层层横叠的烟云,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深处。云层之上,一山巍然崛起,纠结的披麻、解索皴都取纵势,更增添了山体的高伟气象。山间泉流奔泻,满幅弥散着江南湿润温和的气息。“此子宜置丘壑间”,这里沈周既不画沈璞自家的百亩田畴,也不画相城周边的千里秀野,而将表弟安置于幽谷峻岭之间,悠远高旷的画境,显然更为成功地表达了他对堂弟耕读治家高隐乡野的敬重之情。同时也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一恒久的主题再一次强调了沈周自己始终固守着的生活与道德的崇高理想。
此图画风苍郁,用圆厚中锋写出的峰峦树石让人不由得联想起当年他钟情的吴镇、巨然等宋元诸家的画作画艺。但这些宋元大家的笔墨造型却并未在这画里落下多少痕迹,它们已全然陶冶融化在沈周自己的艺术个性里了。这种联想与感受,明清间几位鉴赏家同样在本图及上述《峦容川色图》、《雨夜止宿图》中感觉到并作了真切的描写。吴升如此记载《夜雨止宿图》:“画法巨然,以浓淡墨作长短披麻,用横竖点苔,气韵滋润,树枝梗圆软,点叶淋漓。”记述《峦容川色》则说:“巨师之雄劲,梅道人之酣畅,两家骨墨错综指下,而又能不蹈蹊辙,淘洗脱俗,觉有一片灵机,默然神契。”③ 这些描述与我们眼前的《湾东草堂图》何等相似。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从四十一岁的《庐山高图》对王蒙由形至神的全盘吸收,到五十左右的近十年间,沈周由元四家上溯董巨,终于在创作盛期形成了外苍莽而内灵秀,富有江南草木华滋山川浑厚自然气息的自我风貌。开创了吴派艺术温和清苍雅俗共赏的一代新风。此后的三十余年间,他一直沿着这种风格继续走下去,只是越来越重用笔,日趋老辣简拙了。(参考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