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2016年12月15日,美图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凭借“一键变美”功能,它收割了庞大的爱美用户,成为“中国颜值经济第一股”。

  不过,相比在照片上动像素,人们似乎更乐意在脸上动刀子。随着社会主流审美观念的更迭,医疗美容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成了颜值经济下半场又一公认的好生意。

  4月9日,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科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拟在纳斯达克上市,代码为SY。不出意外,新氧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

  新氧科技成立于2013年,从最开始的整形社区转型为以“社区+电商”为主的医疗美容平台,如今业务已经覆盖了中国超300个城市,吸引近4000家医美机构入驻。

  业务的飙升让新氧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从成立至今,公司先后完成了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而这,也注定了其必然走向IPO的命运。

  然而,在医美企业寻求资本化的背后,行业乱象依旧存在,非法机构野蛮生长,刷单问题层出不穷,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美社区,新氧科技同样难以清身洁己。

  “全民变脸”时代的到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相对于日韩,中国人对整形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但在明星经济、网红经济的冲击下,医美也逐渐打开了中国大门。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近2000万的医美消费群体。从年龄分布来看,90后占比达到60%,而00后的增长势头更为强劲,19岁以下消费者占比从17年的15.44%增长到18年的18.81%。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除了不断增长的消费群,国人在“脸上花钱”的能力也是让人叹服。据《全球医美行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女性年平均医美消费已经达到7000元人民币,居全球第一位。

  多个机构报告指出,中国医美服务行业规模巨大且增长迅速,如今已经达到全球第二位。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8年中国医美服务行业的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217亿元,预计到2023年行业收入规模将达到3601亿元人民币。

  而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相较整容市场发达的日韩地区,中国还有数倍的增长空间。可以想象,中国医美市场目前还处于一片蓝海。

  截至目前,我国有数千家规模以上的民营整形机构,此外还有数以万计无法统计的私人诊所,医疗美容终端众多,集中程度低,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作为一种改善型医疗,医美并非刚性需求,因此获客方式主要靠营销。在以往,医美机构大多通过美容院、户外广告等线下渠道进行获客,或者是依靠线上的百度竞价,成本极高。

  近年来,以新氧为代表的医美平台迅速崛起,多方位抢夺传统线上、线下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整形医院与医生开始在医美平台上加大投入力度。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目前中国的医美机构中,分为公立医院整形科、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三类,数量在1万家左右,其中80%都入驻了医美平台。

  搅局者的流量生意

  从线下地推到百度竞价再到平台拉新,中国医美营销市场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新氧无疑是最大的搅局者。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作为国内最早从C端社区运营切入的在线医美平台,新氧与传统的B2C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社区运营是去中心化的UGC模式,内容多是由用户上传的真实美容经历。

  目前,新氧平台已拥有了超过200万篇由消费者亲自撰写的美丽日记,通过社区的运营,营造了一套氛围友好、信息专业、价值观健康的社区电商生态系统。

  从模式上来看,新氧优势巨大。由于传统渠道存在机构与用户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产品与服务参差不齐;而新氧UGC社区尽可能消除了这种不对等,且社区的交流性强,用户黏度、品牌形象都有巨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新氧也在探索更加多元的商业模式,包括嵌入直播、引入行业KOL、主打网红经济等。如今,新氧新媒体矩阵布局的微信公号和短视频账号覆盖了整形、美妆、护肤、穿搭、健身各个领域。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新氧新媒体矩阵

  根据Frost&Sullivan的调研,2018年新氧手机app占线上医美服务手机app用户每日使用总时长的84.1%。2018年第4季度的每个月份,新氧在第三方平台上的社交媒体内容的月观看总量均超过2.4亿。

  巨额流量带来的是新氧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近三年来,新氧总营收分别为0.49亿元、2.59亿元、6.17亿元,2017年和2018年营收增速达428%、138%,同时2018年实现净利润550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20%。

  在毛利润方面,新氧2016年毛利润为2390万元,2017年增至2.15亿元,同比增长797.6%。2018年,该数据为5.26亿元,同比增长145.1%。毛利率从2016年的48.7%上升至2017年的82.7%,并进一步提升至2018年的85.2%。

  招股书显示,新氧科技的营收由信息服务费和预订服务费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用户通过新氧平台预订医美项目后,新氧收取的预订服务费,另一部分则是指通过新氧相关平台发放医美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来获得收入。

  总体来看,新氧已经初步建立起自身的竞争壁垒,独处于医美行业第一梯队,在整个医美O2O市场份额已接近70%;而同行更美、悦美、美呗等平台在医美项目量、整形社区用户量、专家咨询方面都有很大不足,居于第二梯队。

  新氧上市,是迫不得已

  作为医美行业头牌,创始人金星曾公开表示新氧财务状况良好、现金储备充足,并不急于上市。而如今却毅然决然冲向美股,又是为何呢?

  资料显示,从2014年初新氧完成经纬中国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起,之后五年多时间里一共完成六轮融资,而经纬中国也不断加码投了其中五轮。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新氧创始人兼CEO 金星

  如今新氧融资已经到了E轮,资金越来越多,于是投资方开始“搭台唱戏”。所以,新氧上市也不排除是来自其背后资本方的压力。

  事实上,在去年完成7000万美元E轮融资之时,新氧就被传出已经在酝酿上市招股事宜。对于经纬中国这样的投资方来说,新氧科技的“收割期”似乎早已经到来。

  而从创始团队的角度来看,多轮融资之后股权逐渐被稀释,创始人也有可能在上市后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之前的摩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p#分页标题#e#

  除此之外,新氧还面临着外界竞争者的压力。从近期的融资情况来看,第二梯队的更美去年7月已完成5000万美元D1轮融资,据称估值已超过10亿人民币;美呗去年6月完成1亿元B轮融资,融资后估值也达到2.5亿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和新氧几乎同时成立的公司,更美的业务发展可谓步步紧逼。据其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拥有3600万用户、8000多家医疗机构以及两万多名医生入驻,电商业务覆盖300多个主要城市。

  在行业的竞争以及资本寒冬的当下,及时的资本输血对新氧来说显得尤为关键,所以其选择上市或许也是基于未来资金压力的考虑。

  医美,只是看上去很美

  尽管像新氧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但如今的医美行业仍然存在很多乱象,这个千亿级市场并没想象中那么“美丽”。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上无资质认可的非法医美机构已经达到6万家,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超过了10万家,呈现出明显的野蛮生长之势。

  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合规执业者大约17000名左右,而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150000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9倍。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反黑针公益行动

  这些医美机构的经营者,大多是在为了风口而参与了市场,很少真正是医疗行业出身,对相关的技术缺乏了解,导致企业不规范经营,因此也造成在发展过程中选择“重营销、轻医疗”的模式。

  同时,行业信息不透明、缺乏监管也让消费者难以甄别机构和医生的资质,手术安全和术后效果难以保障。这无论是对行业的发展还是消费者的安全,都存在很大的隐患。今年初,号称新三板“隆胸第一股”的利美康在做隆鼻手术过程中造成患者死亡,把医美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

  面对有限的存、增量市场,医美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洗牌。

  2018年9月中旬,阿里健康与医美企业艾尔建达成战略合作;同一天,基于医美机构LBS的阿里健康医美平台在手机淘宝、天猫APP正式上线。9月底,美团投资了专为口腔、医美等医疗机构提供SaaS服务的领健信息;随后还与多家机构成立医美行业“正品联盟”。

  大量行业竞争者的追赶、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导致医美机构压力剧增。有消息称,去年原本选择赴港股上市的艺星医疗美容集团,因内外部的多重压力,已经悄悄地撤回了IPO申请。

  不只是艺星,从2018年开始医美机构的生存就变得愈发艰难,市场上屡有倒闭潮的传闻。金星也曾表示,医美机构正在大面积亏损,真正盈利的机构不超过30%……

  “高壁垒”下的隐忧

  新氧投资人洪德尚曾表示:“新氧作为行业内的领先者,增长较快,用户体验较好。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内容,具有很强的壁垒。”

  然而在高壁垒之下,新氧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隐忧——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新氧网站首页截图

  首先,新氧科技亮眼数据背后,是营收、净利润增速的放缓。招股书显示,2017年新氧营收同比增速428%,而到了2018年则下滑至138%,增长势头大大削弱。并且,新氧还面临营销费用较高的情况,2018年营销费用为3.06亿,占公司收入的一半。

  此外,新氧还存在数据造假污点。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新氧曾为了和医院“一起把数字弄好看一点”,出现过“一个ID隆鼻33次、月刷89万”的夸张记录。而据新京报报道,新氧平台的入驻机构存在收购照片P成买家秀的行为,营造出技术高超的假象。

  在过分引流的背后,新氧也面临着平台粘性降低和用户流失的风险。节点财经(jiedian2018)调查发现,虽然新氧提供了信息平台,但很多用户不会选择在上面下单,而是绕过平台直接与机构对接,跳单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机构利用低价项目吸引平台上的用户,而等用户到院之后再引导其高价消费,导致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大大降低。

  还有,新氧为了制作提升平台流量的内容,“得罪了”大半个娱乐圈,baby、柳岩等女星都成了其APP的写作素材,存在严重的侵权行为。天眼查上,新氧曾涉及多起肖像权纠纷案件,李小璐、黄渤等人都曾将新氧诉至法庭。

  至于医美行业存在的医疗纠纷,在新氧平台表现得更加突出。此前有媒体报道,新氧自有线下诊所“肉毒针事件”导致顾客肌肉萎缩;东方卫视也曾曝光过,新氧认证的医院为患者做双鄂手术,结果却造成牙槽畸形无法吃饭的悲剧。

  总之,医美行业的种种乱象,在新氧APP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美平台之一,新氧并没有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

  结 语

  风口之下,医美平台的前景固然可期,但如何对入驻的机构、医生进行资质审核,如何生产更优质的内容黏住用户,如何拓展更好的变现模式,是新氧以及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对新氧而言,登陆美股并不意味着终点,而更应该当做新征程的起点。流血上市已经不易,接下来新氧要做的是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形象;另一方面,也要时刻警惕美股做空机构的狙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德迅网 » 新氧问题不断,如何成为“医美第一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