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金一南:《苦难辉煌》为何长盛不衰

  金一南:《苦难辉煌》为何长盛不衰

  金一南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书出版之前,曾经请过出版界的一些权威人士来预测销量。他们说,整本书五十多万字,一张插图都没有,字还那么小,顶多卖七八千册。

  包括金一南自己,谁都不会想到,10年来,各种版本的《苦难辉煌》发行了超过300万册,这还不包括盗版。

  最近,作家出版社又推出了“《苦难辉煌》青少版”,把原书中比较繁复的国际政治形势等内容做了简化处理,减少字数,更便于青少年阅读。

  风浪又起了,且风也高,浪也急

  为什么《苦难辉煌》长盛不衰?金一南认为,《苦难辉煌》问世,处在一个恰好的历史时期和恰好的历史进程中,离那段峥嵘岁月不太近又不太远,既能有所感悟,又能够比较客观理性的描述那段历史,而且我们国家民族正在走向民族复兴,有了这些客观主观的结合,才有了《苦难辉煌》的成功。

  金一南说:“2006年8月,我参加中美首次联合海上军事演习,那34天里,除了给舰队官兵授课、搜集演习资料之外,剩下的时间我就在881舰的舱室里,完成《苦难辉煌》最后定稿。军演任务顺利完成,由美国西海岸向加拿大航行的北美海域,我们遇上了881舰自1979年下水以来从未遇见过的特大风浪。在持续两天半的特大风浪中,军舰每一次与排山倒海般的巨浪迎头相撞,舰身都在剧烈颤抖,钢板和龙骨嘎吱作响;舰首锚链舱钢化玻璃舷窗被打碎,涌进几十吨海水。舰首两侧信号灯被打得踪影全无。前机关炮的帆布炮衣被巨浪撕得粉碎,弹药箱钢板像纸板一样被打得弯卷过来。情况最严重时我甚至想过:糟了,这本书看来白写了,有可能回不去了。还想:如果有直升机救援就好了,把笔记本电脑吊走就行,《苦难辉煌》全部书稿都在里面。其实当时那种严重的海况,直升机根本不可能前来救援。我海军编队能够冲出狂风巨浪,全靠我们优秀过硬的国产装备和官兵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英勇顽强。

  “那场风浪在我心里永远定格,成为《苦难辉煌》成书最有意义的背景。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狂风巨浪吗?若再次遭遇,我们还能像当年海军编队那样劈波斩浪吗?

  “风浪又起了,且风也高,浪也急。我不由得想到法国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的那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访谈】

  讲一个中华文明从衰落到复兴的故事

  不知道过去怎么知道明天

  读+:《苦难辉煌》问世已有10年了,为什么长盛不衰,其现实意义何在?今天的“苦难”在哪里?

  金一南:《苦难辉煌》从1994年开始写作到今年25年了,正式出版是2009年,我写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能写成这样。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我写最感动我的那些部分就形成了《苦难辉煌》。

  我这书写什么呢?民族的苦难,国家的苦难,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复兴。

  《苦难辉煌》主要是回顾“我们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其实这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你不知道过去,你怎么知道今天和明天?当我们了解过去怎么走,怎么走到今天,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今天怎么走到明天。我觉得这是今天大家对《苦难辉煌》还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原因。

  我们过去的苦难是吃不饱、穿不暖,受帝国主义欺负。我们今天吃饱了,穿暖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说我们还有苦难吗?但是你从另外角度说,我们今天就没有“苦难”了吗?

  中国革命是上世纪20年代各方力量碰撞的结果。

  100年后的今天,又是一个20年代,围绕着我们复兴,我们可以看见这种博弈的激烈程度,可以看见我们创业的艰辛,以及各种力量在打压。

  所以看你怎么定义苦难?苦难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我们今天物质充盈了,但是你看我们今天的精神问题。我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复兴的过程中,苦难难以避免,只不过我们的苦难和过去的性质不一样。它仍然在继续,我们要获得辉煌,我们还必须克服今天的苦难,我觉得这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出现很多问题,包括腐败问题。腐败西方有东方有,共产党过去有,现在有,在延安时期也有,在井冈山时期也出现贪污经费的现象。总有一批人他变质了,或者他根本就是带着自己的个人目的加入党的,他连同路人都算不上,他就是异己分子,那么就必须不断地淘汰。这是一个长久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要解决下去,今后也是如此。

  我们有严格的制度惩戒腐败,但是一个人内心必须有盏明灯。第一批共产党员在没有党组织的情况下,谁教育他们呢?他们的教育是怎么完成的?是对信仰的觉悟,就是为人民服务,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完成民族救亡,实现民族复兴,就是一定要为国家为民族做好事情。

  《苦难辉煌》不仅仅是讲一个党的历史,讲这个党的辉煌,仅仅歌颂这个党,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明复兴中最坚决、最勇敢、最富有斗争精神,是先锋队,它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做出了最为重大的贡献。

  我们今天能想象吗?当年林语堂讲的:“只希望国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无苛税、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

  如果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今天能想象中华文明对全世界的影响,能想象遍及全世界的孔子学院,能想象那么多外国人在学中文,为了到中国来旅游,与中国做生意,与中国打交道,了解中国?

  从这方面看,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促使中华文明的复兴,我觉得一切都不可想象。

  孙中山20世纪初讲,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到20世纪中叶,西方评价新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从一盘散沙到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相隔了50年,这50年发生了什么呢?就是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有了共同的价值观,我们有了共同奋斗理念,我们才能万众一心,否则永远不可能站起来,永远被别人分而治之。我觉得这是我们在今天回顾过去,给我们的重大意义。

  基辛格指名要看《苦难辉煌》

  读+:《苦难辉煌》问世以来有什么读者反应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金一南:印象深的就是2013年基辛格访华,提出要看《苦难辉煌》。《苦难辉煌》没有英文版,但是拍了12集的电视纪录片《苦难辉煌》(由同名图书改编而成,金一南任该片编剧——读+注),就找了很多人紧急翻译电视片的字幕,给了基辛格先生。

#p#分页标题#e#

  2015年6月份我访美,我们在纽约基辛格咨询公司与基辛格会谈,基辛格的助手介绍到我的时候,就讲这位是《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后来基辛格先生拿了光盘要我签名。我们代表团的团长还半开玩笑地跟我讲,说你看看,我带了那么多基辛格写的《论中国》让基辛格签名,结果基辛格让你签名。

  基辛格为什么这么关心《苦难辉煌》呢?因为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因为今天中国的国家地位,因为今天很多中国人都在看《苦难辉煌》,基辛格作为一个中国通,他觉得他也有必要看一看。

  我们就从基辛格的要求,发现了海外对《苦难辉煌》的需求。我们到联合国参观访问的时候,联合国有些人就跟我们讲,联合国的中国雇员,包括大陆的、台湾的,他们好多人都在看《苦难辉煌》。

  后来就定了要翻译,翻译《苦难辉煌》很吃力。外文出版社最初设想是这样的:为了符合对方的语言文字习惯,第一稿首先让外方翻,第二稿让中方校对一遍,第三稿再让外方再校一遍,最后成稿。后来最后在实践中发现这个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苦难辉煌》在写作的时候,就没有设想有一天要翻译成英文;而且我写的时候设想是写给这一代人的,这代人很多党史历史知识都了解,我没有必要再重述,所以我就跳跃了写。

  外文出版社说,你这里面涉及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300多个,众多历史事件,而且跳跃度很大,外方专家看完了一头雾水,他搞不清怎么回事。最后第一稿还是由中国人翻译,而且做大量的人物索引、事件索引,第二稿外方帮着校一遍,第三稿还是由中方再重新校一遍。现在又有一些出版社在联系俄文版、日文版、法文版,都在商量的过程中。今年“十一”以前《苦难辉煌》的英文版会正式出版。

  最有力的力量在于真实

  读+:“《苦难辉煌》青少版”已经出版,现在青少年处于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他们接受书中的理念?

  金一南:青少年不喜欢说教。说教是很简单的,所以它的收效甚微;真正地讲好故事,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是不太容易的,它需要大量的功夫,而它的效果也是说教远远不能相比的。《苦难辉煌》不说教,它讲事实,它讲命运,它讲个人,讲个人、国家、民族怎么完成有效的结合,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怎么由“东亚病夫”走到今天。最有力的力量在于真实,《苦难辉煌》很大的特点,就是展示这种真实。

  红军长征,我们叫长征,国民党叫长追;国民党军中央纵队的司令吴奇伟长追红军2万余里,他也很辛苦,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站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共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你能想到吗?

  我再举个例子,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国民党人占领了红色首都瑞金,占领瑞金的两个国民党师长,都是前共产党员,宋希濂、李默庵。然后我再一转,写1949年“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前国民党员吴化文占领南京。前共产党员占领红色首都,前国民党员占领蓝色首都,我说这就是历史的报复,这是人的安排吗?不是的,谁安排这个?我们今天讲经济有只“看不见的手”,我觉得历史也有只“看不见的手”。

  宏观审视历史,我从历史中看到这些,给我巨大的震撼,我觉得也能给别人很大的震撼,都不用我说太多的话。因为这部历史太辉煌了,而且这部历史可吸取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我个人感觉只能用这种方法,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大家感触到这部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些脉络。

  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选择,他将来长大了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我们通过这书给他提示什么?并不是说将来让你们都抛头颅洒热血,成为一个革命者,毕竟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过去了。

  你看书中主角都是年轻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日本昭和军阀集团、共产国际也是年轻人。这四伙年轻人,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追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后导致国家民族不同的命运。

  那么今天我们在回顾历史中,把这些东西展示出来,给今天的青少年、明天的青壮年加以提示,怎么样做出对国家民族对个人有利的选择,《苦难辉煌》能起到这样一点作用,就算完成这书的使命。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来源:长江日报

德迅网 » 金一南:《苦难辉煌》为何长盛不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