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知沪者说”开讲 经历过弄堂里乘风凉的才算老上海

“知沪者说”开讲 经历过弄堂里乘风凉的才算老上海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4月28日报道:“经历过弄堂里乘风凉、倒马桶、生煤炉,才算老上海。”本周六,“上海·故事”读书会“知沪者说”开讲,嘉宾沈轶伦和曹景行围绕着《如果上海的墙会说话》,为大家揭开市井化的上海。

  沈轶伦,《解放日报》记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专注人物报道和城市题材非虚构写作。她所写的《如果上海的墙会说话》,通过秦怡、金宇澄、奚美娟、曹可凡、包起帆、徐虎等五十位上海名人,所涉及的上海地标涵盖花园洋房、工人新村、里弄甚至苏州河道,结合城市变迁的故事,让大家对上海的印象丰富而立体。

“知沪者说”开讲 经历过弄堂里乘风凉的才算老上海

  “田子坊不是上海的全部面貌,不能代表上海。工人的上海才是上海的主题。”曹景行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过弄堂里乘风凉、倒马桶、生煤炉,才算老上海。”沈轶伦表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住在杨浦“凤凰村”,采访的时候,他就透露前三十年没有去过淮海路,没有吃过奶油蛋糕。

  “上海是一个五方杂处的城市。当初做选题的时候,想多从工人新村、里弄等这些地方来写。”沈轶伦表示,这些名人可能接受的采访不下一百次,但很少被问到自己最喜欢的上海地标,从私人的角度想过自己与上海的联系。

“知沪者说”开讲 经历过弄堂里乘风凉的才算老上海

  曹景行认为,沈轶伦的文字留下了上海的历史,不是档案一般的死历史,而是记录和保存人们活生生的记忆。她的每篇文章,都是采访一位人物,让他们找到自己最有感情连接的那个地方,讲那儿的墙和人融为一体的故事。故事多了就连串成片,渐渐就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上海的面貌和变化,体味到每一次变化后的甜酸苦辣。

  据悉,“上海·故事”读书会今年推出推出第一季主题“知沪者说”,围绕了解上海、生活在上海的嘉宾、名人、市民,讲一讲他们眼中的上海。

德迅网 » “知沪者说”开讲 经历过弄堂里乘风凉的才算老上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