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普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与各种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的接触、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
用科普新闻向广大读者宣传先进的科技知识、先进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好形式。在几乎所有的专业报刊中,都有“科普版面”、“科普专栏”、“科普文章”。而“科普新闻”则更是普遍。
为了搞好科普新闻的写作,我们应准确理解其概念,掌握其特征,运用好其写作特点。
准确理解科普新闻概念科普新闻,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重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它把新闻和科普创作融为一体,既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文学作品,又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可以说,它是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创新,它的基础应来源于科普文学的创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文学,而且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中的“科普”内容,是“科普”创作中的一部分,严格地说,科普创作应统称为“科普文学”,其体裁有科普幻想小说、科普小品、科学诗、科学童话、科普故事、科普新闻等等。
科普文学作品,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根本宗旨,以介绍科学、知识、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文学作品。
而科普新闻则是综合新闻与科普的内容,以报道新科技、新技术为根本目的的新闻作品。在发布新闻消息的同时,要着重介绍有关的科技知识,通过科技知识的介绍,不但使读者了解了有关新闻及有关科学知识,还充实了新闻内容,开拓了新闻报道的范畴,它是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新闻报道体裁与内容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在许多专业报刊的新闻报道中,在许多综合报刊的栏目、版面中,都被大量采用。
要掌握科普新闻两大特征科普新闻的两大特征,一是它的科学性,二是它的新闻性。
科普新闻的科学性,要求作品在向读者传授科学知识、技术,解释科学现象、科学原理时,应准确、严谨,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出现错误。科普新闻作品读者面比一般专业性的科学著作的读者面要宽得多,如果在“科学性”上出现了谬误,就会使千百万读者形成错误概念,甚至贻误我们的工作。
科普新闻所包含的“科学”,早期主要指自然科学和技术,而不包含社会科学。
但是,改革开放20余年,人们除在日常工作、生产、生活中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外,还有大量的历史、法律、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各科普报纸、杂志都有不少知识性文章,介绍多方面的知识。
人们在学习、应用新科技时,逐步引起了思想概念的变化。例如商品流通的繁荣,增加了人们的商品意识;新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工效,增强了人们的时效观念;生育生殖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生育观的改变。因此,现代科普作品的应用已远远突破了“自然科学”这个范畴,而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等社会科学的领域。
科普新闻的另一要素,是其“新闻”性。它是由“新闻”牵头,以“科普”为内容而被广泛刊用的新闻体裁。它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科技消息。因此,这种报道首先不仅是“新闻”。因为它多是报道一项新技术、新科学成果。这种报道的新闻价值,主要来自其科技成果的价值。因此必不可少地要介绍有关的科普知识,而且这种介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有的情况下,报道的是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某些地区、某些单位的应用成果,这样的报道,则是以动态性“新闻”报道为主,而不以“科普”知识的介绍为主。这种报道,不应列入科普新闻。
运用好科普新闻的写作特点在进行“科普新闻”作品写作时,首先要根据报道重点的需要而有所侧重。
在现在的报刊中,有关“科普”的报道大致分为三种类型:①以“新闻”为主的“科普新闻”作品。这种作品,如前所述,是报道某种先进科技成果的进展或突破,多属动态性的报道。这种报道是以“新闻”为重点的。这种作品的“科普”内容的介绍,是为了使读者通过新科技成果的理解去体现报道的“新闻”价值。“科普”成分的叙述一般比较简要。②以“科普”为主的新闻作品。这种作品,虽然多刊发于综合报刊,但都是以介绍新科技、新产品、新知识为主,在写作时,“新闻”性不强,在进行科普知识介绍时,兼有“广告”宣传的作用。目前,这种作品已大量为各报刊采用。③单纯以介绍科普知识为目的的作品。这类文章实际是刊登于新闻报刊上的“科普”作品,多以“科普小品文”为体裁,其内容虽也有“新闻”价值,但都是关于新科技、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介绍,其读者多为各专业人士及“发烧友”。在各报刊均有这类文章的专栏、专版。例如:《网页》专栏、《房地产》话题、《健康》专版等等。
在进行上述三类“科普新闻”作品写作时,除上述不同侧重外,还要注意以下共同特点:1.注意科技知识的准确性。科普新闻的写作特点,是用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科学知识。即所写的内容既能为广大读者易于接受,又要为专家们认可。这就要求作者本身对科技知识有正确的了解,才能做到准确、通俗的反映。2.正确使用科学专业术语。在这类作品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科学术语,但对于广大非专业的读者群来说,这些术语往往使文章变得深奥、枯燥,难以接受,因而失去了可读性。但是,在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新术语也会随之增加,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这一矛盾怎么解决呢?
首先,使用科学术语,要“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看读者对象和宣传目的来决定。我们的读者层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广大普通读者,引用术语时要多加解释,尽量使文章浅显易懂。二是针对某些比较“专业”的读者群,可以介绍的专业化一些。当然,“专业”与“非专业”读者群的划分都是相对的,因为某学科的“专业”人士,对其它专业学科来说则是“非专业”的。但有一点应明确,无论对哪一层次的读者,科学术语非用不可。因为,读者们在接受新的“科普术语”的同时,就是认可和接受“科普”宣传内容的过程。往往一个新“词儿”,就代表了一种新技术、一种新观念、一种新潮流。
其次,在引用科学术语时,要注意从它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内容含义,多加解释和说明,多采用描述、形象、比喻的方法,进行阐述。同时,术语引用不宜太多,应突出重点,通俗叙述,突出新科技,新知识的实用性、现实性,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免文章枯燥、单调。3.要注意科普新闻的思想性。正确的思想性,应是科普新闻写作的一项重要要求。这类作品的报道内容,常常是在传播科技知识、揭示科学规律时,反映出一种思想倾向,一种哲理思想。
当然,科普新闻作品的思想性,应寓于所宣传的新闻内容、科普内容之中,寓教于理,让人们在吸收科学知识的同时,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