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张思思)5月18日上午,河北文学馆特邀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开讲“运河不只是条路”。一百余名省内作家、高校师生和文学爱好者慕名前来聆听讲座。
徐则臣结合自身多年的写作经历,从创作实际出发,深入、翔实地分享了小说《北上》的酝酿、筹划、考察、创作的全过程,以及他对运河的认知、理解与反思。此外,徐则臣还对小说创作动机与写作难度的问题、虚构与写实的问题、小说的形式与结构问题、“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问题,以及“想象一条河流的路径与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谈到《北上》的创作缘起,徐则臣说,自己对水的感情以及在运河边的生活经历成就了他的运河之缘。他从小生活在河边,后来读书工作的城市也靠近运河。“20年来,我一点点地把运河放进了小说里,运河也一直是我小说中非常重要的背景。慢慢地,你对它的描写越多,认识越清楚,它就会变得越立体、越全面。忽然有一天,这条河一下子在我面前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轮廓,就像一个东西从黑暗的水面一点一点浮上来,我能看见它完整的形状。于是就有了耗时四年的《北上》的写作。”
“如果说写这部书前,我是用望远镜去看运河,那么在真正写作时,我又添置了显微镜和放大镜。”徐则臣在讲座中坦言,“要写不意味着就能写。我从小生活在运河边,自认对她很了解,但写着写着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就像有了望远镜,远处囫囵囵你肯定也能看个差不离儿,一旦深入细节,需要描述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才能呈现的细部景致时,你会发现,你离真相还远。”徐则臣说:“这部小说涉及很多纯历史的硬知识,譬如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北京、清朝的漕运治理等,都不容有差。”在《北上》中,运河因一次大水而改道的细节,徐则臣都要搜罗史料,反复考证,确保行文与当年的物候、人情相吻合,也使小说虚构与历史完美交融。写完小说后,徐则臣还特地邀请一位运河专家和一位近代史学者,细读全篇,推敲史实。
讲座中,徐则臣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引发大家的思考。整场讲座不仅对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青年作家、批评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价值,同时对普通读者欣赏和理解中国运河文化也具有积极地提升和促进作用。
- 公考申论热点:以申论视角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
- 绵广高速扩容项目将采取BOT模式 推荐方案:双向6车道
- 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头条新闻机器人张小明(xiaomingbot)为例
- 期中考试不要怕,掌握这3个考试技巧,拒绝考场上的冤枉丢分
- “2018上海写作计划”邀九国作家体验上海生活
- 2019湖北选调生申论写作干货:民生类名言警句汇总及运用(2)
- 2018年广西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炉
- 事业单位!青岛、烟台、菏泽、枣庄、济宁招录进行中……
- 青雨传媒:公司处于创作期,故2018年营收同比下降98.54%
- 光远文化创作的警营故事系列视频获奖啦!
德迅网 » 徐则臣做客河北文学馆开讲 “运河不只是条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