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见的五种概括方法
(一)在提炼事实过程中进行概括。新闻事实往往表现为一个过程。过程是复杂的,从头到尾地写来,势必拉长篇幅,如果细细道来,也无必要;但使用这一事实、表现这一过程时,又不能不点出事实梗概,而且最好还要写具体、出形象、有动感。达到这一写作要求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提炼事实过程时加以概括。还是以《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一稿为例,文中的五个小标题:太行之梦——一个永不坠落的理想;太行之气——一派正大沛然的气概;太行之力——一种滴水穿石的坚韧;太行之爱——一首奉献当代的颂歌;太行之魂——一曲民族精神的咏叹。五个小标题高度概括出太行人的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传奇。作者在浓缩事实过程中使用的概括性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有节奏、韵味和思想。让人读后,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二)抓住事实关节点进行概括。从最新事实的综合中,或从一件事实的多侧面截取出最有价值的关节点,或“一鳞半爪”进行概括,造成“一峰突显”,吸引受众跟踪觅寻“神龙”的全貌。运用这种方法概述事实,有点类似于元代词人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把关键的景、物、人作为关节点,一一鲜明点出,构成一幅“驿外断桥边,黄昏独自愁”的画面,给人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形象和“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情感。
以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稿为例,报道在导语里写道:“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位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导语中抓住事实关节点概括出一特写镜头,由远到近,由物到人,由静到动,展示了新闻的关键场景,传递了主要新闻信息,同时揭示出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的新闻价值。抓关节点概括,关键处着笔,点跳意连贯,笔简内容丰,具有抽象性、意会性,然而却展现了主要的新闻内容,恰当表达和表现了新闻的主题,很受读者青睐。
(三)在对比中进行概括。对比概括是新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一种手法。对比概括不仅可以概括内容,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强效果等等。对比为什么能起概括作用?从根本上说,事物间存在着普遍的对比、对照关系;一事物的发展也不可能在一个层次上,总会呈现“落差”。揭示对照关系,揭示落差关系,就容易显示出客观事物的内容或进程。
对比概括的方法有多种多样:1.不同事物间的对比概括,例如《八卦话题“打败”抗日老兵》(第21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王玉欣照顾邻居,四推搬家计划》(第2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2.同一事物间的对比概括,例如《同是造纸厂,盛衰两重天》(第18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作品)、《一样的田野,不一样的收入》(第20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3.反差对比概括,例如《短短一个月,“拒资”十亿元》(第2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体育设施好了,学生体质弱了》(第1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四)抓取共有特征进行概括。写新闻最忌讳拉拉杂杂,面面俱到的事实罗列和思想层次平推的材料堆垒。这是现在许多新闻作品越写越长,越写越“水”的一个通病。克服这一通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概括使用材料,注意抓住众多的人或事中共有的特征加以概括,进行概括性表述。
以第20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今天,我们豪迈受阅》一稿为例,文中有如下概括性描述:
△清晨,东方,从古观象台一路向西,8000多名官兵和500多辆战车绵延2公里多,像一条凝固的铁流,等待着国庆60周年阅兵的庄严时刻。
上午10时,天安门广场,56门礼炮齐鸣60响。人民英雄纪念碑下,200名国旗护卫队员拱卫着五星红旗,迈着169个正步走向国旗杆基座。
169步,寓意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69年的不平凡历程。
169年,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多少英雄儿女血沃中华!
“敬礼!”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长安街上,受阅官兵引吭高歌,声震长空。
△空中受阅梯队,横跨长空75公里,雄风万丈,气势磅礴。
60年风雨,一甲子辉煌。56个方阵,象征56个民族。人民军队与共和国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一起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时此刻,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在同一时空汇聚,都凝结在这情感的峰巅,抒写在这壮美的画卷!
在上述概括描述中,作者并没有去写一个个故事,却蕴藏着众多的故事。事实是概括的,数字是抽象的,但事实又是具体的、过硬的、生动感人的。可以说,数字中凝结着受阅部队所有官兵的汗水、泪水和精神,反映出人民解放军的整体训练素质和训练水平。这样抓住共同特征进行的概括,可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五)抓住典型符号进行概括。以第17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一稿为例,这是一篇震撼人心、洋溢着高昂革命英雄主义的力作。文中的主人公丁晓兵是一个有许多“典型符号”的人物。不抓住典型符号进行概括,就写不好这个典型。作者在文中紧紧抓住“独臂英雄”这个典型符号,放在人们最赞赏、最熟悉、最能反映丁晓兵“社会定位”的事迹上。无论写他参战时的英雄表现,还是写他身残志坚、不懈奋斗、顽强拼搏、不为“名”累,都从革命英雄主义出发,都注重体现他的战斗精神、牺牲精神和乐观精神。如文中几个小标题所概括的:出征——为了祖国;进行——直面困难;突围——超越荣誉;战斗——中国军人;敬礼——向着人民,都充分揭示了人物自身的核心观念和典型符号,让人读后受到感染、振奋和启迪。
- 开车听音乐也要注意安全
- 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调研报告
- 「榜样3观后感」2018党员干部榜样3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及报告写作
- 80余件漆艺术精品将亮相北京 展示闽派漆艺创作水平和实力
- 申论写作技巧:写作注意事项及生态建设范文展示
- 四季园小学作家讲坛:有效阅读与作文能力
- 语文组组内交流,助推语文教师提升水平
- 军报编辑三易其稿引领文学青年走上新闻写作路
- 读书,让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德迅网 » 谈新闻写作中的“概括”【2】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