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夏毓婕8月22日报道: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文学似乎越来越边缘化,不可否认的是,它仍在创新多样的环境中一步步发展。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或许正以新的形式崭露头角,文学的新黄金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写作者,无论文学是否在自己的时代处于重要地位,他们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当今时代也有一批书写者,他们年轻,有野心,也有实力,用文字勾勒他们心目中的世界。近日,著名作家格非、林培源、郭爽以“文学的新黄金时代”为主题,畅聊文学的新黄金时代、文学人物的塑造,以及贯穿于生活细枝末节中的“文学之歌”。
每篇小说都是一束光,穿透黑暗,照亮人心
林培源1987年生于广东汕头,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和不少80后作家一样,他也是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读者的视野。而后在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上,凭借《濒死之夜》一举摘得“短篇小说佳作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迈出了踏实的一步。
在新作《神童与录音机》中,林培源以个人命运为切入点,用灵动吊诡的笔触书写人生、故乡,以及人在处境中的挣扎,神秘的白鸦、留恋人世的邮差、借“烧梦”焚毁记忆的老人……他以短篇小说作为观察世界和文学的入口,将目光聚焦于卑微的生命,在精湛的叙事艺术与狂放的想象力之间,嫁接起现实与虚构。
谈到本书的创作过程,林培源说,初拾小说时,自己受惠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卡夫卡和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但真正写下的,却是一批以讲故事为主的“小镇系列”与“实验系列”,关注小人物在绝望与灰暗境遇中的选择,追求隽永、平实而淡然的语言风格。本书中的故事,或者脱胎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潮汕小镇,比如《消失的父亲》《烧梦》等,潮汕乡下风景和民风跃然纸上;或者是对先前遵循的小说观的一种“越轨”,比如开篇之作《白鸦》,故事的发生地屋子、天台、街道,都是年少时熟悉的环境,只不过在虚构中影影绰绰沾染了一点神秘主义的气息,和记忆中的空间拉开了距离。
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
郭爽,出生于贵州,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南方都市报等。小说《拱猪》曾获台湾第七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2018年小说《鲍时进》获第二届“山花双年奖·新人奖”,这两篇小说都收录在她的小说集《正午时踏进光焰》当中。
《正午时踏进光焰》是郭爽的首部小说作品集,里面收录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父辈”的故事,聚焦一批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中年人,他们曾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体制分化后,他们被体制所抛弃,处于无所依附的状态;另一类则是关于“我辈”的故事,写都市年轻男女的生活,迷妹,真人秀,这些网络上的热词轮番出现,拼凑出当下年轻人的真实。
无论是哪一类,郭爽关注的都是最普通的“我们”,她说:“小说家从来不是辩手,他们只负责叙述经验、释放想象,在一个个或深或浅的现象中,发现隐藏的复杂的神秘的关系。”记者出身的她选择记录小人物的故事,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探讨父辈与我辈的关系。她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界限,不追求离奇的故事,讲述日常生活中人心思的细微变化。
历经七十年,文学迎来新黄金时代
近几十年来,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学也随之大放光彩。关于文学的“新黄金时代”,现场的三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不同见解。
格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亲历了文学40年来的变化历程。在他看来,文学是我们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力量,它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角和平等心,这种平等心要求我们像尊重自我那样尊重所有人。而郭爽和林培源同为80后作家,出生后接触到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大环境。对他们来说,阅读的经验比生活的经验更早,通过文学阅读,他们完成了内在自我的寻找和对世界的逐步认知。
谈到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时,格非认为,写小说是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教会我们如何生活,不是我们先学会了生活,再通过生活中积累的东西来写作,而是写作这项活动本身会教我们如何做人。
林培源提到,在写小说的十多年来,自己曾强烈地排斥“采风”这个词以及它所代表的行为。对他来说,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生活,咀嚼它、有意识地提炼它,再将生活融进文字中,这就足以转化成土壤,使小说这棵树更加枝繁叶茂。郭爽认为,现在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切都处在高速变化当中,总有新东西冒出又消失,身处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写作者要用心去触摸隐藏在其中的人心的真实,那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东西。
年轻一代作家褪去青涩,用文学回望初衷,续写平凡中的不平凡
格非与林培源结识于清华校园,在谈到后者的作品时,格非称,自己几年前就读过林培源的部分短篇小说。在他看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传奇性,其二是寓言色彩。林培源所擅长的叙事方法,是从纷乱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萃取出某种别致的观念和意识场景,然后在经验层面再将它具体化。而郭爽作为被格非和其他高校专家推荐的新锐作家,格非说:郭爽的写作中有一种女作家少有的浑厚,在哲学上,对人的生命意识,对自身社会巨大的情感现实,她有非常深切的感知,这个方面为她将来的写作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学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作为亲历了文学四十年来变化历程的作家,格非认为,不同的时代,文学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无论在哪个时代,文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郭爽和林培源同为80后作家,早起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观念的塑造上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写作道路。
- 石岩头镇中心小学2019年“牵手五四.筑梦未来”写作比赛
- 备考SAT时记不住词汇怎么办 这些方法给你建议
- 成都海关去年查获濒危动植物868起 是2017年的18.8倍
- 中国国企与科幻作家“亲密接触”激发创新火花
- 2019重庆丰都县公安局招纳文秘写作人才公告【招4人】
- 南京高考重读培训学校哪家好
- 通辽热电举办第三届青工现场新闻写作大赛
- 外交战线“姐妹花”,听听历史对她们的评价!
- 自媒体写作真的不是靠坚持就可以了
- 如何区分综合素质中的“三观”
德迅网 » 写作教会我们如何生活 60后与80后作家畅谈文学“新黄金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