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還原一個真實的寫作者劉嘉俊

8月23日晚,39歲的作家劉嘉俊被發現因突發心臟病猝死於家中,因一人獨居,故十天后有約的朋友上門尋找才被發現。

劉嘉俊的身份眾多,他去世的消息馬上引起了社交網絡的震動和哀悼——有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同期:韓寒﹔有閱文白金級別寫者的前后輩:跳舞、流浪的蛤蟆﹔更廣泛的是他的讀者和學生。直到現在,都還有人后知后覺——“劉嘉俊就是格子裡的夜晚嗎?那個寫《數字生命》的格子?”“原來我初中就看過他的《少年班》。”

可見,這是一位在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都站穩了的作家,他的關注度被自己的低調給分了流。

劉嘉俊的去世,在網絡文學圈內引發的震動遠超過圈外。於是,8月31日,劉嘉俊的追思會在上海舉行,記者去了現場。隨后,我們還獨家專訪了同為“白金大神”的網文作家貓膩,鮮少接受採訪的貓膩,這次願意為“格子”說兩句。

貓膩:

他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許多網文作者認識劉嘉俊的契機,是網站年會或作協組織的旅游,貓膩也一樣,他們的最后一面是這兩年裡的某個會場,“如往年一樣嘻嘻哈哈說了幾句閑話,揮手作別。”

“那個晚上”,貓膩本來在群裡聊天,是唐家三少忽然出來說了這個消息。

“懵了很久,然后不停地刷朋友圈和微博。”貓膩說道。

跳舞和流浪的蛤蟆都在知乎提到了劉嘉俊的精致,他擁有上海男人的雅趣,懂吃,懂喝,懂攝影,懂旅游。“說真的,圈子裡很多朋友喝威士忌都是被他帶著走了第一步。”

而好友形容劉嘉俊時,也說“他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貓膩在回答“劉嘉俊是個什麼樣的人”時,自然而然地劃分開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工作上,了解不多,但以前聊過,“知道他在很多方面的想法與實際操作,對這麼多領域的熱愛與時間精力的投入,真是非常帥氣。”

貓膩能夠肯定的是,劉嘉俊在創作的基層領域之上做的系統化、理論化的梳理分析是主動且自覺的。“一般的網文作者大都停留於直覺、感性認識的階段,因為做這種工作很辛苦,而且更多(需要)的是基於興趣與對行業的使命感。”

但這一周多來,關於劉嘉俊去世的輿論走向卻出現了錯位,一頂運作混亂的帽子就這麼蓋在了網絡文學的圈層之上,甚至有作者呼吁成立線上小組,每天互報平安。

“任何行業每年都會有意外不幸的人。但我覺得這不是圈子或者說行業的危機感,更應該說是年齡帶來的危機感。我們這批作者現在基本都是四十上下了,為了家人為了自己也要多注意健康方面的問題。”貓膩的回應委婉卻有力,劉嘉俊的自由和健康不該被混為一談——“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格子只是願意一個人更多地停留在他的世界裡。”

追思會:

他人緣極好

這並不是一個孤獨死去的故事。

劉嘉俊生前足夠仗義,人緣極好,8月31日,人們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他的葬禮和追思會。

“生於1980年,從沒指望能活很長。小學和中學在上海東北方的平淡的沒什麼名氣的學校裡度過。1999年,因新概念作文大賽而直升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從此把文字當作職業,以往從事IT的宏偉計劃隻能當夢來做。2001年,計劃比較多。比較現實的是作家出版社將出版我和另一作者合作的《高三史記》,比較不實際的是……無數夢想。”

這是劉嘉俊在19年前寫於一本作文賞析的自我介紹。

他是80后文學新浪潮的第一卷浪花,憑借短篇小說《物理班》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他的“無數夢想”,便是之后踩中的每一次行業風口和浪尖。

2004年開始,劉嘉俊在起點中文網寫小說,是第一批網文寫手。他的職業經歷也很豐富,從《萌芽》的編輯,《壹周》的記者,閱文集團的法務綜合部,到上海湛極文化的老板……

“格子是一個全能型的作者,他不僅能夠在小說領域橫跨青春文學和網絡文學,還做過記者、教過商務文案,能寫商業計劃書、做咨詢、寫策劃案,還做過漫畫腳本、游戲策劃,填過歌詞,寫過劇本……”前編輯isotone與記者分享,他補充道:“而以上每一項都不算是泛泛之作。”

劉嘉俊的父母也出席了追思會,“他本來是物理班的麼,我們都覺得,進文科班好,對,理科讀文科,反而佔優勢。”

據同事回憶,劉嘉俊確實對自己是一個會寫作的工科生非常驕傲,工科思維給了他強大的邏輯和策劃能力。“格子試圖探索文字不同領域的邊界和尋找一些本質規律的雄心,並做到轉化為教學時的‘知行合一’。”isotones說道。

教學是劉嘉俊留下的種子。

他在高校開專業課,也在線上直播,教授寫作方法,受眾從小學生橫跨到普通讀者,無論資質還是金錢都零門檻。追思會現場的萌萌是他最親的一個學生,她反復對記者強調“格子老師對我們很好”。她透露,除了寫小說,寫劇本,劉嘉俊還會開設文學策劃,甚至寫歌詞等課程,“他不會把每個人框死,培訓成他想要的樣子,而是找到我們真正適合的方向。班裡有一半的同學留在了這個行業,他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

德迅网 » 還原一個真實的寫作者劉嘉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