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2020湖北事业单位申论考试综合写作,举例如何“举一反三”?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事业单位考试中对综合写作能力的测查一直是考试的重点。而综合写作对部分考生来说也一直是一个难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写作时缺少相关素材,以至于不得不去借鉴材料中的案例。然而当材料中案例使用过一次之后,其他部分依旧存在不知道如何下笔的困境。针对上述问题,下面我们就以“文化自信”这道题为例,学习一下如何在缺少素材时,让举例能够“举一反三”。

梳理题干及材料,确定立意(一)题干:根据给定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二)材料:

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2:列举了故宫博物院“贺岁迎样——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例子,该活动让传统节庆文化活了起来,

材料3:主要讲到了“中国诗歌春晚”,以诗歌唱响文化自信的道路;中国诗歌春晚”,将中国诗歌和传统文化推向国际社会。

材料4:传统工艺鲁笔,销往海外。

材料5:电影《流浪地球》由于剧情中萦绕着中国式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而成为票房黑马。

通过阅读题干及材料可获知总论点:坚定/树立文化自信。写作的角度可从:创新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播、弘扬传统工艺、融入中国精神等方面切入。整个材料给我们列举了“贺岁迎样——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中国诗歌春晚”、传统工艺鲁笔、电影《流浪地球》四个事例。下面我们就把相同例子放于开头、分论点、结尾处,来呈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具体书写

(一)开头引入

技巧点拨:由于在行文上开头要简短,因此在使用案例时不必具体展开,引出话题即可。

表述逻辑:案例引出话题+分析话题+亮明观点

无论是“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开办,还是“中国诗歌晚会”的举行,亦或是传统工艺鲁笔的再度繁荣,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然而反观当下,传统节日被洋节替代,日渐凋零;传统工艺缺少传承,备受冷落……长此以往则会影响文化传承,动摇国之根本。为此,唯有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播、融入中国精神,方能助力民族复兴。

(二)分论点论证

技巧点拨:分论点需展开论证,因此在使用案例时可展开表述;例子写作方法:主体+做法+结果

表述逻辑:分论点+例证+分析案例+回扣分论点。

创新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迎接己亥年春节,故宫博物院开办“贺岁迎样——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在展览中故宫博物院通过创新,将故宫经典年节文化元素融入到了文创产品之中,让传统节庆文化活了起来,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故宫热”。“中国诗歌春晚”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以节目的形式把传统文化推向了国际,用诗歌照亮了文化自信的道路。由此可见,只有创新传统文化,将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给大众,才能让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让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三)结尾回扣

技巧点拨:概述事例回扣论点。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从充满年味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到照亮文化自信之路的“中国诗歌晚会”再到引爆屏幕的《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了自信坚定的中国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光彩!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举例是综合写作常用方法,而当例子匮乏时,学会“举一反三”的技巧,能够让我们在考场从容作答。此外,正如万斯同所言“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可见,日常素材积累仍旧不能忽视。

德迅网 » 2020湖北事业单位申论考试综合写作,举例如何“举一反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