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稿的寫作,知易行難。這裡所說的通稿,是在發生公共突發事件中為了引導輿論、平息質疑而發出的消息。如何以盡可能少的文字,說明原委、說透道理、說開心結,委實不易。
不為人知的是,看似不長的通稿,背后其實歷經多遍打磨,一般先內部研討、定性定調,再由筆杆子起草,歷經多個層級把關。可以說,通稿中的每一個字都十分重要,都不能“浪費”,端的是“一字千金”。
在輿情處置的實踐中,既不乏通稿發出后輿情隨即消解的案例,也常見因通稿寫作時“缺位,失位,錯位,越位”,刊發后不僅沒平息喧囂,反而埋下“輿情地雷”,激發次生輿情。
失位:
將定性權拱手相讓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反復強調,突發事件要在第一時間發聲,做突發事件的“第一定義者”,掌握事件的命名權、定性權,進而掌控輿情方向的主導權。
2018年5月底安徽省六安市發生的“教師集訪‘討薪’”事件。5月27日18時46分,六安公安局對此事發布了第一份通稿——《關於六安部分教師群訪處警情況的通報》——隨后這份通稿被警方自行刪除。通稿稱:上訪教師“呼喊口號,拒不聽從民警勸導,嚴重擾亂了公共秩序。后在民警多次警示無效的情況下,公安機關對少數違法人員依法強制帶離”。同日21時49分,六安警方重新發布了通稿《關於六安教師維權處警情況的通報》,刪除了第一份通稿中“強制”“呼喊口號”“依法追究相關責任”等字眼,並將上訪人數描述為金安、裕安兩區部分學校40余名教師。
這兩份通稿均稱教師“因待遇發放等問題”而上訪,但均未點出具體原因。與此同時,教師一方發布的訴求文章及相關視頻被快速刪除。關鍵事實的缺位,助長了各種似是而非的信息傳播。
5月28日,多家媒體刊發評論,這些評論中,教師上訪原因被描述為“六安兩區教師向當地主管部門集體討要被拖欠一年多的工資。其薪資有國家財政保障的教師,竟然為拖欠工薪而發出公開吁求”。事實是,這兩個區及時足額發放中小學教師工資,沒有拖欠。由於當地將定性權拱手相讓,六安教師被欠薪的不實信息由此迅速佔據各大網站顯著位置。
缺位:
相關統籌責任缺失
對涉及多部門的政務輿情通稿,各方面的統籌絕不能“缺位”。在幾年前的一起致幻劑事件中,由於上級統籌缺位,各相關涉事部門之間缺少協調意識,導致通稿口徑不統一致使輿情難以平息。
澳大利亞16歲的少年普雷斯頓,2013年2月在服用中國企業制造的合成致幻劑25i-NBOMe后,產生能飛翔的幻覺,從高樓跳下身亡。兩年后的夏天,其父親來中國調查追責。
綜觀本次輿情處置的通稿,“各說各話”的字眼使相關部門在應對時處於較為被動的狀態。從媒體報道來看,合肥警方稱這種致幻劑不是毒品,而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受採訪時稱“這是毒品,不是藥品”。《市場星報》9月16日報道,合肥警方稱,從調查情況來看,合肥市場暫未發現致幻劑,但《新京報》9月18日報道,合肥警方已經於16日上午找到了涉事公司。面對輿情,不僅不同部門口徑沖突,而且在公安部門內也存在著口徑沖突。這說明相關部門在應對輿情時,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異口雜聲引發負面效應,非但沒能起到回應輿論關切的目的,反而火上澆油,引發多起次生輿情。
錯位:
公共信息傳遞出現錯誤
發通稿的目的是說清事實、說明道理。如果該說的情節不說,不該說的描述一大堆,或用詞不當、細節不真實等,就會因小失大,激發次生輿情。
2018年3月28日,安徽省蕪湖市濱江世茂商業街廣場前,一輛紅色路虎轎車在緩慢前行200米的過程中,燃起熊熊大火。當大火被扑滅后,車內有燒焦的一男一女兩具尸體。當日,蕪湖警方通過微博等渠道三次發布通稿。警方變一次性發布為滾動發布,使廣大群眾全景式了解現場動態,寬屏式掌握事件全貌,有效地引導輿論,這是加分項。
需要指出的是,警方通稿稱“王某一直糾纏陳某。自本月25日開始,王某一直跟蹤、尾隨、糾纏陳某(女)要求和好,遭陳某拒絕,王某遂產生同歸於盡的惡念”。通稿點出男方長期糾纏的事實,這部分內容引發公眾質疑:警方是否接到報案,接到陳某多次糾纏的報案時是否進行了妥當處置?對此,蕪湖警方未進行回應。
由於警方對關鍵問題失聲等原因,在事發后近2個月后,受害人陳某的母親通過網絡公開喊冤稱,女兒受害之前,累計報警9次。由於接警單位的不重視,甚至在慘案發生的前一天,陳某一天3次去派出所報案,都沒能阻止慘案的發生。
5月23日,安徽省蕪湖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就“3·28路虎車上燒死男女兩人案”再次發聲:市公安局已經成立副局長任組長的調查組,民警在接處警過程中如有存在失職、瀆職行為,我局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負責人員進行處理,絕不姑息。蕪湖警方在此情形下公開回應,不僅效果難以如意,而且嚴重影響當地公安形象。
越位:
表達走偏造成錯誤
有的通稿處置不當會出現捧殺的現象,如出現重大火災后,通稿一味強調領導職務,多名消防戰士一筆帶過,引發一些網民情緒反彈。英國危機公關專家裡杰斯特提出3T原則,即Tell You Own Tale(以我為主提供情況),強調牢牢掌握信息發布主動權﹔Tell It Fast(盡快提供情況),強調危機處理時應該盡快不斷地發布信息﹔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況)。
事件發生初期,公眾最關切的問題是發生了什麼事,政府什麼態度、做了什麼。這就要求通稿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將公眾最關心的事實放在主要位置。如果過分強調某些信息,容易引發公眾直覺上的反感,無法贏得理解和建立信任。同時,有種表述過分突出領導干部個人,也容易給公眾造成“上級領導不批示、下級官員不做事”的錯誤印象。
再如,2016年夏,安徽大量新生兒的住院視頻,出現在了一家商業視頻網站上。安徽省婦幼保健院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情況說明稱,視頻來源系該院“新生兒視頻探視”系統,原本均進行了加密處理。醫院認為,這些視頻之所以流傳至網絡,系因受到黑客攻擊。警方尚未發聲,醫院擅自定性,被輿論認為有“越位”之嫌。事態隨后翻轉,合肥警方7月12日發聲:經調查此次新生兒視頻泄露,並非黑客攻擊,而是工作人員操作失誤。
這說明發布通稿時,如果沒有對事件的詳實調查,沒有對網民心理的精准研判、不尊重新聞規律,就可能出現表達走偏、越位定性的危險。
一份好的通稿,不僅要有速度還要有質量。建議變一次性通報為滾動通報,首次通報可以按照“速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后續通報則應補足信息缺口,及時公布處置結果,形成閉環,方能使輿情得以平息。
到位:
最終目的是贏得公眾理解支持
#p#分页标题#e#一份好的通稿,需要“解疑釋惑、澄清事實,贏得公眾理解和支持”。輿情應對實踐表明,通稿應具有四個層次,分別是:事件本身情況、事件原因、事件應對與處理、善后意見與相關利害人(受害者)的意見。在輿情處置的過程中,如果通稿隻到了第一層次,那就給“信息管道”留下大量謠言和小道消息的空間﹔如果通稿到達第二層次,可以驅逐不少謠言和小道消息﹔如果通稿到達第三層次,輿情將出現大幅度降溫﹔如可以到達第四層次,“信息管道”中基本上都是官方權威消息了。
一份上佳通稿背后,是及時的輿情預警、准確的輿情研判、精准的輿情應對,但這些僅僅是制度、技術、管理層面的操作,仍屬於輿情應對表淺層次。在深層次的應對方面,如何修復形象、構建良好的社會心態,需要全社會進一步考量。
實情決定輿情、線下決定線上。輿論是社會心態。因此,一切輿情的應對,關鍵都在於社會心態的正確引導。面對輿情時,一旦現實境況超出公眾業已形成的認知框架范疇,如何通過通稿等途徑幫助公眾形成新的認識框架,如何通過通稿引領社會心態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秩序上,在深層次的應對方面如何構建良好的社會輿情氛圍,這些都需要全社會進一步考量。這也是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反復強調“輿情應對重在心理引導、網絡治理關鍵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原因。
- 办好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
- 大学生写作能力频频被吐槽浙江农林大学组团教写作
- 土建学院开展新闻宣传学生干部培训班(四)
- 省市个私经济新闻写作培训在沈举行
- 长沙撰写商业计划书本市哪家好?
- CF创作大赛活动
- (通山)作家进校园 书香润心田
- 大型纪录片《嘉陵江》摄制组赴朝天开展创作调研
- 艺术家舒勇: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 浙江宁波一办公室主任撰写5名干部考察评价材料一字不差
德迅网 » 【干貨】通稿寫作,如何避免“埋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