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认为,美国暂停加息有望保持美欧利差平稳。欧洲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复苏并不强劲,如今又有英国脱欧悬而未决,对英国和欧元区经济都是负面影响,英国投资数据已经下滑。在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后,美欧长端利差逐渐扩大。欧洲央行重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美元形成升值压力,这也是暂停加息的原因之一。
中国如何应对
央行最近一次跟进美联储加息,还是在2018年3月份。
当时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央行对包括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都出现了上调。但针对后续加息行动均保持按兵不动态势。
华泰证券张继强、芦哲研报分析,观察过去20年中美货币政策施行情况,中国货币政策多数时间立足于国内经济金融状况,受美政策外溢影响小,保持着较高独立性。多目标制的央行特征和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也为中国货币政策“以内为主”提供了压力和空间。
报告分析,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增速向高质量转轨阶段,GDP增速逐步放缓,中国央行出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约束,追随美国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周三(3月20日),央行公告,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3月20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央行此前连续三日进行逆回购操作。
据Wind数据显示,从3月15日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到3月20日再度停做,央行总共只开展了1300亿元逆回购操作,远不及期间3270亿元MLF到期回笼量。从月初开始算起,整个3月中上旬央行也仅开展1300亿元逆回购,期间有2600亿元逆回购到期,还有两笔共4315亿元MLF到期。央行累计实现净回笼5615亿元。
中证网援引市场分析,从央行公告传递的信息来看,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属合理充裕水平;虽然近期税期、政府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导致流动性总量有所下降,但流动性总量也只是从较为充裕回落至合理充裕水平。
中信证券(600030)指出,2019年以来资金利率呈现出中枢下移、波动增强的特点。2019年初至今,年初连续降准力度较大,DR007中枢继续下移至政策利率之下,但波动性明显增强,利率波动范围扩大。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上行,资金面确实边际有所收紧,是流动性净回笼和季末因素共同的结果。资金利率中枢下移是降准效果显现;公开市场操作减量造成DR007波动性增大。
美元加息末期大类资产表现
目前来看,美联储加息进程已明显放缓。而加息末期大类资产表现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中金刘刚、董灵燕研报判断,本轮始自2015年底、到目前加息9次的美元加息周期可能逐渐接近尾声。
报告认为,尽管每次市场环境都存在明显差异无法机械照搬,但从预期影响角度,大类资产表现仍存在一些共性,因此以此为切入点来观察历次加息末期和降息初期的变化规律仍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定借鉴。
报告分析,从宏观背景看,加息末期的特点通常是增长已经开始逐渐放缓但货币政策仍处于相对紧缩阶段:
(1)整体增长动能往往放缓,这一次也不例外,美国ISM制造业PMI从2018年8月见顶回落。不过离衰退仍有距离,上述7轮加息周期后只有四次出现衰退、距加息周期结束分别7~17月不等,当前纽约联储预测的2019年底衰退概率为21.4%;
(2)个人消费支出和零售消费增速放缓,对利率更为敏感地产和汽车下滑更为领先;
(3)就业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其恶化更为滞后;
(4)通胀已受到一定抑制;
(5)政府支出和债务累积呈“逆周期”特点。
因此,体现在大类资产表现上,以上述阶段期间的平均表现衡量:
(1)大宗>;;债券>;;股票;
(2)债券相对跑赢;期限利差持续收窄甚至倒挂,信用利差走阔,因此利率债跑赢信用债;
(3)发达>;;新兴,美股相对跑赢,新兴市场股债汇均多数承压;
(4)市场波动往往抬升;
(5)原油在此阶段通常跑赢,但工业金属和黄金表现较差,均明显跑输;
(6)美元涨但不同阶段差异较大,也说明单纯货币政策并非主导因素。
综合来看,加息末期的历史经验:
增长放缓但离衰退仍有距离;大宗>;;债>;;股;价值>;;成长;防御>;;金融>;;周期。
孙付研报分析,加息末期,美国长端利率先升后落,根据长端利率走势,又可以将加息末期分为前半段(往上走)和后半段(往下走),其中:
(1)美股在加息末期的前半段并无固定规律,待到加息末期的后半段,随着长端利率下行,美股会再次上涨;
(2)美元指数在加息末期的前半段亦无固定规律,主要取决于美国相对于欧元区等其他经济体的强弱状况,但是美元指数在加息末期的后半段,往往会迎来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