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每天去一个医院就医的人数有1万人,那么每天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的交互有1万次,微脉就能把这些医患交互的“信任连接”沉淀到线上。比如我去找刘医生看病,微脉可以提供挂号、支付、数据查询等服务,同时也把刘医生的线上服务窗导入用户的微脉“我的医生”区域,就像我去淘宝上买衣服,把店铺收藏了一样。
我们还给许多医生开发了匹配其专长、经验、能力的专病管理SKU(Service Keeping Unit)服务,让医生不只是坐诊,还有更多的深度服务功能可以展现给他的患者,不仅可以挂号预约,还可以咨询,可以加入医生的患者圈,以及很多基于专病管理和诊后服务等更深度精准的服务组合。从这角度,我们把每一次医生和患者的接触铸成一个信任的小单元,沉淀在微脉,长此以往,每个医生都有信任他的粉丝,每个患者都会有自己信赖的医生,家庭医生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第二,基于就医的本地化属性,微脉链接本地70%以上的医疗资源,才能给用户完整的就医服务体验。这也意味着我们选城市的时候选不了北上广深,微脉的策略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目前我们,拥抱三四线城市,中国人口多,地方大,三四线城市加起来超过150个,覆盖5亿人口。
第三,微脉做到3个20%,让“最多跑一次”真正惠及老百姓。通过大量的门诊地推、BD运营和志愿者服务,我们要做到整个城市常驻人口20%的注册量,每天20%的挂号量通过线上,每天支付量20%通过微脉,这是我们三个基本运营指标,目前,微脉的用户月活占比可以达到25%,用户生命周期可以达到90天,线下报到转化率(月)可以达到25%。同时,我们围绕细分病种开展专科运营,我们现在研究50个科室、300多种疾病,1万多SKU的服务,研究他们如何通过互联网来提升服务,给患者做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服务,特别有意思。事实上,这一块我们通过实践,做的还不错。
所以,微脉的模式与传统的模式不同,传统模式强调“有”,微脉强调“用”。我们将3个20%进行实践,我们把80-90%的成本投入在运营上。功能建设“有”很简单,大家普遍差不多,但如何“用”,让老百姓习惯使用这么一个简单的功能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之前讲的是微脉“信任医疗”的逻辑,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微脉的几个城市运营案例。
这是一个常驻人口120万的城市,微脉的注册量已经超过40万,每天就医的所有人群里,有35%的人使用微脉;
第二个,是我们在和某医疗集团打造互联网医疗医联体项目,这个医院有45%的月支付流水是通过微脉的,有27%是通过微脉做挂号、查询、医生咨询服务;
我们和台州的一家三甲医院,这个医院总共有28个科室,微脉与该院的26个科室合作开展了将近200种SKU服务,光一个孕期服务,院内有55.8%的孕妈都接受了微脉的孕期管家服务。
这是4月12日国家卫计委,在县级城市——浙江长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微脉在长兴的“信任医疗”实践,整个长兴的城市级应用的无感支付、刷脸支付、信用支付(先看病后付费),在全国也是第一个(城市级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微脉在长兴全县日均服务近千人次,平均每人次就医时间缩短60%。
微脉现在已经覆盖了全国17个省份,上线70余城,合作医院近千家,用户超千万,覆盖1.5亿人,城市用户渗透率高达30%,10万名医生在微脉平台上提供超过1万种服务SKU,大部分的疾病都能提供医生的专病管理服务。2019年微脉的基本医疗服务交易流水能达到将近100亿,在用户数量、DAU、医生SKU服务数量和规模在行业内都已经是,了。
通过三年实践,微脉基本上已经成为本地化城市级互联网医院的,运营企业,我们的口号是:购物上淘宝,看病用微脉。希望有机会和在座所有业内同仁一起在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上继续向前推进,走出黑洞,迎来“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光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