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红军标语耀古祠

红军标语耀古祠

肖智群

万众瞩目萧氏宗祠

2015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推出《家族传奇500年》,专题展播湖南省洞口县的宗祠文化,其中浓墨重彩介绍了该县伏龙洲萧氏宗祠。一时间,全球亿万观众的目光聚焦到这座美轮美奂的明代建筑上。

伏龙洲位于流经洞口县城的平溪江中央,风光旖旎,景色奇特,十分契合建庙修祠传统。萧氏先辈世居此地,便在洲头建起了宗祠。萧氏宗祠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坐北朝南,前后五进,占地面积3533.72平方米。祠内建筑柱大梁粗、雄伟壮观,石刻、木雕、泥塑题材包罗万象、工艺精湛,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风格、雕刻工艺之大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不仅如此,该祠更以“心有兰陵,不忘同根;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族训族风闻名遐迩,让人钦敬。

贺龙临时指挥部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不幸遭致失败,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2月17日,贺龙率领红二军团长征到达洞口。两天后,红六军团相继入境。萧氏族人惊奇地发现,来到伏龙洲的红二军团官兵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秋毫无犯,是一支真正爱护老百姓的队伍。于是,毅然赓续萧氏宗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祖训,主动敞开神圣的祠堂大门迎接红军入住。萧氏宗祠,转身成为贺龙的临时战斗指挥部和红军主力宿营地。

驻扎在洞口的红军一边抓紧休整,一边积极开展抗日宣传。他们散发传单资料,书写革命标语,教群众唱红色歌曲,向群众讲革命道理,帮助老弱妇孺挑水劈柴,无私接济生活窘困者。萧氏族老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认定红军就是上天下凡的“大救星”,纷纷真诚邀住在伏龙洲上的红军加大宣传力度。因此,军团宣传队用特制的红色涂料在萧氏宗祠内外的墙壁上书写下一系列革命标语。

红军在洞口境内战斗生活了6天时间,有19位指战员血洒疆场,给当地人民刻下了千秋万代难忘的记忆,在伏龙洲上、平溪江两岸播下了生命力极强的革命种子,春天的种子。

群众保护红军标语

红军刚走,国民党反动武装尾随而至,大肆搜缴他们留下的一切物品。贺龙镇定指挥过千军万马的伏龙洲,自然是眼中钉、肉中刺。怎知,在他们上洲之前,萧氏族人早已自发地用柴草、农具等,将萧氏宗祠上写有“开展抗日反蒋的群众运动,红军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跟着贺龙闹革命,打倒土豪和劣绅”的那面外墙遮掩得严严实实。也因此,这两幅字体两尺见方的红色标语奇迹般地躲过了劫难。

群众的壮举,大义凛然之中给我们的党史军史留下了一笔不菲的财富——前一幅标语以铁的原始证据,驳斥了那些别有用心者妄图歪曲我党我军艰苦卓绝抗战征程的论调,蓬勃开展的反蒋抗日群众运动,成为当时中华民族最为坚强可靠的中流砥柱。后一幅标语则是我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全国各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生动写真。那时,井冈山人民唱的是“井冈山上太阳红啰荷,太阳就是毛泽东啰,万水千山都照亮呃,照得人心暖烘烘”,陕北老百姓唱的是“正月里是新年,陕北出来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湘鄂西群众唱的是“贺龙领导闹革命,贺龙跟着共产党。”

走进“国保”重放异彩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1949年10月7日拂晓,洞口县境全部获得解放,县域民众从此开始了自由幸福的崭新生活。明媚的伏龙洲上,萧氏宗祠外墙上的红军标语再也用不着终日深藏在高高的柴草堆后,以思想者的姿态,以亲历者的身份,向着蓝天白云、清风明月追思故人那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云水襟怀,向着可敬长者、莘莘学子讲述当日那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

在那个特殊期间,贺龙元帅身陷囹圄,有人借此生事,撺掇一些莽撞跟风的群众,企图毁掉萧氏宗祠外墙上那载有贺龙名字的红军标语。当地群众悄悄地将“贺龙”二字巧妙地覆盖上“红军”二字,并与窜上洲来的那帮人据理力争、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从而保住了标语原貌。劫波渡尽,那墙面虽已斑驳剥落,但墙上的红军标语依然保存完整、清晰可辨。

如今,古色古香的萧氏宗祠饱经风雨洗礼,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沐浴着红军标语的光辉而重放异彩,并于2013年迈着矫健的步履走进了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行列。荣获“国保”,登洲参观瞻仰红军标语的人们与日俱增,络绎不绝。

德迅网 » 红军标语耀古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