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教你混社会?警惕励志书的“拜金毒药”

时下,走近一些书店的畅销书柜台,励志书往往占据了半壁江山——《本能》、《洗脑术》、《自控术》、《我就是教你社会》……充满感染力的书名、振奋人心的个案、切实可行的方法,励志书像一剂诱人的毒药,在人人渴望成功的现代社会诱惑着年轻读者。(7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上世纪90年代,励志大师卡耐基的一系列书就被引入中国。此后,2001年出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更是创下了近百万的销量奇迹。 10多年来,励志书的异军突起、热而不衰,看起来颇是体现了一种“供需对接”的市场规律。而正如媒体报道所揭示,励志书未必没有“繁荣虚火”,当某些极端化的成功理念被一再追捧和渲染,励志书的“拜金毒药”也便令人担忧了。

毫无疑问,励志书的主要受众是年轻读者。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或多或少,普遍会产生挫折感;而根据相关研究,一个人的成功,至少需要奋斗15年。在此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励志书籍,也就成了不少年轻人应对焦虑、提振勇气的“向导者”。但是需要看到,书业之中也有跟风凑热,也存良莠不齐。哪个概念火了,匆忙复制、大肆粘贴的拼凑之作,同样会使这个市场马上变得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于是,这类书籍常常可谓“成也励志,败也励志”,但凡书店有了打折削价销售,最便宜的往往就是励志书。譬如,杭州某书店曾经干脆标价“11元一斤”出售之。

励志书籍的“滥竽充数”倒在其次,有识之士早有提醒:很多励志书和成功学已经走入了一种极端,把成功仅仅定义为获得财富;为了得到财富,甚至可以不惜放弃自己的人格与尊严。而许多过了年轻磨砺期的人们自然懂得,生命中值得珍视的东西,显然不止一处狭隘的“财富成功”;如果忽视了亲人、朋友等方面的温暖和情谊,苦心孤诣追求来的“冰冷金钱”,根本难以领略人生的幸福真谛。

警惕励志书的“拜金毒药”,一方面不能缺乏主见、“看书看皮”,一瞧到“励志”两字,便如获至宝地莫名崇拜;再一方面,更需要学会选择,根据中西方阅读理念的不同,以及每个人成长阶段的差异,尽可能地“淘”出适合自身的励志书籍。这当中,最为关键的,则是不可被“极端成功”的过激思维所迷惑,逐渐养成一种“爱读书”而不“全信书”的正确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就眼下层出不穷的励志书而言,既要想到其一哄而“励”的商业逐利,也应看到某些有品位、有内涵作品的良好教益。但有一点须得时时牢记:无论是谁,励志更要“励德”与“励格”;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其最大的本义,乃是教诲人们从中找到为人处事的正确路子,进而创造和谐共赢的美好结果。

姐的欢喜 » 教你混社会?警惕励志书的“拜金毒药”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