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一曲红楼终是梦

《红楼梦》贵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虽然不象《西游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一般,频频被各大导演搬上荧幕。但称得上中国古代的巅峰之作的,为有属这一曲相思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高贵的,它描写了宝黛对的忠贞不渝;《红楼梦》是现实的,它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忍卑鄙;《红楼梦》是叛逆的,它客观地彰显了人性对对自由的追逐。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由曹雪芹着笔,后四十回由高鄂着笔。虽然在细节方面高鄂未能完全领悟曹雪芹的原意,但我想结局应该还是一样的。终归看了三遍,大体在情节上没有什么出入,只是每看一次,领悟便多了一分。虽不是大家学者领悟的那般真真切切,倒也略有微见!

《红楼梦》集人之生老病死于一体,真实地展现了不同命运间的不同归宿;《红楼梦》包含了唐宋明清的历史文化因素,在乱序般地历史里穿越着剧情;《红楼梦》把出生、爱情、饮食、睡眠、游戏、死亡结合了起来,凸显了人一生的主要经历;《红楼梦》还把极富极贵与极贫极贱的两种极端社会地位的人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深刻地揭露了两种不同社会地位人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红楼梦》将各种戏曲与贵族的日常大幅度联系在了一起,展现了贵族人群生活的骄奢淫意;《红楼梦》将贯穿全文,既成了宝黛爱情的载体,又成了众姊妹游戏和展现文采的东西,同时又是《红楼梦》叛逆现实的有利证据。

《红楼梦》是一部浓缩版的社会剧,上至皇亲贵族,下至贫民百姓。一个大观园不仅包容了宝黛爱情,还深藏着一些深似哲学的道理。唯有细细品读,方能解开其中奥妙!

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秦可卿死的时候托梦给王熙凤,叫她多积钱财。说是贾府承蒙祖宗阴德已愈百年,盛极必衰。况且家中子弟多不削,难免有树倒猢狲散的一天。曹雪芹在此处就已经埋下伏笔,暗示贾府日后必定衰败的结局。王熙凤率人抄验大观园的时候,探春对王熙凤一干人说起这句:“贾府家大业大,但若是如此,怕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鄂笔下这句从探春口中发出的预言,不仅昭示了贾府日后的落败结局,还照应了前面秦可卿留下的伏笔。最后结局果真应验:元春重疾而亡,迎春惨遭孙绍祖蹂躏而死,探春远嫁海疆,惜春悲痛出家,宝玉也出了家,黛玉病逝,妙玉遭强盗掳走,贾母去世,王熙凤也顽疾而终,金钏、晴雯、司琪等都死去,袭人出嫁,平儿抱着巧姐去到了乡下,鸳鸯随贾母而亡,紫娟随惜春出家,其他人都皆自散去。真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偌大的贾府转眼败落。至此也揭示了一个道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千受溢、满招损!

2#情深不寿,慧极自伤。

宝黛爱情作为《红楼梦》的主线,一直牵动着所有人的关心。宝黛虽贵为表兄妹,在封建传统里却是可以结婚的。黛玉痴情,宝玉专一。至始至终双方都用情极深,以至于彼此互相伤害。黛玉体弱多病,自小就是个药罐子。偏在用情上极深,以至于最后香消玉损。宝玉对各位姐姐妹妹也是一般,每有悲伤之处便大哭一场,以至于在别人眼里他是个疯疯癫癫的傻子一般。最能体现慧极自伤这一点的还属黛玉的诗句了,黛玉的诗句凄美婉转,多情多叹。既是叹自己身世,又是叹宝玉不知自己情谊。从黛玉的《葬花吟》中我们不难看出,黛玉是大观园里面最明白的人。虽说自己是贾母的外孙女,终究是个外来户,每每行事说话谨小慎微,不肯多行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过于聪慧的黛玉就不免心明俗事,于是行事显得孤傲清高。这也是导致她最后积病成伤的重要原因。黛玉用情极深,最后也是早早香消玉损,杀手人寰,独留宝玉于人间,自叹自怜。

3#悲喜空自幻,盛筵终散场。

《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昭示了一个道理。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欠命的,命已还,(迎春)、欠泪的,泪已尽。(黛玉)、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的结局应了秦可卿的那句:“树倒猢狲散,终做鸟兽尽!”。在世,生不带来的东西,死了又怎带得走!天下自古无不散之筵席,人之情终须了。真可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间之事,不论富贵繁华,最后终归散去。守住一份家业容易,守住岁月繁华却难。

一曲红楼,相思莫能够。情也真,情也深!奈何缘姻皆是梦,从头到尾难辨真。谁说它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原创作者:秋叶秋枫泪)

德迅网 » 一曲红楼终是梦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